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及其演奏技巧分析

2020-10-20 06:01张佳乐
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演奏技巧

张佳乐

摘 要:《中提琴协奏曲》是巴托克晚期中提琴协奏曲中的杰作,是其早期对结构追求的体现,《中提琴协奏曲》不仅是现代中提琴技巧性与旋律性的里程碑杰作,更是巴托克理性与感性日趋成熟的结合。作品反映了冷峻无情的现实、悲伤荒芜的漫长死亡,最终赞美了炽热昂扬的生命力,使其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与爆发力,研究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提琴协奏曲》;巴托克;演奏技巧;创作特点

一、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

巴托克的创作生涯大概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三个阶段,早期作品受李斯特、勃拉姆斯、理查德·施特劳斯等人的影响比较明显,无论是创作技法还是创作风格,他在加工、改编民间歌曲时都充满了大胆的尝试。中期巴托克已经形成了自己原始主义与新民族主义互相统一的创作风格,中期更倾向于个人风格的独创性、技巧的复杂性。巴托克晚期的作品仍然延续原始主义与新民族主义的风格,但是创作手法日渐成熟,迎来了他的创作顶峰,《中提琴协奏曲》就是该时期的重要作品。

关于《中提琴协奏曲》的创作,那段时期是巴托克的人生最低谷期,彼时他为了远离纳粹的威胁流亡到了美国,并在1942年身患白血病,然而即使在身心都备受折磨的时期,巴托克依然创作出了《乐队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等重要作品。巴托克好友威廉·普利姆罗斯听过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后,委托其创作一部中提琴协奏曲,巴托克几番推辞后答应了这一委托,但直至其1945后9月去世前,这部作品只完成了大致主奏声部的手稿,管弦乐伴奏总谱的抄写并未完成,成为巴托克的遗作。幸好巴托克的朋友、学生蒂博·谢尔利接手完成了这部作品,他熟悉巴托克的音乐风格,尽管巴托克手稿顺序杂乱,整理难度较大,但是历时四年后,谢尔利仍然在普利姆罗斯的协助下完成了该作品,并于1949年12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首演。

二、《中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

具体分析,《中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主义的创作灵魂

巴托克一生都在收集、整理匈牙利民间音乐,但是他的创作却又追求不露匈牙利民歌的痕迹,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着一种原始的民族音调,旋律粗犷豪迈。为了受到更多民间音乐精神与气氛的浸染,巴托克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田野采风,并搜集、整理各种民族音乐素材,这个过程使他吸收了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精华与本质,因此他可以在后续的音乐创作中娴熟地运用本民族的音乐风格。在巴托克作品中,就连和声手法、配器手法也有着浓重的匈牙利民族音调风格。巴托克认为要在音乐创作中融入民间音乐元素,要在保持旋律原形的前提下为民间歌曲的旋律编配伴奏,越是简单的旋律就越要编配复杂的现代风格和声。此外,他在音乐创作中将民间歌曲的旋律作为作品主题发展的动机,原始、淳朴的民间音乐融合了优美、典雅的古典音乐,赋予了民间音乐全新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力。

(二)深刻理解传统古典音乐

巴托克本身是李斯特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具备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再加之相当数量的古典音乐曲目积累,使其在古典音樂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正是他扎实的古典音乐修养,使得《中提琴协奏曲》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从某种程度上讲,古典音乐前辈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给了巴托克一个严苛的音乐作品质量标准,正如埃弗雷特·赫尔姆所说:当他写出自己最为激进的作品时,就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音乐创作。

(三)淳朴的艺术本质

在巴托克所生活的年代里音乐流派众多,既有崇古又中立的新古典主义,又有无调性的表现主义,而巴托克却有着淳朴而丰富的情感,虽然他谨慎少言,但是却坚信民间音乐的生命力才是旺盛而无限的,因此他一直将民间音乐作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正是这种坚定的立场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以民族主义为创作灵魂,更有着淳朴的音乐艺术本质,从而树立一种地域特征鲜明、旋律优美动人的民族音乐风格,特别是在《中提琴协奏曲》中,听众可以感受到作者执着的信念,艰苦奋斗、决不妥协,这正是匈牙利的民族之魂。整部作品旋律具有复合节奏的特点,结构严谨,风格刚劲有力,音乐表述方式独特而极富魅力。

(四)创作观念更富包容性

巴托克的作品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中提琴协奏曲》中,他对传统的调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并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无调性音乐风格创作,传统和声编配的约束被弱化,通过和谐与不和谐的状态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使得整个音乐编配体现出诡异、空灵、豪迈、粗犷、荡气回肠的意境,他那独特的“音轴体系”创作技法让人耳目一新。

三、《中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中提琴协奏曲》是巴托克一生中最后的作品,也是唯一一首中提琴作品,理解作曲家通过该曲所表达的情感、熟练掌握各类高难度技术、准确处理音色与节奏等,都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首作品的演奏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中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所用素材,分析自身的演奏体会,对于《中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第一乐章的演奏

乐曲一开始以自述式中提琴独奏引出第一主题,营造了一个忧郁、悲怆的氛围;在第二小节长音处,开始进入低音弦乐声部的大提琴及低音提琴,配合自述式的中提琴独奏,仿佛有心跳伴随着旋律,像是谁独自诉说着内心的故事,缓慢而忧郁。在演奏之前,演奏者要提前理解这种情感,提前进入状态,以期演绎得更加准确。中提琴独奏时,力度控制得当,不宜过强,也不宜太弱,才能将中提琴独有的音色魅力展现出来。演奏时右手放在弦上,长音时左手揉弦,逐渐加大揉弦,呈现出一种缓慢的、逐渐加深的音色效果,可以将作品中消极、纠结、忧郁的情绪更准确地表达出来。左手放在三把位,降e音保留1指,保证稳定的把位及音准。控制弓速,音符上有保持音横线在每个音符之上,演奏时每个小句的走向都落到b音上,因为其是一小句的结尾,也是下一小句的开头,因此要注意b音走向问题,以还原b音。

从第10小节开始,音乐来到了第一段的最高音,开始走向高音的降b音,这是整段力度最强的地方,需要进行四次对降b音的重复确定调式,由此可见,调式中降b音的作用十分重要。演奏至乐曲的发展部后,谱面音型更加密集,变化音越来越多,音乐的戏剧性、紧张度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相比上个主题,即使演奏速度放缓,听觉上也更加紧张、迫切。建议在每个三连音之前加一个重音,在不影响中提琴独奏技术性炫技的前提下,更紧密地配合樂队的推进。此时需要注意,音型的递增、情绪的叠加都不能影响稳定的演奏速度,以免音符演奏过快而给人急促之感。演奏最后一个乐章时要更突出中提琴浑厚饱满的独特的声音魅力,独奏要与乐队整体互相串联,不能有半点脱节。

(二)第二乐章的演奏

第二乐章开始,乐队先以E音大调等为铺垫,抛砖引玉引出中提琴独奏,中提琴以高音区演奏,呈现出一种纯净的、虔诚的、无限向往的旋律,极富匈牙利民族风情。接下来木管同样用E大调和弦奏出第二句和弦,但比开头乐队弦乐高八度,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延续中提琴前一句独奏的音乐主题,高音的E大调和弦为铺垫,低八度相同旋律的独奏加强了对这种旋律中向往之情的渴望。由于独奏部分高音旋律在一根弦上,所以演奏时要尽量近距离换把,避免出现滑音,同时合理控制揉弦幅度,以得出干净、透亮的声音,并用浑厚的声音演绎低八度旋律。在演奏过程当中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让中提琴独具魅力的声音更加顺畅地演奏出来。

(三)第三乐章的演奏

第三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由第二乐章进入第三乐章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极具民族舞蹈性的音乐,这也是极具炫技色彩的一个乐章。实际演奏过程中,由于演奏十六分音符时速度较快,所以采用贴弦演奏使弓子以似跳非跳的状态产生自然跳弓,这样演奏出来的音符不会过于绵软,具有较鲜明的清晰度。三乐章一直持续使用十六分音符来保持舞蹈激情澎湃的活跃度,即便是在完全十六分音符的演奏下,也不失旋律性。从三乐章开始就感受到了巴托克音乐的快速民族舞蹈之美,在到达这段谱例显示处略微缓和下来,展示另一种民族音乐之美。以四个小节为一句,首先由双簧管独奏奏出,弦乐声部作为音效铺垫辅助,再由长笛独奏接过旋律传给中提琴独奏。

参考文献:

[1]魏震.交响乐队必考曲目:中提琴困难片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73.

[2]李紫涵.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的旋法与调式风格分析[J].黄河之声,2018(10):55.

[3]王勇,蓝汉成.我为中提狂:二:中提琴与室内乐教学·演奏·实践·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27.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演奏技巧
《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特点及风格分析
朱良镇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概述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