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山大龙:500壮汉舞动“江南第一龙”

2020-10-20 05:35
华人时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白龙溧水大龙

骆山村,是南京石臼湖畔的一座古老的村落,坐落在骆山脚下。该村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良,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江南第一大龙”———骆山大龙就在这里兴起……

起源:白龙庇佑风调雨顺

骆山大龙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骆山村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骆山大龙的兴起和溧水的一个传说有密切的关系。相传,明代万历年间,骆山村出了一个进士,名叫杨培庵。杨培庵中进士后,曾先后出任漳州知府、江西省和河南省按察使、布政使,后任山东巡抚。杨培庵为官清廉,颇有声望。传说当年,杨培庵在进京赶考途中突遇大雨,便到庙中避雨。偶遇一条受到惩罚的小白龙,杨培庵心生怜悯,代其向执法的张天师求情,最终以斩龙尾代之。杨培庵将小白龙带回骆山村。小白龙为报恩,便行云播雨,造福百姓,从此骆山村年年风调雨顺。

骆山村的百姓为感念小白龙恩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口平安,之后每年新年来临之时,便在湖滩上载歌载舞,舞起龙灯,从此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习俗。骆山大龙仿小白龙扎制,所以龙尾光秃,与众不同。

复活:“江南第一龙”重获新生

骆山大龙龙身巨大,体长将近百米。表演时,需要壮年男子500人之多,被称为“江南第一龙”。由于历史原因,骆山大龙活动时常中断,造成几十年舞一回的局面。在当地能工巧匠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之下,2005年后骆山大龙重新得到恢复和保护,2008年骆山大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骆山大龙得到了积极的传承与保护。2020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专门报道了骆山村舞龙盛况。

骆山大龙制作工艺相当讲究,主要步骤有扎制骨架、糊纸、彩绘等。制作好的龙头高2.3米,宽2.2米,龙头上扎有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杨宗保、穆桂英、樊梨花等民间传奇的英雄人物。龙身24节,每节2.8米,整个大龙体长将近百米。大龙扎制完成后,到腊月二十四还要进行开光。此外,还需制作龙旗、彩旗、大小灯笼、以及喇叭、地炮等用具。另一项重要的工藝是制作云板和彩绣。云板共66面,先用竹篾扎制轮廓,再用蜡光纸、金纸及各色彩纸糊制,最后绘上云形图案。彩绣则是制作头饰、绣衣及绣花。

如今:民俗盛会声名远播

骆山大龙在溧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年终岁末,户户出人出钱参与舞龙,全村如过节一般忙着扎龙、糊灯笼、刺绣、排练,气氛热烈,情绪高昂。舞龙活动一般从头年的腊月二十四开始,至来年正月十八结束。骆山村邻近石臼湖,冬季为枯水季节,宽阔的湖滩成了舞龙的最好场所。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骆山大龙与其他地区不同的舞龙特色。它的表演环节多、参与者多,但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大龙舞起来蜿蜒有力、上下起伏。500名表演者分别承担掌旗、掌灯、吹喇叭、舞龙、跳珠、跳云等任务。

起草时,先放炮,召集全村百姓。放炮时,声震如天,地动山摇,非常响亮。待三声炮响过后,龙会成员按照出龙顺序齐齐集中于龙会门前,先是十面绘有蟠龙、麒麟、貔貅、蜈蚣等图案的大旗在前引路;紧跟在后面的是4盏大红灯笼,为开道灯;之后有小红灯笼一盏引出跳云队伍;再接着是龙珠引领下的舞龙队伍。又有锣鼓喇叭4 队,分别安排于跳云队、龙首处、龙身处和龙尾,以便相互照应,增加气氛。整个舞龙队伍依次来到湖滩后,大龙必须龙首向东,龙尾朝西。这么做也有来历,据说小白龙被救后,杨培庵将其安放于东面狮子山的白龙潭内,因此白龙起草后必须向东方朝拜。

起草以后要给白龙开光,先是放号炮三响,紧跟着鞭炮齐鸣,锣鼓喇叭声响彻湖滩。之后要摆香案、安放香炉、插蜡烛、焚香,叩拜祷告,保佑舞龙活动顺利进行,保佑全村百姓平安。

开光之后,意味这只龙有了灵性。接下来,村民、外地来的亲属、一些民间团体等等都要给白龙挂红。取一尺红布悬挂于龙首,有祝福和祈福的意思,这时就可以开始正式舞龙了。除了本村以外,还会到周边的山南村、孙家巷村、杨家村、漆桥镇及溧水、高淳等地去舞龙。根据当地习俗,舞龙时不能吃荤和饮酒,个别虔诚的人家会在整个舞龙期间都不食荤和饮酒,以示尊敬。其实不吃荤和饮酒,还有一个更实际的考虑,就是怕食荤坏肚、饮酒误事,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骆山大龙兴起后,在南京溧水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腊月正月到骆山看龙”成为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人们还利用这一机会走亲访友,加强感情,增进交流。届时,偌大湖滩上旗帜招展,鞭炮声、喇叭声不断,儿童打扮得花团锦簇,白色巨龙在湖滩上盘旋,一时人潮涌动、观者如织,场面十分壮观。

(南京市溧水区委统战部推荐)

(责编  董西飞)

猜你喜欢
白龙溧水大龙
溧水区小麦不同施肥模式效果试验
南京市溧水区耕地质量提升片区建设项目的实践与建议
准能找到你
小寒,以及溧水的形式
溧水大轰炸的历史记忆
变色龙
每月多出两百元
杂工
千与千寻
人体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