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兴强 罗宏 赵利军
摘 要:近些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的收入较以往有所增加,虽然农村学校现在都是免学费、免书费和免住宿费,并且对学生还进行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营养早餐;但是,大部分寄宿学生每星期还是需要70~100元的生活费及其他生活所需,这些学生的必要消费支出也是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两当县区域内中小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 消费倾向 现状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两当县域内农村中小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两当县农村中小学学生
调查项目:消费状况,消费心理
调查范围:显龙九年制学校、鱼池小学、云屏小学、兴化小学、泰山小学、西坡九年制学校、杨店九年制学校、左家小学、张家小学、广金小学、站儿巷镇九年制学校
调查时间:2018年9月20日至2019年3月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
调查方法:采访法,包括调查问卷、记录表等。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样本概括: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27份,收回1019份。回收率99.22%。有效问卷为828份,作废卷191份,符合本次调查要求。
本次调查中我们着重调查的是日常农村学生或可支配经济来源的使用情况。此次调查活动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来获取两当县域内农村中小学生的日常消费信息。通过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我们对总体结构和样本结构在量和质方面的控制,使得样本具有较高代表性得以保证。
一、农村中小学生消费倾向现状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1. 每周、每月及每学期的个人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干部职工家庭学生占比重较小,大部分中学生的周消费额主要集中在70元~100元,小学生的周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70元,少于50元或多于1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 饮食消费比重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我们调查研究的学生中还是有一小部分外出聚餐、请同学吃饭、过生日及节日送礼物等,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是学生消费新倾向。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的大部分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61.5%,10元~50元占35.5%,50元~100元占3%,100元以上占0%。可见大部分学生平时购买学习资料的并不多,除了学习所必需的一小部分外,一般不购买教科书以外的书或资料。
二、农村中小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一)学生内因分析
1.消费依赖心理。尽管在农村,但也有好多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学会了享受在前的心理。还有的农村孩子家庭条件较其他人好一些,那么这部分孩子变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性。在学校食堂时有浪费饭菜、挑食现象。
2.攀比炫耀心理。有些中小学生在消费时,实际上也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所需和能力来支配自己的消费行为,有的出现了攀比行为,这导致学生忽视了其家庭的购买能力以及個人的需求。
3.从众趋同心理。学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产生了与大多数人在消费内容与形式上一致地从众心理状态。在消费过程中,对一些广告宣传缺乏辨识能力,不懂得取舍,不懂量入而出,尽管一些消费方式对自己不合适,也于自己的经济能力不相符,但是会产生与其他人相似或相近的一种消费方式,学生的从众性较强。学生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突出自我个性,不断地融入群体想博得他人的肯定,出现趋同心理。
(二)其他外因分析
1.来自家长的影响。农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同样是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因此有的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基本上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从而也使他们产生了依赖心理。同时也有的家长因为本身的经济有限,会一味地强调赚钱的重要性,灌输给了孩子一些“金钱至上”的不良思想。不少家长因为外出务工,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孩子鞭长莫及,有的甚至是漠不关心,学校一方的力量也很有限。部分家长以金钱作为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照顾他们的老人,过度呵护,对于孩子的消费不去加以限制,一味满足,也助长了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2.来自学校的影响。当前有的学校对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教育缺失。学校一般都存在重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社会认知,特别是消费观念关注的少。偶尔涉及这方面,也是就事论事,对学生的消费观念以及价值取向上所采取的教法有些笼统,没有具体落实到一些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深层次交流与讨论,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3.来自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各种功利思想、计较报酬、自私等等这些现象并不鲜见,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暗示。面对一些广告商品的夸大其词,中小学生辨别意识不强,盲目追求一种过度的奢侈的消费。加上一些影视片中不恰当的消费内容或者不恰当的消费观念,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到了这一属于成人的一种消费标准和方式,对他们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农村,吸烟、赌博、酗酒等不良风气,耳闻目染让学生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和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