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摄血汤加减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2020-10-20 01:00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8期
关键词:温经月经周期月经

陈 艳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030024)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推后7d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或以上,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1]。若不及时治疗多会转化为闭经和不孕等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在短期内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但长期应用激素会出现恶心呕吐、水肿、肥胖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血栓性疾病等的发生风险[3]。中医治疗月经后期,辨证论治,标本兼治,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提升患者机体状态。温经摄血汤加减具有温经散寒、健脾补肾之功,临床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月经后期患者128例,均诊断为虚寒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9.02±4.23)岁;病程7~30个月,平均(18.17±6.96)个月。治疗组年龄21~38岁,平均(28.91±4.83)岁;病程8~32个月,平均(19.16±7.6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制定月经后期的诊断标准。月经周期延后7d以上,甚或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1]。②辨证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虚寒证的辨证标准[4]。主症:月经后期,量中或少,经色淡红,质清稀;次症:畏寒肢冷,小腹隐痛,腰酸无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诊断条件:主症必备,次症必备第1项,其余符合其中任2项。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21~38岁;腹部B超及妇科双合诊检查提示无器质性病变,性激素6项检查无异常;最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年龄小于21岁或大于38岁者;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导致月经后期者;合并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过敏体质或对治疗药物过敏者;近期接受影响治疗指标的其他治疗者;不配合本研究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艾附暖宫丸治疗。艾附暖宫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085)口服,每次6g,每日2次。经期停用,连服3个月经周期。

2.2 治疗组 给予温经摄血汤加减治疗。组成:熟地黄30g,麸炒白术15g,肉桂6g,炒白芍15g,川芎10g,柴胡6g,五味子3g,续断片12g,麸炒山药15g,茯苓10g,党参片30g,甘草片10g。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剂,每次以200mL开水冲服,早晚各服1次。经期停用,连服3个月经周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虚寒证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定[4],主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按照无、轻、中、重计0、2、4、6分,次症(畏寒肢冷、小腹隐痛、腰酸无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按照无、轻、中、重计0、1、2、4分,症状积分为主症分值与次症分值之和。②不良反应:随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标准[4]。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次要症状消除,可以保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症状评分减少≥95%;显效:月经周期明显改善,次要症状显著改善,可以保持3个月经周期,70%≤症状评分减少<95%;有效:月经周期稍微改善,次要症状减轻,但不能保持3个月经周期,仍需继续治疗,30%≤症状评分减少<70%;无效:月经周期基本无改善,症状评分减少<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虚寒证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虚寒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虚寒证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虚寒型月经后期患者虚寒证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虚寒型月经后期患者虚寒证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4 17.44±6.10 2.83±0.21△▲对照组 64 16.81±6.46 7.25±2.13△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虚寒型月经后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4 讨论

月经之名首见晋代《脉经》,一般每月行经1次,信而有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妇人月水》中指出:“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月经的产生依赖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的相互作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督带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使子宫血气满盈,应时而下。《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当代社会,高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生活给女性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带来不利影响,使其内分泌功能紊乱,部分女性虽有行经,但不能应月者诸多,正如《妇科玉尺》所载:“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生与内分泌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失衡、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失常等有密切关系,故多采用补充雌激素的方法治疗[5-6]。中医认为,月经后期是由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胞宫、胞脉、胞络受损,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所致。历代医家认为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是阴盛血寒,《景岳全书》言:“亦唯阳气不足,则寒从内生而生化失期。”陈自明认为:“过于阴则后时而至。”《傅青主女科》载:“后期而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血寒而有余。”因此,阳虚是该病之源,治疗当以温肾扶阳、养血调经之法。经量的多少,实则也不同,后期而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血寒而有余。总之,生化不足、阳气不足为虚寒型月经后期主要诱发因素,应以补中温散、摄血调经为主要治疗方式[7]。

温经摄血汤载于《傅青主女科·月经后期》,从虚寒型病因出发,在经本于肾的基础上,补益为主,佐以温散。方中重用熟地黄、白芍、白术、川芎,调补肝、脾、肾之精气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熟地黄中的地黄苷A、D可提高性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8]。肉桂祛胞宫之寒,柴胡疏肝解郁,五味子、续断调补心、肝、肾,肉桂、续断助川芎调经化瘀。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五味子含挥发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没食子酸、维生素、木脂素、三萜、倍半萜及多糖等,通过调节性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达到治疗月经后期的效果[9]。温经摄血汤补中有散,散不耗气,补中有泄,泄不损阴,所以补之有益,温之收功。该方应用于月经后期患者,可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正常,月经自然如期而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虚寒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温经摄血汤加减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虚寒证症状;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温经摄血汤加减治疗月经后期安全性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贾瑞红[10]采用温经摄血汤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症状改善显著,周期恢复良好,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月经后期病因颇多,无论从临床角度还是实验角度,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因此,应当加强基础实验研究,采用组织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手段,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中医药对引起虚寒型月经后期的各个环节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温经月经周期月经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艾草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探析温经祛瘀汤用于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中的效果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