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僧帽壶”的工艺美学特征与佛禅世界

2020-10-20 14:32王玉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帽檐茶壶手工艺

王玉芳

在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茶壶的制作上像中国这样丰富多彩,自神农氏时期起中国人就有饮茶习惯,对于制作茶壶的热情大概从那时起便已萌发,自此以后中国在手工艺术品创作方面逐渐成熟,到了唐代,饮茶活动终于发展成为茶道艺术远传世界各地,对于各种茗器也愈加关注,紫砂壶的出现是顺理成章的,它呼应了人们对一件精美茶壶的所有想象;紫砂壶的出现也是令人惊奇的,竟能有一件陶制茶壶如玉如金般灿烂美丽。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仍醉心于紫砂壶的古典秀丽,醉心于围绕着它的一段段传奇佳话。

本文关注的作品是一件“僧帽壶”,这一壶型早在元代便已出现,因壶口像僧人所戴的帽子而得名,最早是景德镇的青白瓷烧制而成,也有青花、釉彩等类型,紫砂壶艺术诞生后,这一壶型便也自然移植过去,与光亮的瓷器相比,用紫砂泥烧制成的僧帽壶自然朴实的气息更加浓烈,有利于彰显佛禅韵味。

此件僧帽壶的造型是比较小巧的,灵气秀美的特征更加强烈。壶身以中央为分界线可分为较为均衡的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明显向外膨出,圆润的肩部柔和不失线面结构的张力,壶的上半部分较多地展现紫砂圆器之美,线面之间在紧紧镶嵌的同时自然向下流动,保证作品的气韵流畅。壶的下半部分就比较端庄了,与上半部分形成明显的结构对比,缓解了因饱胀肩部带来的“拙”,体现出紫砂壶的稳重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在圆润顺滑的壶面上,我们能明显看到几条凸出的棱线,将壶身分为均匀的几个部分,这就使作品具有筋纹器与六方器的造型特点。这几条棱线使原本温和的壶产生硬朗的气质,呈现刚柔相济的多元美学风格。棱线的设计也提升了作品的工艺水平,这指明了作品所运用的是镶身筒技法,上下壶面弧度的差距及转折的自然无疑是手工艺人对作品整体控制力的良好控制。

僧帽壶的造型关键在壶盖部分的设计,壶盖边缘由相连的莲花花瓣围成高高的“帽檐”,每一片“帽檐”都是一样的纤薄轻巧,连接起来又十分硬朗,其大小是根据壶身设计而成的,棱线与壶身能够完全对应起来,与壶身如出自一体。圆柱形的壶钮就掩藏在“帽檐”中间,造成若隐若现的朦胧效果。壶钮是经典的圆珠造型,为配合作品整体的线条设计同样运用六条纹线进行分割。壶钮是僧帽顶端的明珠,又是莲花的花蕊,无论是那种含义,都与佛禅的境界逐渐接近,以工艺之巧妙展现佛教文化中不染凡尘的极高境界。

与独特的僧帽造型相匹配,僧帽壶的壶嘴与把手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一是要在复杂造型中考虑如何保证使用价值;二是要衬托僧帽的造型。壶嘴恰好镶嵌于壶盖与壶肩部形成的凹槽里,是典型的“流”的造型,使整件作品的线条更加简洁。环形的把手是僧帽“帽檐”的变体,弥补了壶身另一侧的凹陷,这样一来,壶嘴与把手在作品之中促进了壶身外形结构的完整。

古雅的棕红色壶身韵味十足,是彰显紫砂壶传统气质的部分。泥料的质感在整件作品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提供给人最直观的视觉享受,更能在手感上带给人愉悦舒畅的体验,以触觉感受作品的细腻光亮是更能直达人心的,泥料也是能体现作品水准的重要部分,紫砂泥十分珍稀,如何能不辜负紫砂泥的天然美感是手工艺人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精湛的工艺所起到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此件僧帽壶在壶面上结合了陶刻装饰,这一部分能够体现作品的个性,也能从侧面去丰富佛禅世界。壶面上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青瓦屋檐紧密排列,远处是朦胧的青山,精致的石拱桥联通着桥两端的世界,俨然一幅慢节奏的江南人家风俗画,这其中的宁静脱俗正象征着佛禅的境界,青瓦青砖雕刻的纹理清晰,需要手工艺人的耐心与毅力,这些细小的部分展现了手工艺人心无杂念的艺术创作心理,真正地与紫砂壶创作融为一体,沉浸于佛禅世界当中,最终呈现出的僧帽壶就有着形的逼真与情的丰富,以及宁静祥和的自然美,最终使僧帽壶这一壶型得到丰富与发展。

结语:作为中国茶壶中的经典款式,“僧帽壶”能够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艺术表现的灵活,更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佛禅世界。本文对这一作品的多个方面进行了逐一分析,又统一起来解释其中思想文化内涵,了解了“僧帽壶”的独特韵味,这一壶型也将随紫砂壶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去证明经典艺术的独特价值。

《僧 帽》

猜你喜欢
帽檐茶壶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这个夏天用西瓜宠爱你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父亲旧军装(新韵)
带孔的茶壶
旅行休憩小头枕
阴 天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