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娟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浦东新区 201201)
扁豆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特色蔬菜品种,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经济效益较好,最高年产值达3.73亿元,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近年来,由于扁豆连作严重,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2015年,扁豆菌核病始发于浦东新区泥城镇扁豆主产区,且发病程度呈上升趋势。
扁豆菌核病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侵染所致。扁豆植株茎基部染病后,病斑绕茎基部分枝处一周,发病部位表皮易与木质部分离、上覆白色菌丝体,发病部位以上的枝叶萎蔫枯死。扁豆菌核病的发病期为4~11月。研究表明,蔬菜和其他作物菌核病的发生与菌源数量、作物品种、种植方式、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1~4]。上海地区早春和梅雨季多雨,或晚秋多雨、温度偏高时,蔬菜菌核病易发、易流行[5]。为有效预测预报扁豆菌核病的发生趋势,我们于2018—2019年开展了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及栽培方式对大棚扁豆菌核病发生的影响试验。
试验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扁豆主产区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种植地(红刚试验点)及马厂村农户种植地(马厂试验点),分春秋两茬。马厂村试验点春茬扁豆于2018年11月初育苗,12月初定植于大棚内,2019年7月12日大棚去膜转为露天栽培,2019年8月采收结束。红刚试验点春茬扁豆于2019年1月下旬育苗,2月下旬定植于大棚内,2019年7月采收结束;秋茬扁豆于2019年7月11日育苗,7月17日定植于大棚内,11月中旬采收结束。
根据扁豆菌核病病情进行不固定时间调查。2019年4~11月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定20株,共调查100株,统计病株数,计算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1.2.1 扁豆菌核病分级标准
参照李惠明的蔬菜菌核病分级标准[5],结合扁豆菌核病发生情况和症状表现将扁豆菌核病分级如下:0级-无病;1级-主茎分枝处有微小水渍状病斑,植株生长正常;2级-主茎分枝处出现水渍状病斑,病斑表面长满白色菌丝体,植株下半部侧枝有微小水渍状病斑;3级-主茎分枝处呈腐烂状,植株3/4以下侧枝有水渍状病斑,植株萎蔫;4级-主茎发病引起全株枯死或主侧枝均严重腐烂。
1.2.2 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分级标准
病情指数是反映菌核病严重程度的一个特征量,由各级病株数统计求得。参照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分级标准,将扁豆菌核病病情指数分为5级:病情指数≤5.0为发病轻,5.0<病情指数≤10.0为发病中等偏轻,10.0<病情指数≤15.0为发病中等,15.0<病情指数≤20.0为发病中等偏重,病情指数>20.0为发病重。
1.2.3 扁豆菌核病的株发病率分级标准
株发病率用来划分菌核病的流行程度。株发病率≤10%为轻发生,10%<株发病率≤20%为中轻度发生,20%<株发病率≤30%为中度发生,30%<株发病率≤40%为中重度发生,株发病率>40%为重度发生。
应用DPS数据处理软件[6]进行各气象因子与株发病率、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图1 春茬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
图2 秋茬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
两个试验点的春茬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见图1。
由图1可知,两个试验点的春茬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红刚试验点扁豆菌核病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缓慢上升趋势,5月30日达到高值,此后保持平稳状态,株发病率始终略高于病情指数。
马厂试验点春茬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在扁豆生长前期为0;7月12日揭膜转为露天栽培,7月17日调查发现,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升高,株发病率略高于病情指数;8月9~10日台风过境,8月12日调查,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迅速攀升,8月24日病情指数达100、株发病率达100%。
红刚试验点秋茬扁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见图2。
由图2可见,红刚试验点秋茬扁豆菌核病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的发生趋势与春茬相似,扁豆成苗期未发病。台风过后第3 d(8月12日)调查,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攀升至15.3和21.0%,随后经20 d的缓慢增长于9月7日开始稳定,同样表现为株发病率略高于病情指数。
由此可见,春茬和秋茬扁豆菌核病随时间推移其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均为株发病率略大于病情指数。
2.3.1 红刚试验点春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
红刚试验点春秋两茬扁豆均种植于大棚内,生长期间未曾揭膜。调查首日,春茬扁豆菌核病株发病率为4%、病情指数为5.0。2019年4~5月上海地区少雨、湿度低,扁豆菌核病略加重,6~7月病情稳定。其春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见表1。
表1 红刚试验点春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
由表1可知,红刚试验点春茬扁豆整个生育期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为中等偏轻。经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相关分析得知,春茬扁豆菌核病的发生流行与温雨系数、平均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2.3.2 红刚试验点秋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
红刚试验点秋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见表2。
表2 红刚试验点秋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
红刚试验点秋茬扁豆生长期间(8月9~10日)遇台风,11日起天气晴朗。由表2可知,7月份温雨系数较高(0.318)、平均湿度较大(84.37%)时,扁豆处于成苗期,无菌核病发生;8月9~10日台风其间降雨量大、湿度高、风速大,扁豆菌核病迅速发生并中度流行,发生程度为中度偏重;8月以后菌核病处于稳定状态,未进一步加重。经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相关分析得知,温雨系数、平均湿度与扁豆菌核病的株发病率、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
2.3.3 马厂试验点春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
马厂试验点春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见表3。
表3 马厂试验点春茬扁豆菌核病与温雨系数、湿度的关系
马厂试验点扁豆生长前期为大棚覆膜栽培,7月12日大棚揭膜转为露天栽培。由表3可知,揭膜前扁豆未发生菌核病,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相关分析表明,温雨系数、湿度与菌核病无显著相关性;7月12日大棚揭膜后,有3 d连续阴雨天气,温雨系数与平均湿度增加,菌核病孢子迅速侵染扁豆植株,达到中度发生和中等偏轻流行程度;8月台风过后,绝大部分扁豆迅速感病,表现为病斑绕茎基部分枝处一周,上覆白色菌丝体,天气转晴后发病植株水分蒸腾速度加快,导致植株快速萎蔫枯黄,1周内整株死亡。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大棚还是露地栽培扁豆,夏季的台风均导致扁豆菌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上海地区扁豆种植期间正值夏季,常遇台风暴雨,扁豆菌核病因此迅速发生和流行,广大种植户应及时关注气象预报,在台风来临前及时做好菌核病的预防工作。
大棚栽培扁豆,温湿度、降雨量对菌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影响,但可能不是唯一因素,菌核病发生的其他因素是否为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等菌源基础、品种抗性、田间种植方式、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露地栽培扁豆,不论植株处于何种生长阶段,菌核病的发生均受连续阴雨天气[7~8]、湿度加大以及温雨系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