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竹 袁芳 朱莉益 朱敏
【摘 要】目的: 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谷胱甘肽片联合肠道益生菌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不同的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使用谷胱甘肽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谷胱甘肽片联合肠道益生菌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GGT、AST、ALT、ALB、TBIL水平以及CAP值、LSM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谷胱甘肽片联合肠道益生菌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
【关键词】益生菌;谷胱甘肽片;非酒精性脂肪肝;肝损伤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082-01
脂肪肝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肝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初期的病理生理表现主要为脂肪肝。在患者早期肝损伤常开展保肝抗炎治疗,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常使用谷胱甘肽片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效果欠佳,需联合其它药物治疗,以提升临床疗效。因此本次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谷胱甘肽片联合肠道益生菌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了研究,并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不同的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4)。入组标准:以上患者全部和《脂肪性肝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患者知晓且同意本次实验详情,该实验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其中实验组24例男患,10例女患,年龄45-73岁,年龄均值为(58.7±3.6)岁;实验组22例男患,12例女患,年龄48-73岁,年龄均值为(60.1±3.2)岁。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饮食指导、适量运动,叮嘱患者戒烟。对照组患者使用谷胱甘肽片(生产厂家: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667)进行治疗,每天三次,每次400mg。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肠道益生菌进行治疗,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生产企业: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80004),每天三次,每次2g,以上药物均为口服。以上两组患者持续治疗并观察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一个月后γ-谷氨酰转酞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以及肝脂肪变性(CAP值)、肝硬度(LSM值)等血脂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选择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方差代表,检验值为t,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68例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
在GGT、AST、ALT、ALB、TBIL水平上,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68例患者CAP值、LSM值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AP值为(295.56±43.66)dB/m、LSM值为(6.28±2.31)kPa,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AP值为(321.77±30.98)dB/m、LSM值为(9.21±1.66)kPa,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因素有多种,如脂类饮食偏多、过度吸烟等,导致 肝细胞中蓄积大量脂肪,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合并其它部位病变,严重损伤患者身心健康。有临床研究显示,患者病发后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会出现明显易异常,并囤积血管壁,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及早开展有效的治疗以抑制病情进一步恶化[2]。谷胱甘肽能够有效清除血清内自由基,进而稳定肝细胞膜,有效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肝病和腸道菌群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通过益生菌对肠道菌群进行改善,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减少脂肪沉积。因此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联合使用益生菌效果显著[3]。
本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谷胱甘肽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谷胱甘肽片联合肠道益生菌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GGT、AST、ALT、ALB、TBIL水平以及CAP值、LSM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肠道益生菌共同使用能够增加治疗效果,联合谷胱甘肽片可明显改善患者肝脏功能,调节其血脂水平,起到护肝作用,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肝损伤效果显著。
总而言之,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谷胱甘肽片联合肠道益生菌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和肝功能,以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林达, 李兰, 汪杰, 等. 多种益生菌联合双环醇治疗脂肪肝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33):45-49.
[2]姚芳芳, 黄煌, 白利梅,等. 益生菌联合低聚果糖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7, 37(7):527-533.
[3]焦运, 马娟, 王煜,等. 双环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9(8):95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