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斌
摘要: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保证企业健康和长远发展,必须切实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加快建设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大力提高人才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是实施人才兴企、技术强企战略的根本所在,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我公司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的经验,对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青年人才;人才树;成长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作为传统的煤炭企业,既背负着提效率、降成本、保安全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又面临着绿色发展、智能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必须追索前沿,追求领先,必须在创新中建立持续的优势、找到未来的出路,而人才是加快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优秀青年干部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期培养和锻炼,“人才树”成长计划主要是根据青年干部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个阶段是人才成长“蓄势期”。一般指毕业生从进入企业到实习期满,主要目标是促进他们快速转变思想、加快融入环境、确定职业规划、养成良好习惯、夯实发展基础。因此,构建“三考两定一追踪”实习生管理模式,提升实习生培养的科学性、系统性。三考即,阶段考核,转正考核,政治考评;两定即,定发展方向,定结对师徒;一追踪即,动态关注成长锻炼情况。其中:阶段考核每月由实习生所属单位评测。转正考核由组织部以“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担当尽责、职业规划、应变能力”五项内容为重点,通过现场述职、现场答辩和现场打分的方式考核测评。政治考评由基层单位正职对实习生思想政治情况予以考核测评。同时,谋划实施“三三三”历练行动。设定“区科副职、班队长、专业技术人才”三个培养层次,丰富“跨专业交叉轮岗、走出去学习对标、自主选题攻关”三种锻炼,开展“每月交流述职、每季专题答辩、半年专业竞赛”三项活动,为加速实习生培养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第二个阶段是人才成长“发力期”。一般指实习期满后三年内,主要目标是促进青年干部心态成熟、业务成熟、管理技巧成熟、综合能力成熟,能够独当一面。通过开展“大学习、大交流、大锻炼”活动,培育青年干部茁壮成长。
“大学习”在“四个围绕”上做实功:一是围绕政治理论学筑牢信仰之基。通过集中领学、观看专题片、开展交流研讨、走访红色之旅等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贯彻到基层、影响到青年、武装到思想。二是围绕形势任务学把稳思想之舵。利用每年开展的形势任务教育将国家的政策方针、宏观形势与集团公司“两会”精神进行有机结合,讲国情也讲企情、讲优势也讲劣势、讲问题也讲措施,引导广大青年干部谈形势变化、话改革目标。三是围绕企业文化学补足精神之钙。运用“道德讲堂”、“讲好钱矿故事”等载体,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干部弘扬和传承开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增強企业归属感、荣誉感。四是围绕技能知识学拓宽成才之路。通过组织短平快、高频次的专业培训,增强理论和实践水平。
“大交流”做到“三个讲清”:一是聚焦主线讲,讲清认识体会。每月由组织部,有重点、有侧重地选取青年干部进行交流述职,积累经验,查找短板,改进提升。二是贴近工作讲,讲清思路举措。以召开考察汇报会形式,锻炼青年干部语言表达、工作统筹能力。三是带着感悟讲,讲清灵感创意。依托公司局域网和公众号,刊发青年干部思想感悟、金点子、好经验,广泛传播和挖掘蕴藏在青年干部中的智慧潜能。
“大锻炼”拓展“三个途径”。拓展型的实践经历和体验式的培训经历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关键环节。一是引导青年干部自觉投身到攻坚克难、稳产增收的第一线。启动青年干部“轮岗锻炼提升”计划,组织对参工五年以内毕业生进行摸底,加大跨单位、跨专业学习锻炼,促进多元化能力提升,加快有序流动。二是引导青年干部自觉投身到素质提升、技能成才的主战场。鼓励担任兼职教师,让素质提升课堂既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又作为青年干部锻炼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练兵台。三是引导青年干部自觉投身到创新进取、彰显价值的最前沿。加强专业前沿追踪能力锻炼,要建立容错机制,加大政策扶植,关注技术和管理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激发青年干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势潜能。
第三个阶段是人才成长“黄金期”。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发挥每名青年干部的才能和潜能。根据干部的成熟程度和岗位适合度,在任用上做到“三个一批”。
“用一批”,对有培养前途、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青年干部,不仅要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而且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对特别优秀的敢于破格提拔,持续跟踪培养,切实让青年干部成长成才。
“派一批”,对于综合能力突出但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干部,派到生产一线岗位进行锻炼,让他们挑重担、扛重活、打硬仗,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让青年干部队伍有干劲、有奔头、有活力。
“备一批”,对有发展潜力但是暂无适合岗位的青年干部,设立重点培养名单,逐人进行分析,根据每个人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潜质,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干部调整中,优先作为提拔使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