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宇
【摘 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标本采集放置时间与方式对凝血、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体检者,采血并且分析不同标本采集放置时间与方式下的凝血、血常规检验情况。结果:离心前放置3h的标本在PT、APTT、TT上均高于离心后放置3h的标本(P<0.05),而在FIB上无显著差异(P>0.05);压脉带即刻RBC、Hb均低于压脉带3min,WBC、PLT高于压脉带3min(P<0.05);即刻检验的标本在RBC、PLT上较放置24h的标本高,WBC较放置24h的标本低(P<0.05),Hb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警惕标本采集放置时间与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检验质量。
【关键词】标本采集;放置时间;方式;凝血;血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血常规是临床中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诊断疾病可指导医师合理决策,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整体治疗效果[1]。而在实际进行血常规的检验上,受标本采集、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使得检验质量不高,这影响疾病的诊治[2]。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就探讨了对于血常规检验,标本采集放置时间与方式同凝血及血常规的影响,旨在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以研究人员均积极配合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23~64岁,平均(43.2±1.3)岁。
1.2 方法
血液采集上,在扎好压脉带即刻采血,自3min采血完成后将压脉带解开。血常规检验在标本送达后即刻开始,之后放置24h再检验凝血与血常规相关指标,凝血检验需同时采集两管血液,一支经离心后放在室温下3h,另一支室温下放置3h后离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标本采集及放置下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其中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离心前后放置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离心前放置3h的标本在PT、APTT、TT上均高于离心后放置3h的标本(P<0.05),在FIB上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标本采集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压脉带即刻RBC、Hb均低于压脉带3min,WBC、PLT高于压脉带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
即刻检验的标本在RBC、PLT上较放置24h的标本高,WBC较放置24h的标本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置时间的标本在Hb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对诊断疾病有很大幫助,而前提是检验结果合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凝血、检验结果不符的情况[3]。本次研究中,对60例体检者检验资料分析,显示离心前后放置标本凝血指标存在差异,其中离心前放置3h在凝血时间等指标明显更高,分析原因是未离心的血液中在3h离心后会使大量损伤因子进入血液,导致凝血因子显著延长。压脉带即刻与压脉带3min各指标存在差异,其中长时间压脉带可导致部分血管损伤及血液粘稠,使得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增加,血液浓稠使白细胞及血小板局部浓度降低。标本放置即刻同放置24h存在差异,标本放置时间较长,红细胞会逐渐衰老,含量降低,白细胞数量增加,相应的血小板数量也降低。
综上所述,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警惕标本采集、标本放置时间、标本放置方式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均会对凝血及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罗莉.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5(16):91-91.
邓玲玲, 韩丹. 中期及长期放置对小儿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 健康之路, 2018,32(7):102.
黄秀群, 周斌.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4(3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