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丽
【摘 要】 目的:研究社会工作对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我院精神科护士70名为研究对象,使用Maslach护士职业倦怠问卷量表(NBS)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后精神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与开始前相比较,倦怠检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评分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明显降低,而个人成就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能充分提高精神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降低职业倦怠。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社会工作;工作倦怠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work on job burnout of psychiatric nurses.Methods: Using random numerical tables to randomly select 70 psychiatric nurses in our hospital,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aslach Nurse Burnout Scale.Results: After the social work group activity, the burnout detection rate of clinical nurses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is lower than before,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personal achievement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urnout score,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Social work group activities can fully improve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psychiatric nurses, enhance nurses' sense of personal achievement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reduce job burnout.
Key words:Psychiatric nurse; Social work;Job burnout
职业倦怠是一种和工作情境有关的生理、心理和情绪的耗竭状态[1]。对于精神科护士来说,其工作环境的危险程度高、承受的工作压力也大,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极易导致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失去对工作的热忱,差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2],加重护士身心疲惫,致使恶性循环的产生。社会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3],能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本研究旨分析在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模式,促使精神科护士在小组共同体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4],降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青岛优抚医院的70名精神科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批次开展为期1个月,频次为5次的小组活动。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无精神病史、精神障碍史和严重的躯体疾病等;2、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不低于1年;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开展研究期间有各种原因不在岗者(如产假、外出培训、病假等);2、无法参加小组活动者。
1.3 研究方法 在开展社会工作小组工作前2周和小组工作结束2周后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精神科护士行Maslach护士职业倦怠问卷(NBS),进行分析比较。其中年龄(30.34±4.62)岁;精神科护龄(6.65±3.46)年;护士20人,护师30人,主管护师15人,副主任护师5人。
1.3.1 活动开始前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70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评估,于活动开始前2周行Maslach NBS问卷。
1.3.2 开展社会工作小组工作 1、准备阶段:确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协调资源、确定小组规模(每组7人)和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和设施的选择和安排。2、开始阶段:塑造信任的小组氛围,明确小组期望降低职业倦怠。3、中期转折阶段:澄清冲突本质,回归降低职业倦怠的焦点。4、后期成熟阶段:组员充满信心和希望,互助互动,相互鼓励支持,提升自身抗压能力,降低职业倦怠。5、小组结束阶段:处理离别情绪,维持小组经验等。
1.3.3 活动结束后 对70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评估,整理材料,并于结束2周后再次行Maslach NBS问卷。
1.4 评价指标
使用陈素坤[5]修订的护士职业倦怠问卷。此问卷包含22个条目,3个维度——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采用Likert7 级计分法。本研究以国内护士职业倦怠常模为诊断标准,即临界值标准为情感耗竭≥27 分,去人格化≥8 分,个人成就感≤24 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后精神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与开始前相比较,倦怠检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后精神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个人成就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科护士长期护理精神疾病患者,而精神疾病患者普遍缺乏自知力,无端谩骂和殴打他人的情况屡见不鲜[6],精神科护士要在随时会遭受暴力攻击的环境下工作,又要保持较高的护理质量,工作压力可想而知。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很大的误解,相对的对于精神科护士也有着极大的排斥感,导致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后精神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与开始前相比较,倦怠检出率降低;职业倦怠评分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明显降低,而个人成就感明显升高。由此可见,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能充分提高精神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降低职业倦怠。
社会工作遵循着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并且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心理学、社会保障、卫生等相应的知识,对于精神科护士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能更好的结合行业特点,运用小组的工作方法帮助精神科护士成长,提升抗职业倦怠的能力,使其更积极的正视精神科护士这一职业。并且,社会工作能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动用社会资源,为精神科护士创造优质的工作环境,减轻身心压力,降低职业倦怠,使其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肖莉,谢志芬,王婧.急诊科医务人员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医药,2019,54(11):1394-1398.
[2] 岑芸,马小琴,程思诗.浙江临床护士中医体质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88-1293.
[3]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岳天明. 重视中国社会工作的学术史意识[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2-04(005).
[4] 王傅,郭姝含,郭思源.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对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37-47.
[5] 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7-218.
[6] 鐘慧娉.精神科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