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继缘
【摘 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的胃部疾病患者6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和HP检测,比较两组HP检出率、胃镜检查结果以及胃黏膜特点等。结果:观察组患者HP检出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HP检出率46.67%;观察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慢性胃炎有61.67%、消化性溃疡31.67%、十二指肠炎1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慢性胃炎36.67%、消化性溃疡11.67%、十二指肠炎5.0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糜烂的检出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胃黏膜特点不规则充血情况1.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圆状斑点充血43.33%、弥漫性黏膜充血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HP检出率显著高于胃肠疾病类的患者,另外两组患者的胃肠结果检出情况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以及为胃黏膜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定期进行HP检测,降低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病变;胃肠疾病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PH)属于一种微厌氧细菌,并且此类细菌是唯一存在于胃部中的微生物。此类细菌大量寄生于机体胃黏膜位置处,由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发生率也较高。以往,大部分的研究学者均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患者出现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近几年,随着相关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大多数的研究者对幽门螺杆菌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发现幽门螺杆菌与非肠胃疾病外的疾病也可能存在相关性,如心血管类、免疫系统类等[1]。近几年,有部分的研究学者发现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根据相关的实验结果显示,肝硬化的发生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酒、肝炎病毒等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本次研究选取60例患者和胃部疾病患者60例进行探讨,旨在为更好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的胃部疾病患者60例对照组。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5.25±2.51)岁,肝功能等级:A级22例,B级20例,C级18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15±3.61)岁,胃炎31例,胃溃疡20例,无黏膜病变9例。两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等进行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观察组纳入标准:观察组均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均符合胃肠疾病类的诊断标准;近期未接受过抗HP治疗;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史;处于哺乳期的患者。
1.3 方法 胃镜:嘱咐患者在检查前8h空腹,以及禁烟,禁烟能够避免患者因咳嗽引起胃部胃酸分泌过多;开始进行检查之前,予以一定量的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523,规格10ml:0.1g)嘱咐患者使药物在其喉部停留2min;检测前,侧躺,胃镜咬嘴放置在患者的口中,然后将胃镜从胃镜咬嘴中进入,当其开始进入患者的喉部时候,指导患者吞咽,完成检查。
HP检测:上述检查结束以后,采集适量的胃黏膜标本,予以尿素酶试验法进行检查。
1.4 观察指标 两组HP检出率、胃镜检查结果以及胃黏膜特点等。
1.5 指标评价 HP检出率=阳性数/n×100%;胃镜检查结果:慢性胃炎、胃黏膜糜烂等;胃黏膜特点:不规则充血、圆状斑点充血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P检出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HP检出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HP检出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慢性胃炎有61.67%、消化性溃疡31.67%、十二指肠炎1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慢性胃炎36.67%、消化性溃疡11.67%、十二指肠炎5.0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糜烂的检出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胃黏膜特点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患者胃黏膜特点不规则充血情况1.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圆状斑点充血43.33%、弥漫性黏膜充血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我国大约存在60%的人群均可能受到HP感染,并且我国感染的发生率要高于其他国家。HP感染的原因主要由于相关定居因子的影响,即尿素酶、粘附素等。幽门螺杆菌通过以上定居因子的作用在机体胃部不断进行生长、繁殖等,进一步引起机体细胞产生相应的炎性反应,从而对机体胃黏膜的防御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有研究报道[2],肝炎的病毒与机体胃部细胞存在关系,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机体胃部细胞功能发生紊乱,进一步引起病变。机体的胃部细胞相关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导致患者的黏膜产生损伤,另外,相关的病毒进一步引起机体产生大量的抗原抗体修复物质,以上物质便开始大量的积聚在内皮细胞上,导致机体产生炎性反应,影响胃部胃黏膜的功能。因此,对于肝炎病毒引起相关疾病的患者,应该予以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有相关的研究显示[3],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门静脉等位置,再进入至机体肝脏部位,影响患者的肝脏功能,幽门螺杆菌在机体胃部中生长繁殖,进一步分泌出空泡毒素相关的蛋白质,进一步导致肝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患者肝脏位置发生病变。相关研究表示,于肝硬化患者,其体内高动力循环与幽门螺杆菌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类患者的胃部黏膜进行检测,发现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其病变的程度较其他患者更为严重,由此,提示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检出的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对照组大部分患者均有不规则充血的情况,另外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特点主要呈现圆状斑点充血、弥漫性黏膜充血。
近几年,大多数研究均发现肝硬化患者HP的检出率高于其他胃病的患者。在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尤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优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肝硬化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其感染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即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胃粘膜的相关功能紊乱等,使得幽门螺杆菌大量繁殖在胃部上皮细胞。
综上,肝硬化患者HP检出率显著高于胃肠疾病类的患者,另外两组患者的胃肠结果检出情况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以及为胃黏膜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定期进行HP检测,降低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继承,张锋,周佳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02):161-165.
常琦,孔春雨,張晓玲等.发生胃粘膜病变及炎症反应的程度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关联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8):52-54.
刘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