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勇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也愈发重视。教育部也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新课改。随着高考改革以后,对于数学学科的要求有所提升,从而也使得对于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更高。由于初中数学的难度明显加大,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初中生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以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发展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科学学习模式,引进创新型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做到自主学习促进初中生教学水平的真正提升。
关键词:教学;新课改;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思维搭建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
对比过去的教学要求,现代教学不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新课改对于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数学逻辑思维体系。初中的教学课堂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要避免在课堂中只会向学生们灌输数学公式和知识点等内容,只顾于课堂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数学认识仅仅限于知识点和公式的套用,无法在真正的数学实践之中领会到数学的乐趣,也无法在数学的学习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助力学生能够高效、高品质地进行数学学习,掌握初中数学教学知识。养成了完善的数学思维体系,才能够深化学生的数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新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几何形状进行讲解,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很多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自主辨认生活环境里的各种图形,累积更多经验。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
独木不成林,在教学上教师要学会引导师生、同学间进行通力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合作教学模式的科学发展模式是许多学校争相使用的方法,在众多研究数据的支撑之下,最为科学、高效的组合方式是4至6名同学组成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模式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好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在进行合理的分组之时,教师应当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就这些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再对学生进行逐一分配。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困惑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纵观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被剥夺了在学习中的主动权。师生关系落差较大,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及威严的形象,只有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所以,教师也应该主动建立起通畅的师生关系,有了情感的共鸣,有了更多精神上的交流,才能够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只有及时跟进了解才能够明白学生在思維上遇到的困难。
(三)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差异化管理学生
在长时间的高考应试教育之中,教师没有树立一个科学、全方位的评价系统,教师单方面多用成绩去评价学生是否优秀,没有给予一个学生公平公正的公允评价。学生难免会因为教师的评价标准而不断靠近,从而失去了创新学习思维的能力。不仅如此,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都具有每个人的优劣势,倘若只是单方面发现学生的缺陷,忽略--学生优秀之处,会影响学生长远发展。一个班集体总是存在后进生与尖子生的极端,教师应当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和学生进行谈心,耐心引导学生的前进方向,提高学生的缺陷,发扬自身的优良之处。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
(一)学习能动性不断增强,自主发散思考
数学思维的建立应当建立在各种动态因素上,培养其系统完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树立长线的思维模式。例如可以在一章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整理好该章节的知识体系,及时为学生复习巩固,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瓶颈,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二)增强学生“数学智慧”,淡化学生的“恐惧心理”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之中,要重视“一个淡化、一个强化”,课程教学老师应当锻炼自身具备有敏锐的洞察力,切切实实引导学生们发现数学的有趣之处。很多学生会因为数学的抽象,所以对于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抵触心理。思维的建立应当立足于整体,宏观把控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理解与解决,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简化数学难题。教师在教学之中应当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以此发挥数学思维的优势,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数学判断。
(三)培养数学生活意识,激发学生思维建立的兴趣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以立足于生活的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与求知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家门,积极观察生活的点滴细节。将初中数学与生活场景有机融合,在课堂中刨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地熟悉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的时候,树木不够高就可以采用竹竿进行比拟,竹竿也是生活较为容易搜集到的素材;学生还可以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外出实践,学习影子与树的关系等等。
四、结束语
教育兴则国家行,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教育进步的重要基石,不断培养出优秀人才方能兴邦。教师与家长要形成合力,加强家校联动,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政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教育基石,助力于国家建设,助力于学生绘制未来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