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红 乔波
摘要: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活动,推动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突出“民族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润童心”主题,就黔东南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类型以及黔东南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民族文化:校园活动:问题研究
在礼赞祖国70华诞之际,黔东南州教育局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文件精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第三届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活动的开展,推动黔东南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反排木鼓舞、蜡染与刺绣无人不晓,仅是侗族文化之一角。黔东南雕刻、书法、绘画、剪纸等流传很广并载入史册。黔东南中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大赛在黔东南州教育局、黔东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凸显我州各部门对本土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明确“民族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润人心”的思想,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黔东南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类型
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主题突出,不同类的音乐,美术成果展演展示机会搭建了师生交流和学习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认识自己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
1.歌舞类
歌舞类的展演突出黔东南苗族和侗族的歌舞文化,大量作品来自原创,赛后收集整理了不少黔东南地区的民族艺术作品有助于民族歌舞的进一步研究。音乐歌舞原滋原味,是少数民族生活的提炼与升华,融入美妙的艺术境界,身临其境感悟少数民族不一样的人生。
(1)声乐
歌养心的民族歌舞作品盛广,展演分组进行,分别出自黔东南原创作品等等,突出民族性和地方性文化,展示不同年龄、不同区域接受的艺术文化之差异。艺术没有国界,展演中的作品有藏族的《卓玛》和维吾尔族的《青春舞曲》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类似天柱县《白喧麻然嫩琴雷》和榕江县的《五月禅歌》等突出地方性原生态音乐。诠释了黔东南苗族侗族原滋原味艺术和谐之美。
(2)舞蹈
舞蹈是可感可知的运动形式,它突出表现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通过脚、手、腰、跨等肢体语言直接反映最真实、最简单的实质性的情。黔东南的舞蹈种类颇多,如以“鼓”为主题的舞就近十种,比如铜鼓舞,木鼓舞等等。其次以板凳舞,古瓢舞,芦笙舞也具有极大影响力,它分布在黔东南丹寨、黄平、雷山、凯里等地。苗族的“鼓舞”在唐代就有的记载,历史久远意义非同寻常。多以芦笙舞,木鼓舞、锦鸡舞出现,也有其它民族比如布依族、瑶族舞蹈。舞蹈表现人们生活与劳动,体现出学生对民族舞蹈艺术理解的能力,凸显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对民族舞蹈艺术的认识,生龙活虎表演队生动诠释着本民族的原生态舞蹈艺术的精美。
2.器乐
中小学生具有难度或高端水准的乐器演奏技艺离不开非常专业的技术人才的指导。展演中有展示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古筝琵琶合奏《庆丰收》等,然而,黔东南乐器种类多,大致分为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等。比如芦笙、唢呐、萧笛、琵琶、芒简。就芦笙而言,分成不同的管,它由多个共鸣管、按空、气斗等部分组成,有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芦笙。芦笙高达3丈,小则一尺,在大型活动中常有展示,平时非农忙季节人们也会运用自制的乐曲自娱自乐。民族文化进校园乐器展演突出活动主题。
3.校园剧
校园剧是反映学生校园生活,它具有审美意识和教育价值。主题突出并与时俱进。7支参赛队中。榕江古州镇的《我要唱大歌》、黎平的《我多想去看看》主题鲜明,反映社会和时代性,故事的情节和学生生动的表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丹寨参赛校园剧《崇尚英雄,精忠报国》选题助于学生成长。
4.工艺美术作品展示
在丹寨县万达广场呈现黔东南中小学生民族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刺绣、蜡染、剪纸等作品美不胜收,目不暇接。它既展示教师教学成果展也学生技能训练付出的成绩肯定。证明了黔东南的民族美术艺术发展前途无量。
(1)书法
书法本身是中国遗产之一,历史悠久,无论从草书、行书、楷书、篆书等都是我国艺术形式,突出我国文字特点并值得普及和推广。书法已经被电脑或手机等工具取代,我国的篆刻艺术兴起于先秦时期,它高于书法艺术,篆刻的作品需要艺术的技艺和灵性,突出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成果展工作明确黔东南地区学校对书法、篆刻艺术急需名师高手的指导,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刺绣与蜡染
刺绣蜡染艺术特殊,男耕女织的家庭习惯使其具备刺绣和蜡染技艺。苗族刺绣以龙、鱼、虾、鸟等动物和花草等为刺绣图案,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黔东南的蜡染是手工制作,把蓼蓝叶和石灰置于大木缸,多次把布浸泡于蓝靛、水中,经过清水洗、晒干、反复浸泡、浸染、清洗、煮、再浸染、棒捶捶等十几次工序方可得到称心如意的清布,它青里透红,光泽鲜艳。随着教育的发展,刺绣和蜡染在校园有所普及,作品花团锦簇,它体现苗侗人民返璞归真的平凡生活,展望原生态工艺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黔东南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问题分析
展演全过程发人深省,音乐类原创作品甚少,这意味着在黔东南民族音乐领域中,艺术的延续或创新需要力度,强烈推荐以本民族文化反映新时代的作品出炉,让黔东南民族艺术与时代与社会接轨。
1.音乐类
从《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民族文化见校园活动》方案显得规定比赛分为歌舞类和艺术作品两类概念含糊,歌舞类是要展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声乐与舞蹈,情景剧也一样,突出校园与社会情景,选择对学生成长有影响力为题材,器乐演奏,如果忽略学生技能训练范围的乐器,教学效果则两败俱伤。
2.作品展示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活动主题是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普及当地的民间艺术使其得到传承,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有所提高,终究不是艺术学院的汇报演出以突出最强专业性能力,然而很多作品难度太大,在表演的技术能力方面明显看出作品点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不利于艺术的发展。一是学生领会不到作品内涵;二是演技到不了艺术高度。
3.民族民间艺术指导的教师少实力薄
访谈中证明学校的艺术指导困难较多、难度较大,教师本身对民族乐器或民族民间歌舞接触甚少,缺乏指导的能力,学生的专业技艺是家长课外陪同外请民间师傅学习来着,或许是学生的祖辈遗留的演绎搬上的舞台。在黔东南中小学真正能够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做专业指导的教师稀缺。尤其是黔东南的乐器演奏,比如蘆笙,唢呐等。急需民间技师进校园。
三、建议
1.推出原创作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原创作品的出炉缓慢,民族原创作品具有真实性,突出风格特征,展演作品从网上翻版而来,缺乏地方性特点,对传承黔东南民族文化缺乏一定意义。采用激励机制多出原创作品,出具有浓郁地方的艺术作品。无论是音乐类或者美术类都应突出民族民间文化主题。
2.提倡聘请民族民间专业人士或专家做长期艺术指导
聘请民族民间专业人士或专家做长期艺术指导,普及民族民间艺术从教师做起,接受民间艺人的专业指导,敬业学习,提升自己。常做相关学术的交流,融入民间生活、学习民间艺术技能,积累丰富专业知识;持续学习进取,言传身教。抵御应试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借助民族民间专业人士或专家的力量优化校园民族民间艺术环境。
3.开展多元的民族文化实践活动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酌情选择合理的作品融入校园,应用电脑,多媒体多种形式,抓住校园大课间、六一儿童节、校园艺术节等多种机会推广。
四、结论
艺术给予精神上的鼓舞,使人生活充满力量最终感到幸福。笔者有幸接受主办方聘请成为本届大赛评委,文章结合黔东南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展演的问题做针对性的研究,期待对黔东南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原生态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艺术展演的持续需要进一步的精心策划,不断总结,真正意义上扩大黔东南原生态民族艺术进校园的实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