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莹 胡坚
摘 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我国金融业正进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得以拓宽、深度得以提升。我国金融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呈现新态势、新局面。从理论维度来看,金融科技有助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实践维度来看,金融科技通过提升传统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助推资产管理业务脱虚向实,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客观现实条件。未来我国应积极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科技研发以提升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管理以推动金融科技稳定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能量。
关键词:金融科技;经济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0)03-0053-10
在以移动互联网普及、数字技术创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基础的背景下,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根据《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显示,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度达到580亿美元,投资笔数达到875次。就全球金融科技投资分布范围来看,欧洲地区投资额度最高,达260亿美元;其次是亚州地区,投资额达168亿美元;第三是美洲地区,投资额达148亿美元(见图1,下页)。2018年我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达2297.3亿元,其中投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的资金为675.2亿元,占总体投入的29.4%。从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业务结构来看,支付业务投入占比最高。如何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成为广大学者较为关心的话题。在认识和理解金融科技创新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金融科技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路径,是推动我国金融科技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应有之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技术变迁和科技创新不断发展,金融科技推动了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不仅逐渐改变和重塑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与发展格局,而且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且重大的影响。金融科技源起于金融和科技的合成,被Bettinger定义为“银行业的专业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1]。但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持续演进,新技术与金融相融合的模式在不断更新发展,对金融科技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也需要不断演进更新。对金融科技基本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科学技术视角阐释金融科技内涵,认为金融科技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从而深刻影响传统金融的支付、融资、投资及货币运行,降低金融行业成本,提高金融行业效率的技术手段[2]。二是从金融创新范围和形式视角阐释金融科技内涵,认为金融科技创新包含前端的产品、模式和后端的技术创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金融科技在速度、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整个金融系统。同时,皮天雷等也认为,金融科技是以新兴科技为后端支撑,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新的业务模式的金融创新,并实现了金融服务效率提升以及新金融市场、新金融产品、新金融服务需求、新金融业务模式等方面的范式与结构全面革新[3]。现阶段,针对金融科技基本内涵最权威、最广泛的定义之一是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概念的解释[4],即包含金融产品及应用、金融服务、金融业务模式等方面的金融创新,这些金融创新是由科技引发的,并且能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供给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从金融科技萌芽时期(1972—1989年,金融科技1.0)到金融科技起步时期(1990—2010年,金融科技2.0),再到金融科技发展时期(2010年至今,金融科技3.0),金融科技从主要应用于IT系统到应用于支付、信贷等领域,再到应用于各个领域,金融科技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这里认为,金融科技是以一系列新兴科技为技术支撑,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金融创新,它推动了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的范式与结构全面革新。
二、我国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及其发展态势
随着科技创新与金融有机结合并在经济体系中成功应用,金融科技深入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的各领域,推动经济产业链不断发展和成熟。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包括數字普惠金融、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不断拓展以数字经济为标杆的新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安全和可持续性,不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区域创新中心,如我国的网络融资额已高居全球首位,成为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提高了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分享技术创新成果的获得性,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和消费行为,但金融科技创新也对传统金融供给和服务模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我国金融科技的创新领域及其特征
1.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是运用数字技术为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指引了普惠金融新的发展新方向,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网络银行、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典型模式,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扩展到传统金融机构,以移动支付为核心的数字技术通过传递信息、办理业务等方式,降低了运营成本,有效地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服务效率高、安全性高、推广性强等优势,使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能够以可承担的价格享受正规金融服务,进一步丰富了普惠金融的内容,也推动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5]。同时,伴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鸿沟”、新形态的金融风险和金融犯罪等问题也可能产生,对数字普惠金融风险防范也提出了考验。
2.金融科技体系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新兴技术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是这一系列新兴技术合成的金融科技生态,推动了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格局。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是基础资源,推动金融科技走向智能化道路;在以海量数据资源、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支撑的条件下,区块链可实现构架金融业务基础和变革创新交易机制;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基础上,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深化发展,进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见,数字普惠金融、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紧密,各个新兴技术创新将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技术交叉和融合区域。
3.金融科技反馈
科技创新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并逐渐与金融深度融合,但金融行业转型发展、金融业务变革也在不断衍生出新的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应用于转型的金融行业和变革的金融业务,实现了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反向驱动和积极反馈。一方面,新兴技术应用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发展,新兴技术推动金融业务向智能化、数字化、高级化变革,而转型的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和智能金融在金融业务智能化、数字化、高级化变革过程中又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需求,需要新的技术创新来满足要求。另一方面,转型的金融行业和变革的金融业务模式对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监管科技创新来支撑和实现。
三、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基础
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量。一方面,金融科技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通过提升传统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助推资产管理业务脱虚向实,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客观现实条件。
(一)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1.金融科技的资源配置效应
金融科技的资源配置效应主要表现在金融科技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增强了金融功能和提高了金融效率。
第一,减少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金融科技增强了信息公开透明度,公众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金融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促使金融机构运用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更高效、更精确地获取客户信息。金融科技可从双向维度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金融科技不仅降低了投资者进入市场门槛的要求,而且增加了其进入金融市场的方式,拓宽了投资渠道,降低了金融中介成本。同时,金融机构运用科技创新技术降低沉没成本,提升金融运行效率;人工智能应用则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
第三,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海量数据具有实时性、复杂性特征,金融交易具有频繁性、隐蔽性特征,二者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增加;同时二者也会使得传统监管能力乏力。金融科技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一系列新兴技术成功快速获取金融交易风险信息,准确、快速识别、分析风险信息,及时应对,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2.金融科技的创新效应
第一,革新生产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创新理论认为,革新生产技术和变革生产方式是经济发展最根本作用力,因为创新能够产生新产品、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供应、新组织形态,它们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金融科技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运行方式,改革创新了传统金融的运行方式。新兴技术创新变革是激发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金融科技所诞生的新支付模式不仅革新了传统的支付方式,而且改变了银行产品供给方式和业务服务流程,实现了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重塑了传统金融服务、用户、机构两两之间的关系,激发了金融创新活力动力,提升了金融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了金融业技术进步,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金融规模、结构和效率,推动金融资本不断积累,形成金融科技的创新效应。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科技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一般而言,金融资源资金配置更倾向于流向利润高、风险低的企业,而不是流向风险高、利润低的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經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新兴技术推动普惠消费市场变革。金融科技以新兴科技为支撑,提供智能化、特色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一方面,在产品和服务流程中不断发掘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缺口,金融科技通过新兴技术实现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缺口全覆盖,提升了金融科技普惠消费市场能力;另一方面,金融大数据可为消费群体创造价值,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升级,进而推动技术进步[7],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同时,金融科技具有普惠性,金融科技服务对象是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传统的金融机构因为技术等方面受限,难以使金融更多地惠及“低端”用户,而金融科技的出现颠覆了这一局面。金融科技通过新兴技术手段可以更精准地惠及更为广大的消费群体。
第三,科技创新与金融科技协同发展。金融与科技结合会产生新经济范式[8]。一方面,金融资本配置方式的突破与科技创新的颠覆会耦合成新产品、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供应、新金融业态、新的社会组织模式,有利于产生创新经济范式。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与金融科技协同发展正在改变现行金融格局。同时,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科技金融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选择;科技金融可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资金来源渠道,科技创新活动为科技金融提供新兴科技技术。在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中,科技创新主体能够吸引更多的科技金融投入。科技金融资本的扩张,可满足科技创新主体规模增长所需资金,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推动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更紧密、更高层次的协同,使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基础
金融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科技创新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基本要求。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1.金融科技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一,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一方面,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征信技术,能够有力地推进小额高频的普惠金融服务与供给,满足和支持大众的金融消费。如我国的数字金融引领全球普惠实践,其普惠性特征不仅增加了生活、商业的便利性,而且为个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选择空间。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帮助人们通过各种网络投资基金进行理财、投资,增加和拓宽投资渠道。另外,数字金融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包容性的增长,在提升家庭收入方面的作用相当突出,尤其是通过提高农村地区创业水平,使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增加了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的劳动收入。
第二,降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创新不仅要面临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等问题,而且要面临一系列成本。一方面,以科技手段革新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能力,可逐步降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如银行通过建设和完善网银、手机银行等新兴服务前端的金融服务链条,为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开发与风险控制创造了重要的条件;通过建设内部数据库等后台管理,为快速高效的授信决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低成本、低费用的融资支持。
第三,增强经济创新主体的活力。进入经济新常态,很多轻资产、小规模的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创新的主力。然而,它们难以获得有效的融资服务,因为它们往往缺乏财务数据、没有抵押资产,也不享受政府担保,这是导致经济创新主体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可以降低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门槛,特别是大数据风控使得许多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获得融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业务发展,这有利于提高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产、研发、经营等积极性,激发经济创新主体活力。
2.金融科技助推金融业务脱虚向实
金融科技助推金融业务脱虚向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了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二是提升了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三是提升了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首先,转变被动投资管理模式,提升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如在新兴金融业态中,转变资产管理的被动投资管理模式,提升了资产管理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其次,金融科技通过新兴技术识别、分析海量数据,寻求、对接与匹配金融资源供给者与需求者,有效实现投资者与理财项目的匹配,提升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最后,高智能金融创新和高技术金融融合能够促进金融机构、企业、个人间进行自主、高效的沟通,增加合作机会,提升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四、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发挥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积极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科技研发以提升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管理以推动金融科技稳定发展。
(一)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
第一,深化金融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变革。金融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是激发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在深化金融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金融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找准金融科技管理职能定位,推动金融科技管理职能转向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应用、产品服务创新的轻型化、敏捷化组织架构,以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管理作用,增强金融科技创新管理职能部门与其他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二是金融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必须革新传统金融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内部机构设置模式,以业务为导向着力优化内部机构设置,从而实现明确金融科技创新工作责任和理顺职责关系的目的。三是推动金融科技管理制度创新,通过内部孵化与外部合作、金融与科技产业对接以提升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和能力,促进金融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是金融科技人才体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人才因素,也是推动整个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有生力量。同时,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还能推动金融科技人才集聚、完善金融科技人才支撐体系、优化金融科技人才创新环境。一方面,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必须注重国际化、复合化、本土化:突出国际化,金融科技人才须具备国际视野;凸显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须具备金融与技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凸显本土特色,金融科技人才须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实践于我国金融科技创新战略。如银行业协会开展的金融科技师(CFT)认证培训在银行领域发挥了一定的先行先试效应。另一方面,在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学科建设、培育数字人才、重视教学教研设计等,从而搭建系统的金融科技学习体系,以更高标准培育具有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
第三,构建金融科技共享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共享服务平台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金融政策动向、金融信息、数据动态,不仅可减少公众和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实现投融资双方精准投融资,降低投融资风险;而且可推进金融资源适当匹配,保证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实现金融资源有效合理配置。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全面优化调整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对现有各类科技服务平台进行整合,构建金融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科技研发、知识产权、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技大数据、科技金融合作、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运营管理的运行机制与模式,充分发挥平台的社会公益属性,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方法,推动金融机构不断向数字型共享服务平台转变,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精准有效的专业技术服务。三是运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功能区聚集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创新要素,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功能区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加强金融科技研发,提升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
第一,提高R&D经费投入强度。增强R&D经费投入强度,一方面加强前沿科技的研发,推动金融业务面向同业的技术输出服务,形成产业链;另一方面制定和推广技术标准,通过增强对本土特色的技术标准研发力度,实现对接国际技术标准和切实服务于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从而保持我国金融科技商业模式、产品以及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最终提升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如借鉴美国的金融机构法人识别码系統技术标准及其技术标准输出模式,可建立适合我国的特定交易识别码和特定产品与服务识别系统,从而提高我国金融科技技术标准。
第二,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决定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是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财政支持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规模,优化财政支持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结构,从而更大力度、更大规模地建设科学与管理工程类科技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条件保障类科技创新基地。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加强开放合作,通过与国际国内科技创新企业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技术吸收、转移转化能力,增强企业基本创新能力。通过设立特色金融创新实验室,共同促进数字化升级和金融创新。
第三,引导金融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给予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企业研发减免税收以及研发经费后补助。通过全面落实和实施研发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提高企业金融科技创新积极性。二是加快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支撑体系,例如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支持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和研发运营方案。
(三)积极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管理,推动金融科技稳定发展
第一,构建反欺诈体系,实施金融风险管控。在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管理过程中,首要条件就是要注意构建反欺诈体系与实施金融风险管控,进而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协调并进。一是培养金融科技风险意识,实现新形势下的反欺诈。如尽可能发掘银行数据价值,根据银行数据的质量、数据的有效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实施欺诈防控。二是管控金融风险传播。金融科技将整个金融服务的链条向外延展所带来的业务风险外溢,必须采用新技术管控业务风险外溢途径。
第二,创建金融业务模式与行为合规管理体系。在数字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助力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金融业务模式与行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并且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实现金融业务高效合规管理。一方面,金融合规管理体系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可降低合规人员、合规技术的投入,大幅降低金融业务模式与行为的合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合规管理运用新兴技术可降低合规复杂性,增强合规能力,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例如,金融机构通过采集各类风险信息、抓取业务特征数据等方式,可以提高金融业务模式与行为的合规管理统一性,缓解金融业务模式与行为的合规滞后性,增强金融业务模式与行为合规穿透性,为规范金融业务,尤其是数字金融的业务模式与行为提供重要保障。
第三,打造智能风险防范与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立智能反洗钱体系。智能风险防范与管理体系可推动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整个金融部门中的稳健运用,通过建立反洗钱系统,并运用新兴技术创新反洗钱应用场景,对洗钱交易行为进行智能检索,对贸易融资交易背景和趋势进行调查研究,对反洗钱要求进行差异化响应。另一方面,打造智能风险控制体系。智能风险控制体系是利用金融科技来推进智能风控体系建设,是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生命线。就智能信用风险防范而言,金融机构通过风险数据集,运用新兴技术,整合金融机构内部信息与外部数据,依托风险模型、风险监控和预警、风险计量和报告,推动实现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防控。就智能市场风险防范而言,在市场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测算和监控过程中,必须积极推动新兴技术在金融资金业务系统中有效运用,如风险限额指标在监控和审查金融资金交易过程中实现风险预警。就智能操作风险防范而言,可运用新兴技术打造操作风险数据集和审计数据分析系统,实行自动化监控。此外,创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体系以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能力。网络安全体系创建要通过监测各类信息资产安全状态,以安全事件管理为流程,以各个环节为协同,融合新兴技术,形成完整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四)建设金融监管体制,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第一,积极发挥监管科技重要作用。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监管科技,监管科技不仅有助于实现实时把控金融市场状态、动态匹配调整监管政策,而且还能促使金融机构无缝对接监管政策,增强其金融业务风险的主动防控能力。因此,监管科技主要通过探索前沿数字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通过构建金融科技生态体系,有效应对由新金融业态诱发的金融风险,有利于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降低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能够有效应对监管业务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促进金融科技的稳步健康发展。虽然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实时性、预测性、共享性等重要特征的监管科技,为金融机构处理监管合规和风险控制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其也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如监管科技无法完全实现人工监管作用、与现场监管功能相差甚远、监管科技的标准化体系尚未健全、监管科技技术风险仍有可能发生、监管科技的成本高昂。为此,必须从制定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健全监管科技政策管理体系、规范监管科技技术标准、强化数据治理体系、推动监管端与合规端协作发展、培育监管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加快监管科技制度化进程、加强技术应用风险防控等方面构筑监管科技长效机制。
第二,积极应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差异化监管要求。一方面,构建适应区域层面金融科技创新差异化监管要求的监管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以平衡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科技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当前应积极分析、研判金融科技背景下监管沙盒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推动监管体制机制变革创新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BETTINGER,A. FINTECH: A series of 40 time shared models used at manufacturers hanover trust company[J]. Interfaces, 1972(4): 62-63.
[2]巴曙松,白海峰.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11):99-103.
[3]皮天雷,刘垚森,吳鸿燕.金融科技:内涵、逻辑与风险监管[J].财经科学,2018(9):16-25.
[4]CARNEY, M. The promise of FinTech-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R]. Speech Given by Governor of the Bankof England,Deutsche Bundesbank G20 Conference on“Digitising Finance,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Literacy”, Wiesbaden, 25 January 2017.
[5]黄倩,李政,熊德平.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改革,2019(11):90-101.
[6]张礼卿,吴桐.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理论依据、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J].改革,2019(12):65-75.
[7]李媛媛,金浩,张玉苗.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实证[J].经济问题探索,2015(3):140-147.
[8]房汉廷.创新视角下的科技金融本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3):40-45.
Fintech Promote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Logic, Practical Basis and Path Choices
XUE Ying HU Jian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lockchain, 5G and other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the financial field,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is entering a new digital era, and the scope and depth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the real economy have been widened. The field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hina has been expanding, showing a new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lps to play the rol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es objective and realistic conditions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economy b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to serve the real economy and promoting the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to get rid of the virtual reality.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energy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real econom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