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少数民族中学生健康行为和家庭资源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2020-10-19 10:47关北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作息陪伴因子

王 美,关北光

(乐山师范学院 a.体育学院,b.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0 引言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二者虽然分工截然不同,但都是学生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万云英[1]等认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和行为”。在学生各种行为习惯中健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它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素质。学校教育侧重于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运动只是健康行为的落脚点,学生能不能积极参与运动与家庭中父母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2]。本文利用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组深入四川省阿坝州中小学调研获取的健康行为测试数据,分析了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学生健康行为与家庭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对学生运动成绩的影响。以期揭示健康行为、家庭资源、运动成绩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省汶川、松潘、理县、九寨沟、黑水、茂县等六个县的5 262名在校初中生为调研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汶川、松潘、理县、九寨沟、黑水、茂县等5 262名13~15岁藏羌族初中生分年级分班级对问卷进行集体发放和回收。

在阅读国内外体质健康行为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其中健康行为量表含25个项目[3-4],主要有视频行为、膳食行为、锻炼行为、睡眠行为、作息行为、出汗行为、学业行为、饮食行为等八个维度测评项目,问卷采用选项“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能确定、不太符合、很不符合”的方式,分别给予5、4、3、2、1计分。

1.2.2 问卷的效度及信度检验

问卷效度采用专家2次评分来确定,针对每道题是不是合乎标准分别请业内专家依次做出评判。删除低于85分的测评项目,最终留在测评量表中的测评题目均在91.15分以上。正式问卷发放前,前后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在四川省茂县、汶川县两所初级中学进行预测试,相关系数r=0.85。

1.2.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23.0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膳食行为、饮食行为、视频行为、锻炼行为、睡眠行为、作息行为、出汗行为、学业行为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降维和LSD比对分析,检验水平α=0.05。

2 讨论与分析

2.1 健康行为各维度得分比较

利用因子降维的方法可以得到KMO=0.946,x2=20345.043,P<0.001,表明健康信念水平测评表中的25个测试条目适合做Factor(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可以筛选出8个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因子(简称公因子)。这8个公因子的贡献率占60.550%。按照每个公因子的贡献率大小排序,16.008%排第一位,称为第1个公因子(N1);9.360%排第二位,称为第2个公因子(N2);以此类推,5.650%排第三位,称为第3个公因子(N3);4.546%排第四位,称为第4个公因子(N4);3.908%排第五位,称为第5个公因子(N5);3.860%排第六位,称为第6个公因子(N6);3.580%排第七位,称为第7个公因子(N7);3.495%排第八位,称为第8个公因子(N8),具体见表1所示。

由表1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因子(公因子)都包含3个条目。第一个公因子(N)包括“有闲暇时间你会看电视、你经常会持续看电视超过2小时、直接躺着看电视”等,故将其命名为“视频行为”因子;第二个公因子“涉及你是否注意饮食搭配、你每天是否有喝一杯牛奶的习惯、你每天食用水果吗”等,故将其命名为“膳食行为”因子;第三个公因子主要涉及“你能坚持20分钟的体育锻炼吗、你每周能两次参加体育锻炼吗、放假或者闲暇时间你经常会外出走动吗”等,故将其命名为“锻炼行为”因子;第四个公因子主要涉及“你认为你的睡眠质量如何、你认为第二天早上的精力充足、你在晚上睡觉时很快就可以入睡”等,故将其命名为“睡眠行为”因子;第五个公因子主要涉及“你经常在早上6点钟以后起床、你每天有午休的习惯吗、你经常在晚上10点钟之前就睡觉”等,故将其命名为“作息行为”因子;第六个公因子主要涉及“你每次课间操都出汗吗、你在每次体育课上感觉大出量的汗、你在每次课余锻炼后感觉出大量的汗”等,故将其命名为“出汗行为”因子;第七个公因子主要涉及“你每天学习时间总是超过8小时吗、平时放学回家做家庭作业会超过2小时吗、你经常参加课外补习或者家教辅导吗”等,故将其命名为“学业行为”因子;第八个公因子主要涉及“你每天都吃早饭吗、你经常吃零食吗、你是否经常暴饮暴食”等,故将其命名为“饮食行为”因子。

表1 健康行为特征分析

2.2 不同运动等级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由表2可知,藏羌中学生在视频行为、膳食行为、饮食行为等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而在学业行为、锻炼行为、睡眠行为、作息行为、出汗行为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通过LSD多重对比发现,这些差异在运动等级中主要存在于优秀与良好、及格、不及格之间,表现在视频行为方面运动等级不及格者最明显,膳食方面运动等级优秀者最好,锻炼行为方面运动等级不及格者最差,睡眠方面运动等级最差者睡眠也差,作息行为方面运动等级良好者最好,出汗行为方面运动等级不及格者最差,学业行为方面运动等级优秀者最好,饮食行为方面运动等级差者最差。由表2我们知道,学生的膳食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睡眠行为、作息行为、出汗行为等是体现学生良好健康行为的几个方面。在校生活中如果学生能够坚持遵守作息制度、有规律的饮食、不挑食等,说明学生的健康行为已趋于理想的生活化要求[5]。而每周三次参加体育运动,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则是健康行为生活化的提升。

表2 不同运动等级相关的健康行为特征值

2.3 不同民族、城乡、年级与家庭资源的相关性

由表3可知,藏羌中学生在家庭监督、家庭陪伴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而在家庭认知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在家庭认知方面不存在城乡差异(P>0.05),但是在家庭监督、家庭陪伴中却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P<0.05);在家庭认知与家庭陪伴方面没有年级差异(P>0.05),但在家庭监督方面却存在年级差异(P<0.05);在家庭认知和家庭监督方面存在民族性差异(P<0.05),但在家庭陪伴方面不存在民族性差异(P>0.05)。

由表3我们知道,学生年龄越小,自省能力和决策能力尚未成熟,需要家长付出监督和陪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学生自我决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青春时期“叛逆”的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提高[6]。而此时家长们的陪伴并没有减少,而是监督少了。这也许是一种策略性的改变,避免“叛逆期”孩子逆反心理的增强。

由表3还可以看出,在汉、藏、羌三个民族中,羌族人在家庭认知中对健康行为的认知水平最高。反映出羌族人最讲究卫生,最懂得健康行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对孩子健康行为的监督毫不放松。相反,居住在藏羌族集聚地的汉族人却显得认知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健康行为监督不到位。

表3 不同民族、城乡、年级与家庭资源的差异比较

2.4 不同民族、城乡、年级与家庭资源的多因素分析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城乡、年级、民族、家庭认知、家庭监督、家庭陪伴等变量因素代入模型,作统计分析。并按照剔除小于0.05的标准要求,依次剔除不显著的因子,结果见表5。并由表5可以发现,年级、民族、家庭认知是形成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其OR值分别为1.248、1.761、1.204。城乡不是影响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OR值为0.062。结合表4中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程度,我们知道家庭引导与学生健康行为的互动是形成中学生良好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结果,既说明家庭中父母教育与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形成良好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也说明家庭因素是影响孩子形成运动爱好和运动习惯的主要因素。

表4 家庭父母行为与学生健康行为的回归分析

表5 不同民族、城乡、年级的家庭认知与健康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人类行为的原因不外乎是信念或意愿[7]。健康信念来自于家庭资源中家长的帮助,即家庭中父母的引导以及与孩子健康行为的互动。学生在家庭中产生的健康信念既有利于学生产生健康行为的内驱力,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与健康有关的行动意向,从而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康行为的习惯[8]。而健康行为必须行动起来,才能得以巩固。运动只是健康行为的落脚点,只有经常性的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促进身体体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自身身体的功能状态,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强化健康的信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a)家庭中父母的认知以及正确引导和与学生健康行为之间的互动是学生形成良好健康信念的基础。

(b)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年级的提高,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的陪伴方式发生了变化,直接的监督少了,而更多的是一种交流和互动。

(c)家长引导和家长自身的健康行为与学生的运动成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长身体力行与言传身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运动爱好和运动习惯的形成。运动成绩突出或优秀者在学业行为、膳食行为等各种健康行为方面都表现突出。

3.2 建议

(a)家庭生活中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不但其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自身的行为习惯也影响着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形成。所以,家长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很重要。学以致远是一个民族长久发展永恒的话题。

(b)学生运动习惯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家长的鼓励,更离不开家长的陪伴[2]。家长的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是学生成功的榜样。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固然重要,但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在当下实施健康中国2030计划中,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学校体育,更重要的是靠家庭资源中父母的认知以及与学生的互动[9]。只有家校之间相互支持,全方位地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才能最终形成思想统一的家校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作息陪伴因子
爱心健康作息表
陪伴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陪伴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名人作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