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0-10-19 08:43魏建国高献争谢艺林刘亚清范小月李文才李晟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核分裂胞质皮质

韩 静,魏建国,高献争,许 跃,张 岚,谢艺林,刘亚清,范小月,李文才,李晟磊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郑州 450052 2)绍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浙江绍兴 312000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功能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百万分之一,起源于肾上腺皮质[1]。ACC位于腹膜后,临床症状通常不典型,难以被及时发现,5 a生存率多低于40%[2]。肾上腺皮质发生的良性肿瘤以腺瘤多见,恶性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因此A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3]。本研究总结了56例成人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ACC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线索及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ACC患者56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并且有完整的随访资料。

1.2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手术标本经体积分数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一抗为鼠抗人AE1/AE3和Ki-67抗体(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鼠抗人EMA和CD56抗体(上海杰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鼠抗人Inhibin-a和Melan-A抗体(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Syn抗体(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CgA抗体(上海杰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发生部位及治疗方法等。病理学检查包括大体、镜下特点、组织分级、免疫表型。分期参照ENSAT(The European Network for the Study of Adrenal Tumors)分期系统[4]。另外,参照文献[5],核分裂象计数≤20/50 HPF为低级别,>20/50 HPF为高级别。

1.4随访电话随访为主要随访方式,随访内容包括复发、转移、生存情况等。以出现由ACC导致的相关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时间为2011年9月至2019年1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治疗方式、是否有内分泌功能、Ki-67、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对ACC预后(由ACC导致的死亡)的影响。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ACC的临床特点与治疗ACC 56例,男24例,女32例,男女比例1∶1.33,年龄21~72岁,中位年龄50岁。33(58.9%)例以非特异症状就诊,包括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等;8(14.3%)例以激素相关症状就诊,包括Cushing综合征4例、闭经2例、多毛1例、男性乳腺发育1例;15(26.8%)例无症状,由体检发现。肿瘤直径3~21 cm,中位直径10 cm。肿瘤位于左侧肾上腺32(57.1%)例,右侧23(41.1%)例,双侧1(1.8%)例。有内分泌功能ACC 34(60.7%)例。低级别40(71.4%)例,高级别16(28.6%)例;ENAST分期Ⅰ期3(5.4%)例,Ⅱ期15(26.8%)例,Ⅲ期11(19.6%)例,Ⅳ期27(48.2%)例。6(10.7%)例侵犯肾脏、1例侵犯脾脏。29(51.8%)例发生了转移,其中转移至单个器官20例,转移至1个以上器官9例,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是肝(14例)、肺(9例)、骨(5例)、腹腔(4例)、淋巴结(2例)。39(69.6%)例采用手术完整切除治疗,17(30.4%)例采用手术辅以放疗或化疗。

2.2病理特点大体观察:肿瘤切面灰黄灰红,多彩状,伴有出血坏死(图1)。显微镜下显示肿瘤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巢状或者实性,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偏嗜酸性,少数病例胞质空泡化。56例中有少见的变异型-嗜酸性ACC 3(5.4%)例,主要或全部由胞质丰富且强嗜酸性的瘤细胞组成;黏液样ACC 1(1.8%)例,有丰富的黏液间质;肉瘤样ACC1(1.8%)例,以梭形细胞为主(图2)。23(41.1%)例有高级别的核,19(33.9%)例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26(46.4%)例核分裂象大于5个,25(44.6%)例可见坏死,41(73.2%)例弥漫性结构大于肿瘤的30%,38(67.9%)例透明细胞少于25%,11(19.6%)例有血管侵犯,21(37.5%)例有包膜侵犯。

ACC直径约9 cm,切面灰白灰黄灰红,多彩状;质地不均匀,局灶可见坏死

A:肿瘤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巢状或者实性;B: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C:肿瘤细胞排列呈条索状,间质可见较多黏液 ;D:肿瘤细胞呈肉瘤样

2.3免疫表型56例ACC中,24(42.9%)例表达AE1/AE3,肿瘤细胞胞质或胞膜阳性,其中强阳性5例,中等和弱阳性19例。10(17.9%)例表达EMA,其中强阳性2例,中等和弱阳性8例。35(62.5%)例弥漫或局灶表达Inhibin-a。26(46.4%)例弥漫或局灶表达Melan-A。49(87.5%)例表达CD56,以弥漫阳性为主。44(78.6%)例表达Syn,以弥漫阳性为主。3(5.4%)例表达CgA,均为局灶弱阳性表达。见图3。Ki-67增殖指数5%~90%,平均29.3%。

2.4预后分析随访2~72个月。56例中19(33.9%)例死亡。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临床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表1)。

A:AE1/AE3;B:EMA;C:Inhibin-a;D:Melan-A;E:CD56;F:Syn

表1 ACC的预后影响因素

3 讨论

ACC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该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有两个发病高峰——儿童期及50~60岁;部分患者与Lynch综合征、Li-Fraumeni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瘤病1型(MEN-1)等有关[1]。ACC发生的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可能和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如TP53突变、IGF2过表达等[6-7]。

本研究中56例ACC均为散发病例,未伴发其他综合征。男女均可发病,患者以女性为主,各个年龄段均可见,以中老年为主;左侧肾上腺较右侧稍多见。该病临床症状极不典型,绝大多数患者因非特异的腹部症状就诊,仅少数(14.3%)患者因肾上腺激素相关症状就诊。多数肿瘤被发现时体积已经较大,并且近一半患者初诊时已伴有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肺和骨。该病临床难以及时发现,因此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ACC分为有内分泌功能和无内分泌功能两类。文献[8]报道大约60%的ACC是功能性的,该类ACC常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引起的症状,如多毛、女性男性化、Cushing综合征及男性女性化等。这些患者就诊时往往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断。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大约一半(49.3%)的ACC是非功能性的,这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部分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遇见肝、肺多发转移的低分化癌,要注意排除ACC转移的可能性。

ACC的形态多样,肿瘤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巢状或者实性,坏死、出血常见。分化好的ACC显示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特征: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部分淡染、部分嗜酸性,细胞核异型性较小。分化差的ACC细胞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到病理性核分裂象,组织形态可类似其他上皮来源的低分化癌,部分区域甚至可见肉瘤样变。ACC有3种少见变异型:嗜酸细胞型、黏液型和肉瘤样型。目前ACC的诊断主要根据Weiss评分,包括细胞核分级高、非典型核分裂象、核分裂象大于5/50 HPF、坏死、弥漫性结构大于肿瘤的30%、透明细胞小于25%、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窦间隙侵犯,以上9条之中,满足3条或3条以上即可以诊断。但是Weiss标准不适用于嗜酸细胞型ACC,该变异型需采用Lin-Weiss-Biscegli标准进行诊断[7]。本研究中,弥漫性结构和透明细胞减少是ACC最常见的形态特点,而血管侵犯最少见。因此,发现肾上腺皮质肿瘤细胞呈弥漫生长或者透明细胞减少时,要注意排除ACC的可能。

此外,本研究中有1例非典型病例,肿瘤细胞嗜酸性,透明细胞成分消失,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罕见,未见包膜侵犯及脉管内癌栓,形态学诊断恶性证据不足。随访至第66个月,患者出现了肺转移。遇到此类非典型病例,标本要广泛取材,必要时全部取材制片,并仔细阅片,寻找证据,避免漏诊。同时建议患者密切随诊。

免疫表型在ACC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Inhibin-a和Melan-A在ACC中阳性率高,对ACC的诊断具有较强的提示意义[9]。但是在本研究中Inhibin-a和Melan-A阳性率仅50%左右,因此在一些不典型病例中,即使Inhibin-a和Melan-A阴性,也不能排除ACC。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CD56和Syn阳性率较高,但两者的特异性较差,因此,如腹膜后肿瘤表达CD56和Syn,需考虑ACC。CgA在本研究中仅3(5.4%)例阳性,并且均为局灶的弱阳性表达。CgA在嗜铬细胞瘤中呈弥漫强阳性表达[10],这点有助于将二者区分开来。此外,类固醇生成因子(steroidogenic factor-1,SF-1)亦在肾上腺皮质中高表达,有助于鉴别ACC和嗜铬细胞瘤[11]。

ACC形态多样,形态学与腹膜后多种肿瘤重叠,诊断时应与以下肿瘤进行鉴别。①肾上腺皮质腺瘤。与皮质腺瘤相比,ACC体积大,常常伴有坏死,异型性更明显,间质可见纤维条索的分割及血管或包膜侵犯。实际工作中,二者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嗜酸细胞型ACC与皮质腺瘤的鉴别。因此要严格把握Weiss评分标准。有研究[12]认为,Ki-67>5%对区分皮质腺瘤和ACC有帮助。p53是否突变对两者的鉴别也有一定意义[13]。此外,皮质腺瘤中,网状纤维支架完整、规则,而ACC的网状纤维断裂、塌陷[14]。②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常见肿瘤,胞质常呈嗜碱性,也可呈嗜酸性或嗜双色性。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将其与ACC区分开来,嗜铬细胞瘤弥漫表达CgA,支持细胞表达S-100,Inhibin-a、Melan-A和SF-1阴性。③肾细胞癌。部分肾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可以出现类似ACC的形态。肾细胞癌弥漫表达PAX-2、PAX8、CD10,ACC上述标记阴性。④肝细胞癌。肝细胞癌可以排列成梁状、条索状,形态与ACC十分接近。肝细胞癌表达AFP、肝细胞标记,不表达Inhibin-a、Melan-A、SF-1。对于分化较差的肝细胞癌,可结合患者有无乙肝病史、血清AFP水平以及影像学有无肝脏及腹膜后占位来帮助鉴别。

本研究结果显示,ENSAT分期和年龄是影响ACC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ACC主要有两种分期标准:UICC(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和ENSAT分期标准。ENSAT分期标准对预后的分层优于UICC标准[4]。年龄、Ki-67、分级以及肿瘤有无内分泌功能对预后的影响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15-17]。ACC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18]。目前认为,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19],而本文未发现术后辅助治疗对患者生存有影响。这一结果可能与部分病例随访时间短有关。对于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和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成人AC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形态学变化大,早期诊断困难;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病理诊断有帮助;年龄大、临床分期晚的患者预后差,对于其他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核分裂胞质皮质
胃肠间质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BnaNTT1调控油菜代谢和生长的分子机制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4 例临床病理分析
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 712的选育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皮质褶皱
迎秋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暗香浮动
CT检查评估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