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流行期间采供血工作特点及对策*

2020-10-19 04:37王世春阮潜瑛刁荣华喻荷莲戚超宋敏王珊姚春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年5期
关键词:采供血献血者病例

王世春 阮潜瑛 刁荣华 喻荷莲 戚超 宋敏 王珊 姚春艳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随着疫情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多个国家也相继发现了相关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截至3月5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23 784例(其中重症病例5 73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3 726例,累计死亡病例3 04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 552例[1]。重庆市现有在院确诊病例58例(其中重型病例4例、危重型病例1例),累计死亡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1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76例[2]。为坚决打赢此次疫情阻击战,尽最大努力保障临床用血,中国输血协会于2月5日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采供血工作的若干工作建议》,全国各地采供血机构参考建议做出了积极响应。现将我站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采供血工作总结如下。

1 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正在暴发流行的2019冠状病毒病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它是目前分离鉴定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3]。流行病学调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4-6],目前传染源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已有研究表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患者的粪便及尿液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揭示粪便及尿液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的可能。目前认为人群普遍易感。

2 COVID-19疫情对采供血工作的影响 COVID-19疫情始发期正值春节假期,我站常规储血工作已经完成。随着疫情的进展,我站的采供血工作面临了不同的矛盾和困境。

疫情初期,随着临床救治工作重心的转移,在举国上下一盘棋,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临床住院患者大幅减少,造成用血量急剧下降。2020年1月20日~3月5日与2019年同期比较,各种血液成分用量均明显下降,下降比例均超过50%(图1A),由此造成部分库存血液报废。

随着疫情发展及隔离防控政策对人员流动的限制,加之前期大量血液制品报废,血站又面临着库存严重告急的困境。自2月3日恢复街头采血工作后,街头固定献血点日均采集量仅为1~2人份。O型Rh(+)和A型Rh(+)红细胞最先出现库存预警,随后各种血型全面紧缺(图1B)。

图1 COVID-19疫情期间我站采供血工作情况

进入3月以来,随着全民对2019-nCoV的深入认识,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3月9日,重庆市连续14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图1B),采血工作也有了一定程度缓解。与此同时,患者收治工作也逐步恢复,造成了门诊、住院患者一定程度的激增(门诊患者达到了7 000人次/d),采血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疫情发展期间,我站总体采血量较去年同期严重下降(2019年与2020年1月20日~3月5日期间对比),街头采血量仅占去年同期街头采集量的9.82%,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下降50.52%,单采血浆量下降30.42%(图1C)。

3 COVID-19疫情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黄朝林等[7]在Lancet上报道,在武汉的第1批41例患者中,有6例(15%)患者出现了RNA血症。理论上认为能够引起病毒血症的病毒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在感染初期病毒大量复制增殖的阶段。随即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起“实验室检查”改为“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明确了血液中存在2019-nCoV的可能性。Chen等[8]进一步对COVID-19患者血液中的2019-nCoV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在57例确诊患者中有6例患者血液2019-nCoV阳性,占比10.52%,最早检出时间为发病后第6天,且6例患者最终均发展为重症。在纵向比较2例患者的咽拭子、血液及肛拭子病毒载量后发现,咽拭子及肛拭子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血液,提示消化道是除呼吸道外病毒复制的又一场所,且血液中病毒的检出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疾病的严重程度。

理论上,任何在血液中存在的病原体,都具有经血液传播的能力。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及中东呼吸综合症(M E R S)在病毒形状上与COVID-19存在相似点,科学家曾在患者血浆或血清中检测到SARS-CoV、MERS-CoV,但至今未见这些病毒经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传播的报道[9-11]。目前对2019-nCoV的流行病学认识认为,2019-nCoV的潜伏期为1~14 d,多为3~7 d[4],因此国内外专家均强调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如体温测试、旅行居住史、感染人员接触史等问询。这是在COVID-19疫情下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12,13]。

4 COVID-19疫情下我站采取的应对措施

4.1 疫情防控专业知识学习及培训:学习并熟悉新型冠状病毒生物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性及临床表现等信息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结合陆军军医大学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政策性文件》,我们采用各种方式进行了预防2019-nCoV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开展了理论考核及消毒、手卫生等操作考核。

4.2 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4.2.1 环境生物安全:每日对公共区域门禁按键、扶手和门把手等采用75%酒精进行消毒;对采血环境采用全自动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对地面用0.1%含氯制剂进行湿拖消毒;实验室采用全自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日工作结束后再用0.1%含氯制剂进行工作台面消毒,随后紫外线照射1 h。

4.2.2 采供血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建立工作人员温度监测记录本,每天监测;严格执行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服二级防护着装;回渝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居家隔离制度;采用弹性排班制,避免员工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4.2.3 无偿献血者生物安全防护:为杜绝无偿献血者可能带来的传播风险,我站设立预检分诊台,对献血者进行体温监测,如遇发热者工作人员将详细记录其个人信息并指引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体温正常者则采用免洗洗手液进行手消毒,随后进入工作区域内接受献血前健康征询。同时做到分批次、不聚集征询。此外,参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采供血工作的若干工作建议》[14]制定针对疫情期间的《健康状况征询与告知表》。献血者必须全程佩带口罩;利用现有条件,尽量保障献血员隔离采血,各献血者之间距离保持1米以上。同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操作前后工作人员均用免洗洗手液进行手消毒,操作完成后及时用消毒湿巾对操作台面擦拭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3 疫情下的献血宣传与招募:疫情期间,我站血液库存一度严重告急,尤其是O型Rh(+)和A型Rh(+)血液。血站全体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布血液告急信息,广泛宣传动员;流动献血车悬挂“血液告急”的横幅,进行街头招募;利用短信、电话进行点对点招募,截至3月5日成功招募献血者共计18人。同时西南医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献血,保障临床用血工作。疫情期间我院医务人员共计献血259人次,献血量超过70 000 mL,体现了医务工作者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的大爱情怀。

部分献血者对疫情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献血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此类献血者应进行耐心讲解,消除其顾虑,并在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献血者精神状态,保障献血安全。

4.4 疫情下的实验室检测:血液病原体筛查及血型鉴定、配型实验所有操作均严格遵循《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指南》[15]。所有标本均采用全自动脱盖机于生物安全柜内脱盖(即使当前操作仅1例标本)。标本离心后,待离心机停止转动15 min,采用75%酒精喷洒后打开离心机盖,最大限度地避免气溶胶污染。对疑似病例的标本采取特殊警示标记,单独密封存放。

4.5 临床用血管理:我站自2008年起对所有血浆制品(包括冷沉淀)进行亚甲蓝病毒灭活处理,对红细胞制品进行去除白细胞和辐照处理。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现行的血液病原体灭活技术可对2019-nCoV进行有效灭活。

疫情期间,在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方面我们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尽可能减少异体血使用;在保证不增加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开展择期手术;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尽量通过自体血采集的方式解决手术用血;个别用血量大、一般情况良好且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则通过多次采集自体血来满足手术用血;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结合重庆地区疫情的发展,解放军重庆血站采取了上述一系列预防应急措施,实现了无偿献血者、工作人员零感染、零确诊、零遗漏,在非常时期为临床用血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采供血献血者病例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病例”和“病历”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