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列计 朱 奕 陈向林 胡杨真 廖国民
(清远市人民医院脑科二区(脑血管病区) 清远 5115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指供应大脑的动脉栓塞、狭窄或血栓形成而导致脑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脑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1]。目前临床治疗AIS分为一般药物治疗、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2015年发布的5大临床研究(MR CLEAN,ESCAPE,EXTEND-IA,REVASCAT,SWIFT-PRIME),奠定了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在AIS中的临床地位,为指南1A级推荐。本课题研究是在DSA辅助下,可直接在患者病灶处靶向给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加快血管再通效率[2]。应当注意的是,神经介入术中所用药物可对治疗效果造成极大影响,为此众多临床研究者展开相应研究,但尚未有统一的用药方案推荐[3]。本研究提出在神经介入术中联合使用地塞米松,为实际验证其效果,以我院收治的AIS为例构建实验,现报道如下。
以信封法将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AIS患者分为A、B、C 3组各20例。其中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8~79岁,平均(62.17±7.24)岁;B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1~78岁,平均(62.83±6.55)岁;C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4~73岁,平均(62.60±7.32)岁。3组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A组给予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先行血管造影明确病灶位置,掌握患者脑缺血区循环情况,随后行局麻,根据血管造影结果从股动脉入路,利用微导丝泵入3ml(0.5~1mg)地塞米松注射液(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763),血管再通后再泵入7ml(1~2mg)溶液,总剂量需低于3mg。B组给予生理盐水,即同A组方法进行造影与入路,随后泵入20ml 0.9%生理盐水。C组给予单纯神经介入,即同A组方法进行造影与入路,随后泵入10万U尿激酶,随后每分钟给予2万U尿激酶。
3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联合评价,其中NIHSS量表总分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脑梗死体积行CT检查进行测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测定。同时在实验期间,观察3组是否出现脑出血、肺部感染、再灌注综合征、恶性脑水肿等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A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B组、C组更低,且脑梗死体积更小,而C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B组低,且脑梗死体积小于B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统计分析结果示3组脑出血、肺部感染、再灌注综合征、恶性脑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静脉给药溶栓治疗为AIS的传统治疗方法,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应当注意的是,有报道称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预后多不良,且神经功能恢复并不完全[4]。得益于近年医疗理念的迭代以及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介入治疗成为临床治疗AIS的新型给药手段,其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对病灶处进行定位与靶向给药,相较传统术式具备创伤小、适应性广、治疗效果优越等优点。由于神经介入治疗选择的药物极大程度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本研究参阅既往诸多文献,认为使用地塞米松疗效最佳。该药物作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可以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机体免疫,同时其还可以主动调节受损脑组织血供,减轻脑梗死,避免脑水肿[5]。
本研究围绕我院患者构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3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A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B组、C组更低,且脑梗死体积更小,而C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B组低,脑梗死体积小于B组,差异有意义(P<0.05),说明神经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泵入地塞米松可以加强疗效。3组脑出血、肺部感染、再灌注综合征、恶性脑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意义(P>0.05),提示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不会引发明显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AIS患者给予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梗死体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