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秀 朱欣 凌志强 朱栩杭 许敏达 赵智翔 葛明华
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较常见的涎腺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大小的涎腺,由于发病隐匿,且具有局部浸润性和沿神经血管扩散的特性,边界难以控制,术后易复发、转移,多数患者预后不良[1-2]。研究表明,SACC发生、发展与多种分子机制有关,其中DNA甲基化在SACC致癌及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3],如AQP1基因[4]、E-CAD基因[5]、SBSN 基因[6]、RASSF1A 基因[7]、RUNX3 基因[8-10]。近年来,相关基因DNA甲基化与SA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也成为研究热点。信号素分子3G(Semaphorin 3G,SEMA3G)是一种重要的分泌型糖蛋白,属于信号素家族成员,可通过神经菌毛素 2(neuropilin-2,NRP-2)受体、神经丛蛋白(Plexin)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结合参与血管生成[11-12]。研究发现SEMA3G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缺失和表达下调,并且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13]。然而,SEMA3G与SACC的相关研究不多。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SEMA3G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qMSP)检测SEMA3G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探讨其与SA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0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术前未行放化疗、病例资料保存完整的SACC患者55例,其中男22例,女33例;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2岁。收集其SACC组织标本,并取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由3名病理科医师对SACC作诊断分类,其中筛状型30例,腺管型11例,实体型14例;肌层浸润22例,无肌层浸润33例;累及神经24例,未累及神经31例;远处转移5例,无远处转移50例;根据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2002年第6版TNM分期:Ⅰ~Ⅲ期24例,Ⅳ期31例。本研究经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组织类型、是否侵犯邻近组织、是否累及神经、是否肌层浸润、是否复发等。手术标本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电话回访,统计生存和死亡情况,如电话随访3次无回音,或地址所在派出所查询无此人信息,则定为失访。
1.2.2 SA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SEMA3G表达水平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所有组织切片(4 μm厚)用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采用EDTA缓冲液高温微波抗原修复,5%过氧化氢溶液清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SEMA3G一抗(英国Abcam公司)4℃冰箱静置孵育过夜,二抗室温孵育30 min,DAB显色、苏木素染核、促蓝液染质、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由3名病理科医师独立阅片打分,取平均值为最终值。评分标准采用半定量法:高倍镜下评估细胞染色强度:未着色为阴性(0分)、淡黄色为弱阳性(1分)、黄色为阳性(2分)、棕褐色为强阳性(3分);低倍镜下评估细胞阳性染色百分比:0%~1%为 0分,1%~10%为 1分,10%~50%为2分,50%~80%为3分,>80%为4分。最终免疫组化染色得分=染色强度×阳性染色百分比。阴性0~4分,阳性 5~12 分。
1.2.3 SA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SEMA3G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 采用qMSP法。所有组织标本取3~5张7 μm厚的连续石蜡切片,行HE染色,37℃烘箱中干燥过夜,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将上述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用27G注射针头小心挑取SACC细胞和癌旁正常细胞(约3 000~5 000个),严格按照QIAampDNA抽提试剂盒(德国Qiagen公司)中提供的操作说明提取和纯化微量DNA。采用EpiTectDNA亚硫酸氢盐修饰试剂盒(德国Qiagen公司),按照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对DNA进行亚硫酸氢钠修饰及纯化。根据SEMA3G基因序列设计CpG岛特异性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引物,采用ABI 7500 PCR仪对亚硫酸氢钠法修饰的DNA进行qMSP分析。SEMA3G相关引物序列(生工生物有限公司)如下:SEMA3G(M)-F:5′-AATTATAATCGGCGGTTAGCGG-3′,SEMA3G(M)-R:5′-CCGCAAACGAAACACACTAAAAC-3′;SEMA3G(U)-F:5′-AATTATAATTGGTGGTTAGTGGGA TTAG-3′,SEMA3G(U)-R:5′-ACCACAAACAAAACACACTAA AACCA-3′。使用SYBRPremix Ex TaqTM试剂盒(日本TaKaRa公司)按操作步骤进行PCR反应。55例样本组织分别进行甲基化PCR扩增和非甲基化PCR扩增,根据所得的Ct值和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DNA甲基化的相对百分比率,甲基化率计算公式:甲基化率(M%)=[甲基化DNA拷贝数(/甲基化DNA拷贝数+非甲基化DNA拷贝数)]×100%。M%<20%:0分;20%~40%:1分;40%~60%:2分;60%~80%:3分;>80%:4分。本研究将0分定义为无甲基化,其余归类于有甲基化,其中1~3分为部分甲基化,4分为完全甲基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SA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SEMA3G表达水平比较 SEMA3G主要在细胞核中阳性表达,见图1(插页)。SA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SEMA3G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64%(24/55)、96.36%(53/55),SEMA3G 在SACC组织中表达较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信号素分子3G(SEMA3G)的表达(a、b:筛状型SACC组织阴性、阳性表达;c、d:腺管型SACC组织阴性、阳性表达;e、f:实体型SACC组织阴性、阳性表达;g、h:癌旁正常组织阴性、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400)
2.2 SA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SEMA3G基因甲基化水平比较 SACC组织SEMA3G基因甲基化率为87.27%(48/55),其中完全甲基化率 49.10%(27/55),部分甲基化率38.18%(21/55);癌旁正常组织SEMA3G基因甲基化率为9.09%(5/55),均为部分甲基化。SACC组织SEMA3G基因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SACC患者SACC组织SEMA3G表达水平、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T1~3级SACC患者SEMA3G表达水平高于T4级患者,而SEMA3G甲基化水平低于T4级患者(均P<0.05)。TNM分期Ⅰ~Ⅲ期患者SEMA3G表达阳性水平高于Ⅳ期患者,而SEMA3G甲基化水平低于Ⅳ期患者(均P<0.05)。无肌层浸润的SACC患者SEMA3G表达水平高于有肌层浸润患者(P<0.05)。未复发的SACC患者SEMA3G表达水平高于复发SACC患者(P<0.05)。SEMA3G基因甲基化水平与SACC患者T分级、TNM分期有关(均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类型、是否侵犯邻近组织、淋巴结转移、神经累及、远处转移的SACC患者SACC组织SEMA3G表达水平及基因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4 SACC患者SACC组织SEMA3G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55例患者2例失访,随访5~1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SEMA3G表达阳性的24例患者中死亡4例,SEMA3G表达阴性的31例患者中死亡12例。不同SEMA3G表达水平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见图2。
图2 信号素分子3G(SEMA3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SACC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血管浸润性及神经侵袭性,常导致肿瘤浸润范围较广,手术不能完全切除,预后较差,即使术后合并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1]。近些年临床研究者致力于筛选与SACC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希望为更好地筛选、诊断及治疗SACC提供思路。信号素家族成员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分泌型或跨膜型糖蛋白,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EMA3G通过与NRP-2受体和Plexin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介导下游的信号转导,对肿瘤细胞生长、血管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3]。相关研究显示SEMA3G能够明显抑制胰腺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将稳定表达SEMA3G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接种到裸鼠体内发现肿瘤生长体积及重量受到了明显抑制;将其转染至MDA-MB-231细胞系中肿瘤抑制依然存在,同时发现SEMA3G对该肿瘤的血管形成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15]。SEMA3G高表达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及血管形成[13];SEMA3G的表达下调可导致VEGF相关的恶性间皮瘤中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抑制活动的丧失[11]。同时SEMA3G也可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从而减弱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15],人脑胶质瘤中SEMA3G的表达水平同患者预后生存期存在相关性,SEMA3G可以作为脑胶质瘤的一个预后评估指标[12,15]。本研究结果显示43.64% SACC组织中SEMA3G表达阳性,远远低于SEMA3G在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其中T4级及TNM分期Ⅳ期SACC组织中SEMA3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1~3分级及Ⅰ~Ⅲ分期SACC组织;有肌层浸润及复发的SACC组织中SEMA3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肌层浸润及无复发的组织;而SEMA3G表达水平与SAC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类型、有无侵犯邻近组织、淋巴结转移、神经累及、肌层浸润及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Kaplan-Meier分析显示,SEMA3G表达阴性患者预后较差。上述结果提示SEMA3G表达阴性可能是SACC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SEMA3G基因在SACC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表1 SACC患者SACC组织SEMA3G表达水平、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与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可导致其转录失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3]。本研究采用了qMSP法检测了55例SACC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SEMA3G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显示87.27%的SACC组织中存在SEMA3G基因启动子5′-CpG岛甲基化,其中完全甲基化水平达49.10%;而癌旁正常组织甲基化水平仅为9.09%,提示DNA甲基化可能是SEMA3G在SACC组织中低表达的原因之一。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表明,T4分级及TNMⅣ期SACC组织中SEMA3G甲基化水平达100%,相比于T1-3分级及TNM分期Ⅰ~Ⅲ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EMA3G基因甲基化水平与SAC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类型、有无侵犯邻近组织、淋巴结转移、神经累及、肌层浸润、远处转移及复发无明显关系。本研究初步评估了SEMA3G基因在SACC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后续笔者将在SACC细胞中检测SEMA3G的甲基化水平及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后的去甲基化状态下SEMA3G的表达水平,并完善相关细胞功能实验。
综上所述,SEMA3G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其在SACC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并参与了SACC的发生与预后,但SEMA3G在SACC中的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SEMA3G在SAC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仍需更多大样本临床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