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娅 张岩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不平凡的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中国,全国上下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疫情的风口浪尖上我国做出了一系列防控安排措施,进入抗“疫”关键期。疫情的严重性不言而喻,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作为以线下为主的服务行业遭受冲击。2020年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对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健身需求作出指示,强调积极宣传居家健身重要性,推行居家健身方法,发布科学健身知识,提倡疫情防控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2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全国体育系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2020年体育重点工作视频会议,会议中指出在大众体育健身方面,要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形式,丰富线上活动和内容,对居家健身给予科学指导;落实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贴政策,推进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为疫情后大众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保证。基于此,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现实背景出发,围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推进策略,以期实现后疫情时代新的发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众健身为主体的线下体育健身行业遭遇寒冬。截止到三月底,我国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各行各业逐步推进复工复产,但多数行业生命力面临巨大考验,尤其是以抗风险能力低的线下体育健身中小微企业备受考验。第一,在此次全民抗“疫”保卫战中,全民高度警惕居家隔离,健身房、私教等线下经营活动基本停摆,按下“暂停键”。营收下降,创收渠道窄,而场地租赁、人员薪资等企业成本支出增加,没有流动资金的保障,企业生存危机加剧;第二,大部分企业融资困难。据三体运动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相比于2017年、2018年的48起、41起融资事件,2019年国内健身行业包括超级猩猩、乐体运动、今日瑜伽等在内共产生24起融资事件。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在内的户外健身休闲运动项目停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每年的一、二月是冰雪运动的旺季,然而因为抗“疫”需要,2020年1月24日起,各地滑雪场进入休眠,疫情将给滑雪运动第一季度带来1.5亿元损失。根据2019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滑雪人次将下滑至1100万附近,同比下跌47.37%。根据2019年滑雪人数增长率估算,整体短期内经济损失预估将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户外健身休闲活动收益高效,疫情带给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巨大经济损失,国内的户外健身休闲活动需要调整策略,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疫情使居民深刻体会了长期的“宅家”体验,疫情造成的生理与心理创伤使得健身意识的觉醒。第一,大众健身行为在线化提速。疫情加速了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加习惯在线上化的APP中进行健身、学习、消费、娱乐。据乐刻和超级猩猩数据显示,分别在2月5日、2月6日发起的线上课程直播观看人数分别超过11万人、18万人;第二,安全需求带动无接触。大众在线化健身行为的逐步养成,促使无接触服务成了普遍的形态。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快手APP,云端发起“全民跳绳挑战”,截止4月16日全网曝光量约4000万。线上健身模式为抗击疫情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打卡了“无接触”健身新模式;第三,健身消费意识的改变。在疫情影响叠加“健康理念”的驱动下,大众在未来会选择不同项目内容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将会迸发出新动能。
在此次疫情的洪流中,科学健身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适当的健身运动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最好的途径。当前,从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方面深入到体育健身休闲领域,与数字化密切关联,线下健身门店以及传统健身产业都将革新技术,持续进化。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建设目标:在2020年,将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增加至4.35亿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0%。203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0%。体育健身休闲需求高涨,体育新动能的崛起,带有新技术、新思维、新运营理念,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众适应新一类互联网应用媒介的传播。未来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催生数字科技化的体育健身产品服务研发。
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不仅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健身行业市场逐步扩大。从短期来看,人们对大众聚集性活动会出现心存抵触情况,然而户外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可以满足公众拥抱自然的心理,疫情结束后市场会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体育产业总产出为2.6579万亿元,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出为1028亿元,占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比重达到3.9%(如表1);另一方面,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后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人们开始寻找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随之而带来的便是我国体育健身行业市场不断扩大,行业运营逐步走向标准化。
表1 近三年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以及占体育产业总规模比重一览表
当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遭受“黑天鹅”事件巨大冲击后,构建长期稳定的宏观政策体系确保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稳定运行,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体育健身行业发展历经40余载,在政策的推动下,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逐步成为倡导大众崇尚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幸福产业。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在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在政策端发力,出台多元政策保障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恢复常态。首先,采取资金帮扶措施,强化资金纾困和支持,推动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以此刺激消费、激活市场,助力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其次,体育健身休闲项目政策不完善,包括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在内的休闲运动项目,未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策略;最后,完善和推进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抗风险能力,以防在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后渡过难关。
经营项目单一化、创收渠道窄、创新能力低,是大部分健身行业的瓶颈所在,如何提高体育健身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最终的价值诉求。健身休闲产业是以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化,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与培训、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密切关联,健身场所大规模发展,体育培训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起,要加强相关行业的跨界融合,有利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政府部门要引导线下门店将新冠肺炎疫情化危为机,通过鼓励“体育+”丰富健身休闲产业内容,增强体育上下游产业链的附加值,逐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样,面对外在冲击和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够降低经济损失,维护市场稳定。
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隶属于服务业,高质量的服务产品供给是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支出稳步提升,大众在此次疫情之中表现出持续增加的健康消费,企业要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满足大众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整理来看,疫情防控期间,纷纷投入线上直播健身课程的健身俱乐部品牌主要以新型健身房为主。传统健身俱乐部“重销售、轻服务”使得会员逐渐流失,新型健身房的兴起带来挑战,要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优化服务意识;其次,优化企业内部要素。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提升企业运营能力,打造健身品牌文化。一方面,完善健身俱乐部教练、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通过特定的运动技能培训、结业来规范从业人员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和体育人才引进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体育产业巨大冲击,对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我国体育事业的实现;既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幸福产业。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冲击巨大,但只要积极应对,精准施策,中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就一定能重新焕发生机。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影响,疫情后我们首先需要政府宏观政策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才是关键;其次是提升企业自身活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再者加强体育产业业态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最后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