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2020-10-16 07:10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474500付兰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腹压盆底肌力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474500)付兰芳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一种常见产后并发症,包括尿失禁、粪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三种类型,其中以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产后正常生活。既往研究指出,妊娠和分娩会造成产妇盆底肌肉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从而引起PFD症状,在产后人群中其发生率约为20%左右。大量研究均证实,PFD的发生同盆底肌功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1]。本次研究以110例PF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PFD同患者盆底肌收缩力之间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10例,包括40例产后盆腔器官脱垂(观察A组)和70例产后尿失禁(观察B组)。观察A组年龄分布为24~39岁,平均为(29.5±4.4)岁,分娩孕周平均为(39.6±1.4)周,产后时间平均为(44.9±6.3)d。观察B组年龄分布为23~38岁,平均为(30.1±4.9)岁,分娩孕周平均为(39.3±1.2)周,产后时间平均为(46.1±5.9)d。另选取同期本院分娩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分布为21~38岁,平均为(28.9±5.1)岁,孕周平均为(39.1±1.8)周。三组入选对象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

1.2 检查方法

1.2.1 一般资料 对三组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记录,包括分娩前BMI、腹压增高情况和新生儿体重等。

1.2.2 盆底肌力 采用Though公司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两组入选对象盆底肌力进行检测,其中I类肌收缩力度表示为10秒持续收缩值,II类肌收缩力度表示为快速收缩5次平均值。

附表1 三组入选对象盆底肌力检测结果对比

附表2 观察组患者综合指标与PFD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形式,并对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并对其进行Person X2检验,同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对PFD影响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10例患者其分娩前BMI(27.4±0.9)kg/m2、新生儿体重(3592.5±306.9)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4±0.8)kg/m2、(3395.6±411.5)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观察组共计41例存在腹压增高史,对照组共计7例存在腹压增高史,观察组患者腹压增高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12.563,P=0.000>0.05)。

2.2 盆底肌力 由附表1中数据可知,观察组110例患者盆底肌力快速收缩值、持续收缩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观察A组患者盆底肌力持续收缩值明显低于观察B组,快速收缩值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 相关性 见附表2。本次研究中,将观察组110例患者综合指标中新生儿体重、分娩前BMI和腹压增高史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孕期腹压增高史、分娩前BMI过高、新生儿体重过大均是影响产后出现PFD的重要因素(P<0.05)。

3 讨论

PFD是一类由于盆腔结构和功能受损或退化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见于产后女性和高龄女性。相关资料显示,妊娠期间孕妇盆底支撑结构同时受到逐渐增大的子宫和胎儿体位压迫和牵拉,造成结构功能受损,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其在产后出现尿失禁、粪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多种症状,对产妇产后恢复和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妊娠期间如胎儿体质量过大,造成子宫对盆底肌肉压迫增强,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引起持续性便秘,从而造成肛提肌处于持续收缩状态,造成产后PFD发生风险上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10例患者新生儿体质量、腹内压增高比例和分娩前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符合临床研究基本结论。此外,有报道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可造成盆底肌肉和血管神经无法取得充足营养,同时高浓度血糖易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造成产妇产后尿失禁风险增加[3]。同时,阴道分娩由于会造成盆底支撑结构和组织受损,也会造成产后PFD发生风险上升。本次研究中,未观察到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方式对产后PFD的影响,可能同样本入选范围有关,建议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盆底肌状况同产后PFD的发生存在直接联系,盆底肌萎缩所造成肌收缩力不足是引起PFD的重要原因。妊娠和分娩是引起盆底肌肌源性损伤的重要因素[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10例患者盆底肌快速收缩值、持续收缩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盆底肌收缩力不足同产后PFD具有密切联系。Long RM等按照收缩特点将盆底肌分为I类肌肉和II类肌肉。其中,I类肌肉位于肛提肌深层,可不间断收缩、紧张收缩,不易出现疲劳。II类肌肉主要位于会阴肌肉千层,具有收缩速度快、间断性收缩功能,但较易出现收缩疲劳。本次研究中,观察A组患者盆底肌快速收缩值明显高于观察B组,表明产后尿失禁的出现主要为浅层会阴肌收缩乏力所致。观察A组盆底肌持续收缩值明显低于观察B组,表明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出现主要为深层肛提肌持续性收缩能力不足所致。

本次研究中,相关性分析显示,产妇分娩前体质量过高、新生儿体质量过大和孕期腹内压增高均是引起产后PFD的重要因素,其具体机制主要同孕期盆底支撑结构受到长时间、过度压迫,从而导致盆底肌肌肉和筋膜出现过度扩张,引起弹性减弱,甚至部分纤维断裂,从而造成盆底肌肉收缩力度不足,盆底支撑作用减弱,从而引起产后出现直肠、子宫等器官脱垂或尿失禁[5]。因此,如孕妇在孕期检查时存在体重增加过度、新生儿体积过大等征象,应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加强产前和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以降低产后PFD发生风险,保证产妇产后顺利恢复。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盆底肌肉收缩乏力有关,其中产后尿失禁主要为II类盆底肌收缩不足所致,产后盆腔器官脱垂主要为I类盆底肌收缩力不足所致,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情况、新生儿体质量均是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孕妇孕期检查和饮食、体重管理,并增强围产期盆底功能锻炼,以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腹压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腰不好 打喷嚏时 先“直腰”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第二产程腹压时机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腹压升高危害不容小觑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