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乌尔吉伦河流域索贝山脉岩画考察研究

2020-10-16 03:55吴甲才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岩画符号

吴甲才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在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和鸿德学院的支持下,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组成精干的岩画田野调查组,于2020 年5 月1-14日,历时15 天,对西辽河上游乌尔吉伦河流域进行了阶段性调查,重点对已知的26 幅岩画[1]及未知岩画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筛查,共调查发现整理20 处234 幅(组)岩画,其中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密切相关的C形龙岩画,在此首次发现,新发现相关联岩画218幅。现将调查测试情况报告如下:

C 形龙纹及234 幅岩画在西辽河支流乌尔吉伦河中上游地段,巴林左旗林东镇东的索贝山,索贝山《蒙古游牧记》载:又称苏布达乌拉,汉译珍珠山,南北长3.2 公里,东西宽2.3 公里,海拔967 米,此山是第三纪新构造运动时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溶岩,岩石主要是灰黑色的火成岩和黑色的玄武岩,发现的岩画大多都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之上,岩画总体分布在索贝山五个支脉沟壑中(见图1,图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索贝山脉岩画地理位置示意图。绘图:吴甲才)。

图1.

第一地点岩画,位于索贝山西主峰(五号山脉)南北走向脊背西侧的台地上,台地面积约50平方米。 海拔高795 米。岩画石呈长方体,长190 厘米、宽100 厘米,南高北略低,东南角有破损处(岩画脱落,何形制未知),岩画面朝天,岩画符号整体有方向感,朝向西南广阔的山野。

图2.

第一地点岩画,共有15 幅(见图2,图2 为第一地点岩画组图,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索贝山脉的主峰。岩画:1.特异人形图,2.开口8 字形图,3.飞状双鸟图,4.箭在弦上图,5.开口9 字图,6.离箭图,7.有结双圈图,8.符号组合图,9.飞状双圈图,10.十字圈联单眼上升图,11.圈体联下月牙图,12.圈体联上月牙图,13.龙云雷雨图,14.符号组合图,15.星体符号组合图。绘图:吴甲才),制作在硬6.5度灰黑色的玄武岩上。

制作方法:早期有利石器点凿、连线凿刻、连线磨刻,晚期划刻。 这组岩画的单体岩画尺寸如下:1.躺倒的特异人形岩画,体通长20 厘米、上头圆直径5.5 厘米、下圆直径6.5 厘米;2.开口8 字形图,通长15厘米;3.飞状双鸟图,两翼通长6厘米;4.箭在弦上图,弓宽8厘米、箭杆7.5厘米;5.开口9字图,通高10 厘米、宽8 厘米;6.离箭图,通高16.5 厘米、宽12厘米;7.有结双圈图,长8厘米、宽6厘米;8.符号组合图,长宽各12厘米;9.飞状双圈图,高14厘米、宽10 厘米;10.十字圈联单眼上升图,高25 厘米、宽9 厘米;11.圈体联下月牙图,高21 厘米、宽5.5厘米;12.圈体联上月牙图,通高20.5 厘米、上圈直径4.5 厘米、下月牙宽16.5 厘米;13.龙云雷雨图,高和宽各5 厘米;14.符号组合图,通宽16.5 厘米、通高11 厘米;15.星体符号组合图,通宽11 厘米、通高20 厘米。

第二地点岩画 ,位于索贝西主峰南北走向的脊背之上, 海拔789 米,距离以北第一地点岩画100米,C 形龙纹岩画刻磨在硬6.5 度黑色玄武岩上,石面呈长方体,岩面断开两截:上层宽30 厘米和下层宽50 厘米,通长64 厘米、高77 厘米。上层可辨析有4 组岩画,最为突出的是C 形龙纹岩画,头朝太阳升起的东南方,引领4 组云雨,向南开阔的大地方向行驶。岩面下层可辨析有4 组,由云雨、玉佩状雨字、雷闪电、雷云等4 个符号组成。通过此岩画证实人们古代传说龙与云雨相伴,是祥瑞之物,有龙则有雨。同时得知C形龙摆放的姿势是侧立的。下层(当初作画时上下层是一体,不知何原因中间已经断裂,龙与雷雨、闪电结合,很像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佩之造型),整体画面展示了史前人们刻画天上出现了吉祥龙与云雨雷闪电组合有方向流动的阵势。

图3.

图4.

C 形龙纹岩画,通体高10 厘米、宽15 厘米,鬃绺宽7 厘米,C 形体宽8 厘米(见图3,图3 位第二地点索贝主峰调查组发现的C 形龙纹图,图片中显示1.C 形龙纹图 2.祥云图 3.团云 4.周围八颗点中间人兽形云纹图 5.云雨图 6.玉佩状雨字图 7.雷闪电图 8.雷云图)。(图4,为实地摄影图。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尔吉伦河流域索贝主峰。拍摄时间:2020 年5 月3日。摄影:吴甲才、李峰、道日娜)。制作方法:通体砾石研磨,其中头部出现三处砾石钻錾痕迹,深度达0.8 厘米、通体研磨宽0.6-1.0 厘米。岩画石面经测试,岩画石化学成分比率较高的元素有五种:钙4.92、铁1.11、钾1.05、钛0.30、钴0.01、锶0.05ELE%。岩画石表面硬度为6.5 度。C 形龙纹头部三块凿刻处,经微晶体透视,富含石英晶体,采用微腐蚀法可以测年。

图5.

第三地点岩画,岩画组图共有15 幅(见图5,图5 为第三地点岩画组图,位于索贝西主峰南北走向的脊背,距离以北的第二地点岩画30 米。 海拔747 米。第三地点岩画组图单体为:1.戴帽子的男人形图;2.走兽形图;3.蹲坐的人或动物形图;4.两个对峙的敞口三角图;5.四竖与Z 形组合图;6.离箭图;7.敞口三角图;8.似葫形图;9.有绺圈图;10.倾斜人形图;11.大飞鹰戴小鸟图;12.大鸟图;13.疑似旋转飞燕图;14.斜笠一字形图;15.雷闪电组合图。绘图:吴甲才),绘刻制作在硬6.5 度灰黑色的玄武岩上,岩画朝向为东南,南北长125 厘米、东西宽60 厘米。

单体岩画尺寸如下:1.戴帽子的男人形图,沟槽垂直点錾,沟槽宽在0.5 ~1.0 厘米,体型高10厘米、宽6 厘米;2.走兽形图,沟槽垂直点錾,沟槽宽在0.5~1.3厘米,体型高7厘米、长14厘米;3.蹲坐的人或动物主体图形,沟槽垂直点錾,尾部深划刻。体型高4 厘米、宽1.3 厘米;4.两个对峙的敞口三角图,通高2厘米、宽0.6厘米;5.四竖与Z形组合图,通宽5 厘米、高0.6 厘米;6.离箭图,高8 厘米、宽8 厘米;7.敞口三角图,通高0.8 厘米、宽0.6 厘米;8.似葫形图,高1 厘米、宽0.8 厘米;9.有绺圈图,研磨制作,主体直径0.7 厘米;10.倾斜人形身体图,沟槽垂直点錾,头及肢体下凿刻纹理呈条形,体长6.5厘米、宽3.6 厘米;11.大飞鹰戴小鸟图,头颈沟槽下划凿刻,纹理呈条形。左翼沟槽左凿刻,纹理呈条形。右翼沟槽左凿刻,纹理呈涡旋条形,体长5.8厘米、宽2.6 厘米;12.大鸟图,身体沟槽垂直点錾,左右翼深划刻,体长5.8 厘米、宽4.2 厘米;13.疑似旋转飞燕图,錾磨刻,体半径4 厘米;14.斜笠一字形图,研磨制作,体高6 厘米;15.雷闪电组合图,深划刻沟槽划刻深宽各0.1 厘米(标号4、6、7 划刻尺寸与标号15 相同),通体宽14 厘米、高7 厘米。第四地点岩画,位于索贝西主峰南北走向的脊背,距离以北的第三地点岩画1.5 米, 海拔742 米 。

第四地点岩画,共有19 幅(见图6,图6 为第四地点岩画组图。1.四层符号图;2.三角组合图;3.蛇形符号图;4.舞动人形符号图;5.6.小孩与大人符号图;7.十字符号图;8.左十字右下口字符号组图;9.上弧状中间波浪纹下椭圆符号图;10.五角符号图;11.左十字右三角连接符号图;12.箭符号图;13.十字符号图;14.旋转十字符号图;15.有头折尾动物符号图;16.连接的双十字符号图;17.圆符号图;18.蛇形符号图;19.右行人符号图组。绘图:吴甲才),制作在硬6.5 度灰黑色的玄武岩上,岩画朝向为东南,南北长225 厘米、东西宽83 厘米。

图6.

该岩画组图的单体岩画尺寸为:1.四层符号图,体型通高15 厘米、宽20 厘米;2.三角组合图,体型高7 厘米、长9 厘米;3.蛇形符号图,体型高6厘米、宽1.5 厘米;4.舞动人形符号图,体型高11厘米、宽10 厘米;5-6.小孩与大人符号图,体型通高12 厘米、通宽12 厘米;7.十字符号图,体型高12 厘米、宽7 厘米;8.左十字右下口字符号组图,体型高9 厘米、宽8 厘米;9.上弧状中间波浪纹下椭圆符号图,体型通高10 厘米、宽12 厘米;10.五角符号图,高14 厘米、宽15 厘米;11.左十字右三角连接符号图,高7 厘米、宽15 厘米;12.箭符号图,高5 厘米、宽2 厘米;13.十字符号图,高6 厘米、宽5 厘米;14.旋转十字符号图,高15 厘米、宽19厘米;15.有头折尾动物符号图,高5厘米、宽18厘米;16.连接的双十字符号图,高9 厘米、宽11 厘米;17.圆符号图,直径5 厘米;18.蛇形符号图,高16厘米、宽9 厘米;19.右行人符号图,高20 厘米、宽11 厘米。

上述19 幅岩画制作方法均为用带尖砾石垂直点錾凿刻而成。

第五地点岩画,是在第四地点岩画1 米下立面岩石上,画面朝东,岩石高110 厘米、宽90 厘米,用带尖砾石垂直钻赞、点凿和研磨三种方法制作而成。1.“且”字符号(生值崇拜)图,高15.5 厘米、宽5 厘米。2.弯曲发的女性形象图,高18.5 厘米、宽13 厘米(见图7,图7 为第五地点岩画组图,具体为1.且形制图,即生殖崇拜图,2.女性形制图。制图:吴甲才)。

第六地点岩画组图(见图8,图8 为第六地点岩岩画图,分别是1.祭祀动物;2.雨符号图;3.云符号图;4.C 形龙纹组合图。制图:吴甲才),在第五地点岩画东下坡,两点相距10 米,岩石面东南倾斜画面朝上。该组图具体尺寸如下:1.祭祀动物,高3 厘米、长6 厘米;2.雨符号图,高10 厘米、宽7厘米;3.云符号组合图,通高11厘米、宽22厘米;4.C形龙纹组合图,中间主体被云雨符号托起的C 形龙纹岩刻高5 厘米、宽5 厘米。

图7.

图8.

图9.

图10.

该组岩画的制作方法,均为尖砾石垂直点錾凿刻而成。

第七地点岩画(见图9,图9 为第七地点岩画图,分别为:1.异形雨鸟图,2.疑似雷电图,3.云符号图。绘图:吴甲才),在第六地点岩画东下坡,海拔773米。岩石面朝东,岩画主体朝向主峰脊背的二至六地点岩画方向,与六地点岩画相距15 米。该组岩画的具体尺寸如下:1.异形雨鸟图,高16 厘米、宽7 厘米;2.疑似雷电岩画,高6 厘米、宽2 厘米;3.云符号图,高3 厘米、宽5 厘米。岩画1、2 主体线条由尖砾石垂直点錾、钻赞、划刻和三种方法混合制作而成。

第八地点岩画(见图10,图10 为第八地点岩画,分别为1.天鹅图 2.疑似鸟蛋窝图 3.疑似鸟蛋图。绘图:吴甲才),在第七地点岩画东下坡,岩石面朝东,岩画主体朝向主峰脊背的二至七地点岩画方向,与七地点岩画相距15米。该组岩画的具体尺寸如下:1.天鹅回头望蛋窝图,研磨而成,高18 厘米、宽17厘米;2.疑似鸟蛋窝图,半径3.5厘米;3.疑似鸟蛋图,椭圆上下直径4 厘米。岩画1、2 主体线条由尖砾石垂直点錾、钻赞、研磨三种方法混合制作而成。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第九地点岩画(见图11,图11 为第九地点岩画组图。分别为1.向上攀登的大角鹿;2.三个排成一字形的倒三角符号;3.单眼侧脸人面像组合图;4.祖字图,即生殖崇拜符号图;5.奇异面像组合图;6.雷雨符号;7.闪电雷雨符号;8.雷闪电中出现的C 形龙符号组合图;9.A 字形闪电符号;10.日字符号图;11.倒双眼符号组合图;12.旋涡符号组合图;13.双蛇缠绵组合图;14.三尖交错火字符号组合图;15.飞鸟信使符号;16.通天接地雷雨闪电符号图。绘图:吴甲才),位于索贝西主峰中段脊背下四号山脉第一条沟壑东岸脊背西侧,与沟壑相对高度3米,由西向东距离第八地点岩画500 米 ,海拔 605 米。岩画刻磨在硬6.5度黑色玄武岩上,石面呈长方体,岩面高168 厘米、宽310 厘米。

岩面朝南,可辨析16 幅岩画,具体尺寸如下:1.向上攀登的大角鹿,高26 厘米、宽14 厘米;2.三个排成一字形的倒三角符号,高2.5 厘米、宽13 厘米;3.单眼侧脸人面像组合图,通高26 厘米、通宽30 厘米;4.“且”字(生殖崇拜)符号,高10 厘米、底宽4.5 厘米;5.奇异面像组合图,主体高20 厘米、宽18 厘米; 6.雷雨符号,高20 厘米、宽17 厘米;7.闪电雷雨符号,上部主体高19 厘米、宽25 厘米;8.雷闪电中出现的C 形龙符号组合图,通高17 厘米、宽20 厘米,其中C 形龙高9 厘米、宽9 厘米;9.“A”字形闪电符号,通高20 厘米、宽26 厘米;10.“日”字主体符号,高8 厘米、宽3.5 厘米;图 11.倒双眼符号组合图,通体高16 厘米、宽25 厘米;12.旋涡符号组合图,通体高17 厘米、宽36 厘米;13.双蛇缠绵主体组合图,双头宽8厘米、长30厘米;14.三尖交错火字符号组合图,高16厘米、宽25厘米;15.飞鸟信使符号,高12 厘米、宽6 厘米;16.通天接地雷雨闪电符号图,通高52 厘米、通宽26 厘米。

第十地点岩画,在第九地点岩画沟壑南侧,相距第九地点岩画400米,有一半蹲的狼图和带圈“√”线符号组合图(见图12,图12 为第十地点岩画。分别为1.半蹲的狼图;2.带圈√线符号组合图。绘图:吴甲才),是不是起到守卫多组岩画的护卫,不得而知。

第十一地点岩画,在第十地点岩画南侧,相距230 米,可辨析岩画6 幅(见图13,图13 为第十地点岩画组图,分别为1.松鼠图;2.站立起来的大角鹿;3.梨状符号图;4.戴旋角的大鸟符号;5.旋转的十字符号图;6.符号组合图;7.目字或生殖崇拜且字符号组合图。绘图:吴甲才)。该组岩画的具体尺寸为:1.松鼠图,高13 厘米宽、13 厘米;2.站立起来的大角鹿,通高26 厘米、宽14 厘米;3.梨状符号图,高13 厘米、宽5.2 厘米;4.戴旋角的大鸟符号,通高21 厘米、宽14 厘米;5.旋转的十字符号图,高5厘米、宽4 厘米;6.符号组合图,通高19 厘米、14厘米;7.“目”字或生殖崇拜“且”字符号组合图,通高13 厘米、宽6 厘米。

第十二地点岩画,位于索贝山中三号山脉,海拔703 米。可辨析岩画9 幅(见图14,图14 为第十二地点岩画组图。分别为:1.有三竖线倒三角含同心圆符号;2.羚羊;3.双联碧符号;4.圈符号;5.站立的鹰符号;6.公羊符号;7.公马符号;8.公猪符号;9.雷云雨符号。制图:吴甲才)。该组岩画的具体尺寸为: 1.有三竖线倒三角含同心圆符号,高15 厘米、上宽14.5 厘米;2.羚羊,长29 厘米、高18 厘米;3.双联碧符号,高6 厘米、宽3 厘米;4.圈符号,直径7 厘米;5.站立的鹰符号,高15 厘米、宽12 厘米;6.公羊符号,长29 厘米、高13 厘米;7.公马符号,长25 厘米、高13 厘米;8.公猪,符号长29 厘米、高14 厘米;9.雷云雨符号,通高20 厘米、通宽24 厘米。

第十三地点岩画,位于索贝山三号山脉,最后发现的疑似火神岩画符号 ,海拔761 米。朝向东南。可辨析岩画1 幅(见图15,图15 为第十三地点岩画。具体内容为疑似火神岩画符号。制图:吴甲才)。该幅岩画的具体尺寸为:通宽23 厘米、通高24 厘米。

第十四地点岩画,位于索贝山东二号山脉,岩画刻磨在硬6.5 度黑色玄武岩上,石面呈不规则圆形,岩面高150 厘米、宽169 厘米,岩面朝南,可辨析岩画24幅(见图16,图16为第十四地点岩画组图。分别为:1.云符号图;2.云雨符号;3.通天接地雷雨闪电符号;4.雷闪电符号;5.动物符号;6.动物符号;7.羚羊;8.牛;9.“且”字符号,即生殖崇拜符号;10.雷闪电符号;11.方斗符号及雷雨闪电组合图;12.倒立人字符号;13.日月眼方体符号组合图;14.被老虎捕捉的小羚羊;15.捕捉小羚羊的老虎;16.动物符号图;17.长大角的公羚羊;18.梅花鹿;19.小兔;20.怪异的人;21.大角羚羊组合图;22.小羚羊;23.落地的双环形雷电符号;24.大角羚羊。制图:吴甲才)。

图15.

图16.

该组岩画的具体尺寸如下:具体1.云符号图,通宽30 厘米、高6 厘米;2.云雨符号,通宽20 厘米、高8 厘米;3.通天接地雷雨闪电符号,通高50厘米;4.雷闪电符号,通高8 厘米、宽3 厘米;5.动物符号长11 厘米、高7 厘米;6.动物符号,长11厘米、高7 厘米;7.羚羊,长6 厘米、宽6 厘米;8.牛,高7 厘米;9.“且”字符号(生殖崇拜符号),高14 厘米、宽4 厘米;10.雷闪电符号,通高30 厘米、宽8 厘米;11.方斗符号及雷雨闪电组合图,高15 厘米、宽3 厘米;12.倒立人字符号,高8 厘米、宽7 厘米;13.日月眼方体符号组合图,高4 厘米、宽4 厘米;14.被老虎捕捉的小羚羊图,高10 厘米、宽3 厘米;15.捕捉小羚羊的老虎图,高7 厘米、宽3 厘米。16.动物符号图,高15 厘米;17.长大角的公羚羊,高15 厘米、宽14 厘米;18.梅花鹿,高10厘米;19.小兔,高7 厘米、宽8 厘米;20.怪异的人,高7.5 厘米、宽7.5 厘米;21.大角羚羊组合肚下呵护运育生命之图,高16厘米、宽15厘米;22.小羚羊,高6 厘米、宽6 厘米;23.落地的双环形雷电符号,通高17 厘米;24.大角羚羊,高17 厘米、宽15 厘米。此幅岩画是从主体岩面脱落下来的。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第十五地点一区岩画,位于索贝山东一号山脉一区岩画,海拔616 米。朝向东南。可辨析岩画56幅(见图17,图17 为第十五地点一区岩画组图。分别为1.太阳符号;2.云雨符号;3.皇字符号;4.六角星及十字生殖器符号;5.雨字符号;6.近代刻制的人面像;7.戴冠有光线额头有品字符号的人面像,这是岩画最上层天上事务的主管形象;19.有稀疏光线额头有曲线箭头的人面像,这幅岩画正中间层是人间事务的主管形象;49.怪异的人面像,这幅岩画在最底层是冥界事务的主管形象;8.近代刻制的人面像;9.初始文字符号组合图;10.C 形龙符号;11.仰起的动物符号;12.怪异大鸟头符号组合图;13.上圈下十符号;14.植物状符号;15.疑似飞鸟的十字符号;16.带有十字符号的人面像;17.侧翼禽兽面像;18.枭面;20.站立的人符号;21.头朝下的动物符号;22.C 形龙符号;23.飞鸟与圈组合图;24.符号;25.符号;26.鸟头;27.两组符号组合图;28.星图双星符号,星组成的形制现在称仙后座星体;29.带电的站立男人符号组合图;30.左行人符号;31.枭面符号;32、33、34.动物符号图;35.符号;36.动物;37.怪形云组合图;38.符号组合图;39.火字符号图;40.带电的人符号图;41.雷雨符号图;42.怪异的人面像;43.符号组合图;44.羊角状符号图;45.动物符号图;46.男性符号图;47.小孩符号图;48.女人符号图;50.怪异人面像;51.舞动蛇与雷雨符号组合图;52.舞动蛇;53.动物;54.山字符号图;55.雷雨飞燕组合图;56 右上角圈圈中的倒立的圈十符号。制图:吴甲才)。该组岩画,通宽230 厘米、通高293 米。

第十五地点一区岩画左上角缺失的岩画组图(见图18,图18 是根据金永田和李建奎先生2015年之前拍的照片,重新识读绘制。该组岩画具体为1.身着袍子的女人;2.鸟首人物,右臂扬起,左臂后垂,手如鸟足,在1 号女人托扶下向上前行;3.不规则云符号;4.七角星符号;5. 额头带有日月、滴水眼、三角鼻子、椭圆脸人面像;6.弯月牙符号;7.“中”字符号;8.十角星符号;9.带尾六角星符号。)该组残缺岩画,画面高约 47 厘米、宽 49 厘米。

第十五地点一区岩画组图,遗存个体岩画的部分图形尺寸如下:1.太阳符号,圆外直径7 厘米、内直径5 厘米;7.戴冠有光线额头有“品”字符号的人面像,高20 厘米、宽16 厘米;38.符号组合图,高14 厘米、宽12 厘米;19.有稀疏光线、额头有曲线箭头的人面像,高23 厘米、宽18 厘米;49.怪异的人面像,高20 厘米、宽18 厘米;28.星图符号,外直径1.5 厘米;10、22.C 形龙符号图,在云雨雷闪电中,高宽各5 ~6 厘米。

第十五地点一区(图17 中的1 号~-56 号和图18 中的1 号~9 号)整体岩画,内容怪异、丰富,带有史前人们对天、地、人三界的认知,富有浓烈的初始宗教色彩。

第十五地点二区岩画,位于索贝山东一号山脉二区,朝向东南。可辨析岩画 22 幅(见图19,图19为第十五地点二区岩画:1.太阳符号 2.三角形人面像 3.梨形面及符号组合图 4.豆芽状面像 5.鸟符号 6.月牙形符号 7.扇面形面像 8.生殖崇拜组合图 9.发光头动物(狼)10.符号图 11.符号组合图 12.动物与符号组合图 13.人字符号 14.闪电符号组合图 15.生殖崇拜图 16.网状形符号 17.老虎符号 18.怪异的人字符号图 19.符号图 20.动物 21.小面像 22.倒三角面像。制图:吴甲才)。

该组岩画所据岩面,高145 厘米、宽168 厘米。主要图形尺寸为1.太阳符号,直径6 厘米;3.梨形面及符号组合图,高27 厘米、宽11 厘米;4.豆芽状面像,高8 厘米、宽10 厘米; 8.生殖崇拜组合图,高30 厘米、宽14 厘米。

第十五地点三区岩画,位于索贝山东一号山脉三区,朝向东南。可辨析岩画 7 幅(见图20,图20为第十五地点三区岩画组图。具体为1.头戴上升箭头的人像;2.野猪;3.动物符号图;4.骆驼符号图;5.羊符号图;6.人与符号图;7.人状符号图。制图:吴甲才)。

该组岩画所据岩面,宽280 厘米、高105 厘米。主要图形尺寸:1.头戴上升箭头的人像,高34 厘米、宽15 厘米。

第十五地点四区岩画 ,朝向东南。可辨析岩画10 幅(见图21,图21 为第十五地点四区岩画组图,具体为:1.猫科动物 2.山或火字符号图 3.符号组合图 4.符号 5.符号 6.动物 7.怪异的站立人符号图 8.符号图 9.戴十字面像 10.怪异的面像。制图:吴甲才)岩面宽100 厘米、高125 厘米。主要图形尺寸:如7.怪异的站立人符号图,高26 厘米、宽12 厘米。

第十五地点五区岩画(见图22,图22 为第十五地点五区岩画组图,具体为:1.符号图;2.长方框中的怪异人;3.身着长袍戴箭舞动长蛇的人;4.羚羊;5.升腾的符号图;6.小马符号图;7.老虎图;8.菠萝状的符号图;9.卧马符号图;10 盖虫符号图;11.雷电云雨中的蛇及符号组合图。制图:吴甲才)。该组岩画位于索贝山东一号山脉,在一号山脉四区岩画右上侧,相距1 米的平面玄武岩上,岩面朝天空,岩画整体方向朝西南,长120 厘米、宽100 厘米。可辨析岩画11 幅。主要图形尺寸:如2.长方框中的怪异人,宽6 厘米、长10 厘米。

接下来,我们对上述实地考察的岩画,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是题材。索贝山脉岩画的题材,可分为:人物25 幅、占比11%,面像16 幅、占比7%,动物44幅、占比19%,飞鸟18幅、占比8%,雷雨电闪云22幅、占比9%,星17 幅、占比7%,“且”字符号10 幅、占比4%,龙6 幅、占比3%,蛇5 幅、占比2%,月4 幅、占比2%,日3 幅、占比1%,火4 幅、占比2%,未解符号47 幅、占比20%。

(1)在索贝山岩画族群中,人面像少于符号化的立体人物像;飞鸟走兽爬行动物高于人物像,人面像集中在靠近东平原的第一岩画区域,由东向西,山势由低逐渐走高,符号比率也由东到西逐渐增多,人面像岩画在第一岩画点的画面上,出现了分层,上方有品字符号的人面像上出现了高高的冠,头四周刻画20多条光线;中间人面像相貌似乎与人相近,他并没有头冠;下方的人面像,其四不像的相貌令人费解。这种三层人面像似乎表达古人对天地人事务的掌控,可统称为神面画。同时出现了历史时期的人物画面,如一号山脉五区岩画,出现了具有写实的身穿长袍、头戴裙带帽子、手持箭镞、长蛇缠绕或舞动长蛇的人,而他的对面刻画长方体中一怪异的人形状,是囚禁还是保护不得而知。下方应是供养品。这幅岩画应是青铜铁器时期的产物。

图23.

图24.

(2)C 形龙在岩画中所处地位均与天上的云雨雷闪电相伴,特别是第二号地点的C 形龙,古人制作时带有虔诚之心,打磨的十分精细。与翁牛特旗出土的C 形玉雕龙形制一致,多条龙在岩画中出现,说明古代这里有一定崇龙敬龙的基础。龙的形制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而改变,从时间跨度看,最初纹样由简约到后来变得越来越繁缛;从地域分布看,有据可查的C 形龙均出在西拉沐沦河两岸,制作精细、风格粗犷豪放,到了黄河以南的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雕龙主体含有C 形龙体态,制作精美、出现了麟纹,样式逐渐变得繁缛(见图23,图23 为一组比较图例。从左至右分别为1.索贝山C 形龙岩画;2.距今6500 年~5500 年的赛沁塔拉C 形玉雕龙;3.距今5300 年的凌家滩玉雕龙;4.距今3700年~3100 年的安阳商代武丁时期玉雕龙)。龙是人们想象中的吉祥物,岩画画面中多次出现C 形龙的画面,人把龙形雷闪电当成善神,敬畏精细刻画出来,祈求带来更多的福音。岩画中出现的“且”字不足为奇,它作为生殖崇拜的图腾祈求本部族人丁兴旺,与野兽搏击的壮男多多。

(3)岩画中出现了云、雨、雷、闪电、日、月、星等天上的符号,还有火、山、且等地上的符号,这些现象从古到今,人们经常见到。从这里岩画画面上看,这些具象符号不是随意而为,在画面中起到叙事作用,以往岩画调查中几乎忽略了云雨不规则图形和打雷闪电的精细点线形制,云、雨、雷、闪电与龙在一起显现,是一把双刃剑,即给大地泼洒驱旱的甘露,也在春夏季人受到雷闪电的袭击。在地上人们崇火用火,但火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人类需要火与水雨,岩画中火字符号、雨字符号刻画在尊崇的位置上。

第十五地点一区岩画中28 号星座,刻画形制是19 世纪命名的仙后座,看图规制是夏季3 时,此星座在百公里之南的大黑山也有一组类似图形(见图24,图24 为大黑山不同星座图。1.似现在仙后座星形制岩画 2.索贝山仙后座形制岩画 3.大黑山仙后座岩画体态图示。制图:吴甲才),但它的图规制是冬季晚9 时的状态。它们与周围岩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该在文字没出现前,记述着一段事件。仙后座是一个易认的星座,其五颗最亮星组成一个非常独特的W 形,跟北斗七星相对,中间有北极星。仙后座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88 个现代星座之一,也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公元151 年前列出的48个星座其中的一个。[2]代表着埃塞俄比亚皇后卡西欧佩亚(Cassiopeia)。我们从下图看到三个不同星座图形其基本形制一致。

(4)动物岩画以野生动物为主,主要是羚羊(黄羊)、鹿、虎、牛、马、驼、狼等,羚羊、鹿居多。大体讲,早期岩画作品制作认真,线条沉稳而凝重;晚期作品则风格粗犷,线条健劲,但仍然不乏精美之作。

(5)飞鸟岩画以鹰、燕、猫头鹰为主,有些疑似鸟符号,这些符号与写实的飞鸟在功能上应有所不同,往往在带有叙事的场面中出现,有可能扮演通天达地信鸟的角色。

(6)几何图案在符号中占比较多,尤其是“十”字符号,从刻磨方法和所处画面位置看,不是随意而为,在甲骨文中有作“巫”“甲”之用的,目前未有合理解释。带有富河文化陶器中“Z”字纹、红山文化彩陶波浪旋涡纹、小河沿文化点线指甲纹在岩画中均有出现。此处岩画与甲骨文相类似的符号不完全统计有30余种,①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且、火、雷电、云雨、龙、日、月、星、鸟、蛇、羊、犬、弓箭、不同姿势的人等,这些符号可能有一种本土与外界交流的印记,也反映了本土部族对大自然及生态变化的初步认识。

其次,是年代。古代岩画的分期与断代,一直是国内外岩画学界的一道难题,随着国内外跨学科、宽领域研究成果的深入,上述问题有了改观。

(1)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经过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西辽河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得以建立。②同时,又由于西拉沐伦河流域的古文化遗存有着良好的考古学研究基础,从而使西拉沐伦河两岸古代文物初步具备了形制分类定时代的科学研究依据 。1962 年考古学家年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北部乌尔吉沐伦河东岸富河沟门发掘了山坡建成簸箕形土坎为基础的房址,③有序排列的"灰土圈"达150余个,发掘37 座面积为12-25 平方米北壁一般有4 ~7 个柱洞房址,在这中间发掘出带有“Z”字纹、雨点纹、折线纹的灰陶罐很多,纹饰图样在索贝山岩画中多次出现。在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文化遗存中,曾经发现一批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小型石质和蚌质人面像。④如果把这些人面像与部分岩画中的人面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二者之间在构图创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相同的因素。

(2)岩画是裸露在山体之上的文物,不具备碳十四、光释光等方法测年,目前在我国因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已经建立,只要是古代同类器物,对照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文物形制进行类比即可判断其时代,在我国北方特别是红山文化历史传承有序的地区内,路径较为清晰。为了相互验证不同测年方法,我们采用了国际岩画界通用的科学测试方法,⑤对第二岩画点的C 形龙岩画进行了微腐蚀透视,成功对石英微晶体摩失衰变因子进行了精确测量,刻痕半弧形呈90°角,共提取6 个样本,其长度为220μm,宽度分别是:16.7、17.6、18.5、18.5、18.6、18.8=108.7/6=平均微腐蚀宽度为18.1μm 微腐蚀(macroscopic)样本数据。

依据元代全宁路三处有纪年碑校正曲线微腐蚀系数为 2.8μm/ka(说明:“E”,即 erosion,表示该年代数据为微腐蚀断代结果),测出索贝山C 形龙岩画年代为E=5068 +196/-392,年代范围在5264年~4676 年之间(见图25,图25 位索贝山C 形龙岩画微晶透视测年趋势曲线图。制图:吴甲才),岩画年代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至小河沿文化时期。 其结果衰变因子失散系数与红山后云水纹岩画上限基本一致。[3]

图25.

(3)在岩画分期方面:出现杂乱无章浅划涂鸦的第十五地点一区6 号、8 号岩画,它覆盖了古老的岩画,属于现代伪作。第十五地点五区主体岩画属于铁器时期的风格作品。第十五地点三区岩画应为青铜时期。除了上述C 形龙符号有测年数据和类比标识外,与C 形龙相匹配的岩画,从制作方法到刻磨沟槽颜色包浆、从体态风格到布局格式都有相似性,属于同一时期新石器时代作品。第八地点、第七地点岩画属性标识不明,年代无法确定。

鸣谢:在本次田野调查中,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院长周玉树、内蒙古文物考古所长曹建恩、副所长盖志庸、巴林左旗博物馆馆长李建奎、文管所所长孙英哲等专家学者,给予了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具体参加本次田野考察的人员,先后有巴林左旗文管所所长孙英哲,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周玉树,2016 级、2017 级、2018 级考古文博系硕士研究生赵虹雪、刘斌、道日娜、陈国芳等,另有摄影师李峰,画家吴迪等,也参加了本次岩画考察,未标志图均为赵轶所制。对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注 释:

①可参阅郭沫若,胡厚宣《甲骨文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 年版)、蔡哲茂《甲骨缀合集》(台北: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9 年版)、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5 年版)及瑞士学者塞西莉亚·林德克维斯特《汉字王国》(上海:三联书店2015 年版)等相关著述;

②可参阅田广林《内蒙古赤峰市阴河中下游古代岩画的调查》(载《考古》2004 年第12 期)及中国考古学会编《2002—2015 考古年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2015 年版)等相关著述;

③朱永刚.文化变迁与边缘效应——西辽河流域北系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与研究[J].北京:考古学报,2018.

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 北京:考古,1993.

⑤可参阅澳大利亚学者罗伯特《岩画科学》(印度新德里:雅利安国际图书出版社2015 年版)、吴甲才《内蒙古达茂旗发现匈奴与东胡之战时的阿拉伯战马岩画》(载《中国文物报》2017 年)及吴甲才《中国赤峰地区无轮廓人面像岩画调查及测年方法实验研究》(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历史与考古》2018)等相关著述;

猜你喜欢
岩画符号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观岩画
岩画保护的研究述评
学符号,比多少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符号的由来
中古时代岩画考古学研究座谈会暨靖远吴家川、平川野马滩岩画群考察活动掠影
阴山岩画
岩画系列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