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珍 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 福州 350012
浣熊(Procyon lotor),属于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浣熊属。 分布于美国全境、墨西哥全境、加拿大南部、中美洲大部分地区,经常出现在溪流、湿地、湖泊边活动[1]。 浣熊为中等体型食肉目动物,成年体长40~65 cm,尾长20~40 cm,体重4~10 kg,雄性稍大于雌性[2]。 全身毛色为灰棕色混杂,面部有黑色眼斑[3]。
动物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对受到体内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刺激时的适应性反应[4]。 动物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由于转移、运输、环境改变等许多因素,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主要表现为动物躁动不安、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敏感等。 因此,要给动物提供安静、通风的生活环境,做好日常的清扫和消毒工作。在后续的饲养中记录北美浣熊合笼、打斗等情况。
表1 北美浣熊的应激行为
1.1 引进北美浣熊介绍 2019 年11 月,福州动物园引进2 只北美浣熊,雄熊M、雌熊N。 M 和N 胆小,体况良好。 本文即介绍新引进北美浣熊M 和N对新环境的适应观察和分析。
1.2 饲养环境 现有三个内舍,舍内有供动物攀爬的木制栖架、木箱,设有水槽,兽舍有一个过笼吊门直通活动场。 活动场面积约150 m2,设有水池,提供平台、巢箱、高树等供动物休息。地面铺设石头,玻璃墙顶安装电网,防止动物逃逸。北美浣熊到达动物园后,先单独饲养,待应激反应消除、恢复正常后开始计划合笼群养。
表2 北美浣熊食谱 g/只
2.1 北美浣熊的应激行为 新引进的2 只北美浣熊应激反应较大,其中M 会威吓陌生人,躁动不安;N 则是胆小地趴在笼舍铁网上不动。 北美浣熊的应激行为表现见表1。
2.2 应激反应的基本处理及消除 北美浣熊抵达当天投喂少量苹果、窝窝头、水。 浣熊引进的一个月内,仅允许饲养员进出兽舍,减少陌生人对动物造成干扰、应激。 保证兽舍整洁干净、安静,铺设稻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新引进动物的第1 d,饲养员投喂饲料离开后,浣熊才开始采食。 第2 d,饲养员尝试靠近门口, 但浣熊胆小不愿下来采食, 遂站在3 m开外的的门口观望,30~40 min 后才爬下来采食。 第3 d 投喂食物后, 饲养员站在兽舍门口观察动物采食。 M 爬下来捉泥鳅,半小时后N 才慢慢地靠近采食,浣熊情绪慢慢平静下来。第4 d 饲养员尝试手喂苹果,一是保证动物可以将驱虫药吃掉,二是尝试与动物建立亲和关系。 M 试探性接近饲养员,但N 躲在兽舍角落不靠近,手喂失败,遂分开饲喂驱虫药。驱虫药采用的是史克肠虫清,磨成粉涂抹在苹果上,每只1 粒/d,连喂3 d。 第7 d,2 只北美浣熊基本平静下来, 应激行为基本消失, 行为基本恢复正常。15 d 后,M 适应了新环境,并且不害怕饲养员,N 在20 d 后适应新环境,应激行为消失[5-6]。
2.3 食谱调整 饲喂方式为分次投喂,2 次/d,分别于早上9:00 和下午4:00 投喂。第一个月早上投喂适口性好的饲料,如肉、泥鳅、熟蛋;动物适应了新环境后,调整饲料投喂顺序,早上投喂适口性差的饲料,如地瓜、黄瓜、南瓜,下午投喂适口性好的饲料。因季节不同,也结合应季果蔬略微调整投喂饲料。每只北美浣熊每日食谱见表2。
合笼时间从引进北美浣熊开始算起, 新引进的2 只北美浣熊关在同一间笼舍饲养,一个月后,对隔壁间兽舍的原浣熊逐渐尝试合笼。合笼前,新浣熊隔笼威吓原浣熊, 合笼第一周,2 只新浣熊比较强势、威吓原浣熊,原浣熊躲在高树上不敢下来采食。偶尔发生打斗,扭打后分开,没有发生受伤情况。 于是第一周是将新浣熊与原浣熊分笼投喂, 采食半小时后再合笼,白天合笼,自由进出活动场,夜晚分笼、过夜。 一周后没有伤残情况发生,遂进行全天候合笼,分散、多点投喂食物,浣熊保持一定距离和谐采食。总体而言,浣熊合笼情况较好,未出现严重的受伤、打斗情况。
在引进新动物的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安静;运输笼能防止动物破坏、逃逸,运输笼应当保证通风、防止动物窒息,减少应激行为的产生。在饲养中要细致观察,减少外部环境的刺激,从而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出现应激行为时需积极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应对,保证动物能够恢复正常,适应新环境,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在后续的饲养管理中,根据季节、地域、本土果蔬对动物的食物进行微调。 北美浣熊的活动场地大,浣熊自由活动的空间多,亦有可供攀爬的高树和栖架,追逐时有地方可以躲藏。 本次合笼较为顺利,打斗次数少,合笼较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