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间期体表胃电变化分析

2020-10-15 09:04卞刚王玲玲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健康

卞刚 王玲玲

【摘要】 目的:观察记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消化间期体表胃电参数的变化结果并总结其反应意义。方法:以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观察组且以60例健康成年人类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于消化间期接受体表胃电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差异。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振幅、主频率不稳定系数检测结果上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中胃电节律紊乱者数量为62例(77.5%),其中单纯性胃动过缓者2例(2.5%)、胃动过缓联合胃动过速者60例(75.0%)。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紊乱比例相较于健康人群明显升高,其均存在胃动障碍且多以联合障碍为主,患者体表胃电检查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体表胃电;消化间期;健康

【中图分类号】R4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240-02

前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疾病,其病情具有持续性、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对患者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不良影响[1]。本次研究将观察记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消化間期体表胃电检测结果的具体变化,由此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具体病情并与健康群体相对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由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观察组(60例),其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男性数量(25/60)、女性数量(35/60),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9±5.3)岁。患者入院诉诸症状涵盖上腹部饱胀且不适、烧心恶心等,接受相关辅助检查后均诊断排除器质性疾病类型;此外由健康成年人类为对照组(60例),男性数量(24/60)、女性数量(36/60),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4±5.8)岁。组间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要求,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检查方法

2组对象均于消化间期接受体表胃电检查。护理人员要求患者保持12h的空腹状态,而后使用WCDF-4D型胃电分析仪,依照产品说明书完成相关操作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本次研究中2组对象体表电极定位均位于胃窦点与胃体点。

1.3 观察指标

①每隔6min40s即可统计检查结果中所收录的所有胃电活动信息,取其平均数并计算胃电参数的检查结果;

②平均振幅:计算2组对象6min40s内其胃电压幅值的平均结果;

③胃电节律紊乱率:计算2组对象胃电节律紊乱次数与其总检测中胃电次数的比例;

④主频不稳定系数:计算2组对象胃电检查结果中慢波频率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课题运用SPSS18.0软件对课题数据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均以(±)表述并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取x2检验,最终结果P<0.05则表述双方统计结果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论

2.1 胃电参数检查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振幅、主频率不稳定系数检测结果上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2.2 胃电节律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胃电节律紊乱者数量为62例(77.5%),其中单纯性胃动过缓者2例(2.5%)、胃动过缓联合胃动过速者60例(75.0%)。

3 结语

以健康人群为例,其肠胃运动的生理周期涵盖消化期与消化间期两个部分,其中消化间期时健康人群的胃部呈现出移行性复合运动态势,持续时间为2h且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其中既有不规则的肠胃蠕动,也有规则且感觉强烈的肠胃蠕动,还有不存在肠胃蠕动的时间段。进一步对比健康人群与肠胃疾病人群在肠胃蠕动检查结果上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能有效察觉肠胃疾病患者在消化间期的肠胃蠕动实际情况,对判断患者病情发展、观察患者病情情况等均有较大帮助,也是帮助医生获取患者病情信息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次研究结果中即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消化间期的肠胃蠕动情况进行检查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振幅与主频不稳定系数上与健康人群对照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充分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病发的原因和征象与其消化间期肠胃蠕动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有关研究显示[2-3]:人体胃电节律紊乱的发生原因与其心理因素、精神因素、中枢系统、体内激素等息息相关,是由于患者整体肠胃环境的改变而引发其肠胃蠕动的异常状况。本次研究中相关结果亦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主频率仍然符合健康人群的胃电检查结果标准,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实际病情上并不严重,但仍然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进而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发原因来看,除身体原因以外患者也应当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避免心理不适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状。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紊乱比例相较于健康人群明显升高,其均存在胃动障碍且多以联合障碍为主,患者体表胃电检查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汤净,陈军,谭安萍,et al.体表神经调控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及胃电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8,11(13):16-18.

[2]韩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关系特点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9):42-43.

[3]徐月梅,夏菲珍,史池红,et al.经皮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改善的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7(12):33-35.

猜你喜欢
功能性消化不良健康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
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中医推拿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