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生态曲 建好幸福河

2020-10-15 00:43刘鹏飞
资源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滩区廊道空间规划

刘鹏飞

初秋时节,站在河南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的步道上凭栏眺望,眼前的黄河,天高水阔,满目葱茏,雄浑壮丽的大河风光一览无余,生态秀美的幸福河依稀可见。

一年前,同是秋高气爽、硕果飘香。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黄河,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一系列重大会议密集召开,一连串重大行动在中原大地接连展开。《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印发,提出在全流域率先树立河南标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驶入快车道,空间规划编制、生态廊道建设、湿地公园群建设、生态修复工程、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如火如荼开展……

唱响生态曲,建好幸福河。“我们要在重大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担当作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努力以高质量生态环境造福黄河两岸人民。”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表示。

高位谋划  下好空间规划“先手棋”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的“豆腐腰”部位,河道总长711千米,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千米,是地上“悬河”最突出、历史上决口最多的河段。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的主责部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高位谋划、主动作为,成立工作专班,着力下好空间规划“先手棋”、谋划生态修复“路线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打牢“四梁八柱”。

规划先行,摸清底数是关键。2019年9月下旬,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迅速开展黄河流域多要素生态环境底本调查,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准确掌握了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家底”——耕地230余万亩、林地40万亩、草地2.17万亩、湿地保护区204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155.9万亩……同时,也初步摸清了黄河湿地内各类动植物分布情况,基本弄清了永久基本农田与湿地、自然保护区重叠的区域,为谋划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按照“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高水平规划团队,积极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布局黄河流域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明确黄河滩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形成了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体系。

在空间规划方面,《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成果。目前,已形成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库、14项专题研究报告、国土空间规划文本、图件等一系列成果。规划明确了河南省黄河流域的五大定位,即人水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协同共治的长久安澜保障区、三生和谐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华夏历史文明保护传承核心区、黄河流域开放协作联动中枢区。

在生态廊道建设方面,编制的《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针对黄河中、下游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提出了生态廊道建设的内容、标准、绿化树种选择和景观风貌设计等,为沿黄各市建设堤外“绿廊”、堤内“绿网”、城市“绿芯”的生态廊道提供指导和依据,把沿黄生态廊道打造成为绵延千里的绿色长廊。

在生态修复方面,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专项规划——《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以保护修复黄河生态系统为重点,系统推进全省重要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明确工作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

在滩区治理方面,《黄河滩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规划》将滩区划分为河道行洪控制区、生态保育修复区、生态农业种植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特色村镇综合区5个功能区,提出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黄河滩区安全、保护、利用和治理,构建长久安澜、生态优美、安居乐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滩区。

“下一步,我们将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尽快邀请自然资源部有关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对规划的成果进行论证,争取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告诉记者。

提质升级  生态廊道镶上“绿飘带”

扮靓母亲河,对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打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样板,是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之举。

在今年的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上,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明确提出,要以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坚持试点先行,加强示范引领,全力推进以“百公里生态廊道、千公顷湿地公园群”为重点的试点工程,以点带面构建河南省黄河流域大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格局。

滚滚黄河东流去,百里廊道满眼绿。如今,走在建成的沿黄生态廊道上,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派生态和谐的“山水林田湖草”秀美风光。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最西端,也是黄河流经河南的第一站。境内流长206千米、流域面积9376平方千米,长度和面积均约占全省的1/4。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上,该市投入40亿元,在原来防护堤坝道路和乡村农耕道路基础上,通过加固提升道路,绿化美化沿途景观,治理入河支流,把一个个湿地串联起来,把中心城区与乡村串联起来,把三门峡黄河文化元素串联起来,让黄河融入城市的发展,让绿色生态成为母亲河的裙摆。生态廊道建成后,将大大促进沿黄108千米、21.6万亩湿地整体保护及生态安全。

洛阳市孟津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线,闻名中外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坐落于此。该县按照“一廊一园三组团”的空间布局,在沿黄区域的黄河湿地清退区和小浪底库区周边规划高标准沿黄生态景观防护林7000亩,栽植白皮松、油松、蜀桧等常绿树种和乔灌花合理搭配的绿化组团,形成沿黄生态绿廊。同时,在黄河大堤上的道路加铺彩色沥青,路两侧种植绿植鲜花、铺设草皮,成为人们早晚散步、跑步、骑行的好去处。

走进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八堡村,新修成的由红蓝两色组成的骑行道,在蓝天白云下伸向远方。道边,盛开的花兒随风摇曳,工人正在为新栽植的油松修剪造型,这里的沿黄生态廊道示范段建设已基本完工。

地处黄河南岸的开封市,因黄河泥沙的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在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中,该市规划建设总长21千米,重点凸显“生态修复、保护为先”的理念,因地制宜,注重保留原有的林地湿地坑塘,主要种植泡桐、雪松、柳树、国槐等本地适生的乡土树种,内侧栽植特色小乔木、灌木、花草等,营造错落有致的自然式生态景观。示范带内建设有5米宽的自行车专用道,人行步道及木栈道慢行系统,同时配建小型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自行车驿站等。

据悉,河南目前已在郑州、开封、洛阳、新乡、三门峡、焦作、安阳、濮阳8个省辖市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启动实施18个生态涵养、湿地保护、田园风光、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高效农业等功能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正加速推进,预计年内将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4.7万亩,建设生态廊道373.83千米。

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刷出“高颜值”

“俺这里紧挨黄河边,以前露天矿坑遍布,废弃矿渣乱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通过修复治理,填平废矿坑,清除废矿渣,栽上新树苗,绿水青山又回来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承留镇村镇发展中心主任曹宪松高兴地对记者说。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全省推进的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王保海介绍,该工程总投资约63亿元,涵盖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等5市25个县(市、区),共计52项工程248个子项目,目前,已开工236个子项目。项目实施后,将新增高标准农田2.9万亩,新增林地30.9万亩,新增草地9300亩,新增湿地6500亩,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20.5万亩。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由于长期采矿,河南沿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山体被挖空,植被遭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为此,在大力推进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復试点工程基础上,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以三门峡、洛阳、济源等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为重点,开展矿山生态环境集中整治,把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筑牢黄河两岸生态屏障。

因长期采矿,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度矿坑密布、山体破损,5条黄河一级支流不同程度遭到污染。近年来,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打响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攻坚战,先后封堵521个生产坑口,拆除1.3万个生产生活设施;2017年,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开始有序退出……如今,裸露的山体不见了,条条支流清澈了,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美丽,正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的“标杆”。

记者在洛阳市新安县马行沟矿区采访时发现,那里昔日沟壑纵横、山头寸草不生,如今也是处处绿意盎然。“沟也填住了,变成了水泥路。小块地变成了大块地,荒山整治了以后环境变好了。”马行沟社区居民李红海高兴地说。新安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凡表示,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该县把矿山修复作为生态建设重点,推进废旧矿山植被恢复、产业转型,在已完成治理矿坑56处7000亩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治理力度,让更多废矿山变身绿地林地、花果园。

与此同时,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还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对黄河两侧提取的6万多个问题图斑进行集中整治。目前,全省认定违法图斑7374个、面积2.1万亩,已拆除违法图斑3719个、面积9870亩,正在积极组织复耕复绿。

高效利用  滩区耕地变成“聚宝盆”

收割、搂草、打捆、装车……日前,兰考县黄河滩区试点种植的2.7万亩优质牧草,第一批苜蓿喜获丰收,这片黄河滩区预计每年可产牧草5~6茬,每亩地可增收1000元左右。近年来,该县依托13万亩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在东坝头镇原来2万亩构树种植的基础上,今年种植紫花苜蓿2.7万亩,开辟了一条“引草入滩、草当粮种、草企结合、草畜配套”的黄河滩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乡平原示范区通过打造7万亩国储林基地,实施以万亩桃园、万亩槐园、万亩花海、万亩果蔬为主的“绿滩”工程,让黄河滩披上“绿纱”。当地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改善,每亩地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变为如今的5000多元。如今,平原示范区120平方千米的黄河滩区,满目翠绿,花果飘香。

开封祥符区刘店乡北依黄河,南临黄河大堤,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据了解,该乡2018年引进“万亩菊花扶贫基地项目”,规划种植面积10万亩,打造万亩花海和千亩花园。项目采用“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模式,由政府统一组织,成立农民种植合作社14个,吸纳普通农户和贫困户入社。区域内贫苦户可以土地入股分红,每亩分红不低于800元。

这些都是黄河滩区调整农业结构、耕地实现高效利用的缩影。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滩区土地面积大、地势平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好,是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的传统优势产区,特别是种植紫花苜蓿等多年生饲草,比种植一般农作物减少风沙扬尘80%以上、减少水土流失约90%。

为此,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按照宜湿则湿、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在黄河滩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选取郑州、开封、新乡等基础条件好、地方积极性高的区域,开展黄河滩区耕地高效利用试点,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让滩区耕地变成助推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推进滩区耕地利用方式、促进耕地保护质量和产出效率的新机制、新经验,带动黄河滩区耕地高质量发展。”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大河高歌东赴海,万仞嵩岳立天中。河南自然资源人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大保护、大治理,扛牢扛稳保护黄河的千钧重任,才能使九曲黄河奔腾向前、永不停息,才能使母亲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猜你喜欢
滩区廊道空间规划
最美城市“绿化带”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浅析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工业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
北京市将引风除霾
河南省黄河滩区移民搬迁若干重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