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冬保 王正平 王珑 肖平 陈雯
摘 要:在阐述羊肚菌食用价值以及生长特性的基础上,就江苏省羊肚菌高效种植方法展开探讨,提出在日常生产中与大棚早熟芋头进行连作,有利于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可达3万~4万元/667 m2。
关键词:大棚芋头;羊肚菌;种植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6-0078-01 中圖分类号: S632.3;S646.7 文献标志码: B
芋头为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1年生作物栽培。喜高温湿润、不耐旱、较耐阴,并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水田或旱地均可栽培,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作为防治癌症肿瘤的常用药膳主食。
羊肚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药用真菌和食用菌,也是最昂贵的菌类品种之一。由于其菌盖是一个布满凹陷和棱脊的网状体,形状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护肝等功效。一般2月下旬开始出菇,4月上旬采收结束,属于喜冷凉型食用菌。
1 种植方式
芋头于2月下旬到3月上旬育苗,4月中旬移栽,种植数量为2 500株/667 m2左右,9月上旬即可收获。羊肚菌可在芋头收获后的11月下旬播种,3月上旬即可采收上市。
2 大棚芋头栽培技术要点
2.1 大棚条件
一般选择宽6 m以上、顶高3 m左右、肩高1.5 m以上,保温性好、揭盖膜方便、便于操作的大棚,最好配备滴灌设施。芋头适宜疏松、肥沃的土壤,土质为沙壤土为佳、黏土次之,要求保水效能好。
2.2 播前准备
大棚种植田应进行施肥,秋季(10—11月)可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牛羊粪或脱水猪粪)4 000 kg/m2,深翻细耙捣碎,田间土壤应达到细、碎、平。然后选择健壮、光滑、无病斑的种芋,用25%阿米西达悬浮液 + 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5 min,晾干后待播。
2.3 播种要求
大棚种植采用起垄覆黑膜栽培方式,一是可以预防杂草丛生,二是可以提高地温、保持湿度。播种时一般于2月底、3月初进行育苗,待羊肚菌离田后开始移栽,采用大小行种植,一般大行距90 cm、小行距40 cm,株距40 cm,种植密度2 500株/667 m2左右。
2.4 苗期管理
发棵期时大棚内温度应保持在15 ℃左右,白天开门通风换气,夜间保持密闭保温。发棵期保持田间湿润,根据土壤温度和水分情况5~7 d浇水1次,保证土壤不过干或过湿,以植株不出现缺水症状为宜。芋头喜多肥,为此要采取多次施肥的举措,4叶期用硫基高效复合肥20 kg /667 m2左右,结合田间管理及时去除边荷叶。
2.5 病虫害防治
大棚生产病虫害较少,主要为蛴螬、蚜虫、螨虫。对蛴螬等地下害虫,采用灌水灭虫或毒饵诱杀;蚜虫选用吡虫啉、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喷雾防治;螨虫可加大喷淋防控,用克螨特、虫螨光等药物进行防治。
2.6 结芋期管理
2.6.1 灌好结芋水
在6月中下旬以后视天气情况每隔5~7 d灌溉窨水1次,以保持芋头生长有充足的水分,7—8月高温季节注意适当增加灌水频率。气温高于35 ℃时,最好选择8:00 AM之前或4:00 PM以后灌溉窨水,做到“沟灌窨水、夜灌晨排”,灌水量应达到垄高的50%左右,不可大水漫灌,不可长期淹水,更不可在中午高温期间进行灌水。
2.6.2 通风控温
进入块茎膨大期后,应注意大棚内通风控温。当棚内气温高于25 ℃时,白天将棚门打开,并拆除大棚两侧棚膜以保持通风。在夏季,当日平均气温高于25 ℃、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除通风换气外,大棚外还应及时覆盖遮阳网,防止阳光灼伤芋头叶片。
2.6.3 追施膨大肥
一般在6月中旬芋苗达到7~8叶时,结合培土壅根施肥,如用油菜籽饼或油菜秸秆作为有机肥,有利于防治地下害虫,用量为菜籽饼肥200 kg/667 m2,加施硫酸钾复合肥30~40 kg/667 m2或有机复混肥40~50 kg/667 m2。
2.6.4 培土壅根
结芋期培土要在芋头膨大前进行,一般在7~8叶期(6月中旬左右)结合追施结芋膨大肥,将泥土和肥料覆盖于植株茎部。培土时注意四周均匀,使芋形端正,厚度一般为10~15 cm。
2.7 适期收获
大棚种植方式下,一般在9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收,农户可根据市场行情,逐步采收上市。
3 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
一般在11月下旬,平均温度低于15 ℃开始播种,要求土壤相对持水量达到70%左右。菌种用量为250~300 kg/667 m2(湿重),将菌种捏碎为直径1.0~1.5 cm的菌种块,采取撒播和条播的方式,覆土厚度3~5 cm。一般4个月左右就可以长出子实体,最快90 d左右、最慢5个月左右。
3.2 覆膜
播种后,在畦田覆盖黑色地膜,地膜宽度与畦面一致。每隔20 cm在地膜上扎1个透气孔,直径2~3 cm。将四周压实,以固定、保湿、透气和抑制杂草的生长。
3.3 发菌期管理
在菌丝生长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控制土壤温度不高于20 ℃。播种后7~15 d,当菌床上长满象白霜一样的分生孢子时揭开地膜,放置营养袋1 800~2 500袋/667 m2,湿重0.54 kg/袋,50~60 d后,袋内麦粒变瘪时撤除营养袋。
3.4 催菇期管理
第2年春季温度回升时,当土壤平均温度达到8~10 ℃时揭去地膜,以拉大温差、增加光照刺激和氧气供给;增加湿度,使土壤相对持水量保持在80%~85%,棚内空气湿度为90%~95%。
3.5 出菇期管理
催菇3~5 d后,便可出现白色、明亮的球状原基。此时田间土壤相对持水量保持在80%~85%,棚内空气湿度为85%~92%,温度在5~18 ℃。
3.6 采收加工
当羊肚菌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时,即达到生理成熟,可以采收。采集后应及时晒干或烘干,置于0~2 ℃冷藏保存,干燥过程中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加工后的羊肚菌应立即分级并密封包装,贮藏于低温、干燥、通风处。在羊肚菌贮藏期间随时检查,以防回潮、霉变或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