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柳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茶油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所常见的食用油,茶油的保健效果较好,经常食用对身体有很多好处,油茶籽还可以用于其他的生产,所以说,油茶的经济价值较高。主要对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低产林改造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具体应用所带来的好处,并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对技术的改造和提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油茶;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6-0056-02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志码: B
油茶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胆固醇等疾病具有预防和降低的作用。油茶不仅是保健型食用油,茶壳中也可以提取出活性炭等有用物质,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油茶在我国的栽培时间较久,种植区域也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江西和广西等省(区)是其主要产区。但是很多农户还没有完全掌握丰产栽培技术,对油茶的生长特性也不够了解,所以目前油茶的产量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1.1 培育优良品种
油茶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关键是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培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在选择品种时需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提高油茶产量。同时,苗木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不仅要选择优良品种,更要考虑到优质和高产。在具体种植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育品种,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工作,降低油茶种植中所面临的风险[1]。
1.2 选择造林地
油茶种植对环境要求较高,所以不能选择干旱地区进行种植,油茶树适宜生长的区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确保其正常生长,同时还要远离重工业工厂周围,油茶树种植区域周围环境需要保持绝对清洁,不可以有任何杂物产生,否则对油茶树的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
油茶树的种植可以选择丘陵地区或者是坡度小于25°的山地,特别是在部分退耕区域,需要确保种植区域的充足阳光,尽量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区。此外,土壤的土质也要呈酸性,对油茶树的正常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1.3 油茶林抚育
油茶种植过程中也要重视抚育工作,包括松土、除草、補栽等,通常在每年的5月和8月进行松土和除草,松土深度不宜过深,保持在10 cm左右即可,同时定期为油茶林区域进行除草。如果油茶林出现生长异常或是干枯发黄的幼苗,需要及时拔除,选择其他合适的幼苗进行补栽,提高土地利用率。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需要进行断顶,将顶端多余的部分剪除,对生长较慢、生长质量较差的幼苗也要及时清除,保留生长态势较好的枝条。在修剪枝条过程中,需要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避免侧枝争夺更多养分,导致主枝生长受到阻碍。此外,油茶林的施肥阶段也较为重要,有机肥料施放在油茶林中的时间为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份之间[2]。
油茶林的结果期是油茶价值最高的时期,此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油茶林的抚育工作,避免油茶林经济效益受到损害。油茶林如果出现低产的情况,多半是因为杂草没有及时清除,油茶林成熟以后除草工作量也随之加大,避免过多的杂草吸收土壤中的肥料,阻碍油茶林的正常生长。除草工作通常在夏季展开,可以和松土工作同时进行,将较高的杂草拔掉,较低的杂草可以直接翻入地下。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油茶林一般选择在有坡度的地区栽培,所以还需要做好固定工作,小于15°的坡地选择全垦方式,大于15°的坡地选择带状轮垦方式,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壤流失。除此之外,油茶产量和授粉率也有直接关系,在栽培过程中需要设置引蜂洞,可以满足油茶林授粉的需求。
2 油茶林管理
2.1 施肥
油茶幼苗种植过程中,通常选择灌输营养的方式,也就是施肥,利用肥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幼苗顺利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幼苗培育的第1年不需要施肥,从第2年开始逐渐使用速效氮肥或者复合肥。随着油茶的慢慢生长,施肥量也需要随之增加。施肥过程中,保障水分和肥料同步,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肥料,补充结果时所消耗的水分和养料,提高油茶林对水分和肥料的吸收效率[3]。
2.2 病虫害防治
目前我国油茶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利用药物治疗和生物治疗。
2.2.1 药物治疗方法
应选择合适的农药来消灭对油茶林产生侵蚀的害虫。
2.2.2 生物治疗方法
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对油茶林产生威胁的害虫,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现阶段油茶林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生物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省更多的财力、物力。相关单位和部门也需要提高经营管理力度,改善油茶林种植区域的环境,确保整个林地的健康。此外,还需要做好病苗防御工作,避免使用病苗,对生长异常、生长残缺的苗木进行及时清理。明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时间,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防治。相关单位和部门需要重视预防工作,始终遵循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不断提升油茶林抗病和抗虫害的能力,保证油茶林的正常生长,进而提高油茶产量。
3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3.1 改造原因
3.1.1 缺少优良品种
低产林是指油茶林整体产油量较低,和正常油茶林产量相比差距较大。现阶段我国油茶林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新种植的油茶林,另一部分是原先种植的油茶林。新种植的油茶林属于经济发展下的培植工具,种植速度也比老油茶林的种植速度快,但是在目前的大面积推广中却存在着种植纯度较低的情况,这也让油茶林种植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有的老油茶林主要是采用油籽繁殖方法,同样也会出现优良品种较少的情况。所以说,对油茶低产林改造十分必要,不仅可以改善产量较少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油茶林的生产质量[4]。
3.1.2 改善粗放式管理
从以往的油茶林种植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在种植油茶林过程中,大部分会采用粗放式管理方式,但是油茶树种生长特点较为特殊,在种植初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有些油茶林的生长时间较久,等到完全成熟以后才会进入到丰收期,如果在初期培育阶段没有做好投入工作,对后续的收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种植户的心理很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所以在初期通常不会做太多投入工作,这也导致很多种植户的经营管理方式属于粗放式管理,而且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方式,也导致现阶段油茶林低产现象的出现。
3.1.3 密度分布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低产林的分布不够合理,有的油茶低产林种植密度较大,通風和光照都不够,水分养分的供应也不够充足,幼苗生长条件较差,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有的油茶低产林密度较大,植被之间缝隙较大,防风能力较差,这也导致油茶林产量较低、油茶生产质量偏低[5]。
3.2 低产林改造技术概述
3.2.1 杂枝修剪
通常情况下,出现低产林的原因是生长缓慢和病植株过多,这些植株过多会导致其他正常植株无法正常生长,特别是在密度较大的油茶林中,这一情况会变得更加严重,所以要想提高油茶产量就需要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在具体改造过程中需要及时除掉生病、存活率低的植株,为正常植株提供有利生存空间。如果油茶林种植密度较低,也可以采用补栽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进而达到提高油茶产量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补栽过程中需要对植株的叶子、枝干等进行适当整理和修剪,剪除病枝、虫枝,对油茶林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同时,确保油茶林的正常生长。
3.2.2 及时垦复和除草
提高油茶林产量的有效方法就是利用开垦方法,但是开垦工作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如果在冬季进行开垦的话,开垦深度则需要在30 cm左右;如果是在夏季进行开垦,开垦深度则较浅,一般在10 cm左右即可。
3.2.3 合理施肥
为了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质量,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树种进行培育,做好基础工作以后,结合油茶树的生长情况做好施肥工作,肥料包括磷肥、氮肥、钾肥等,确保油茶林的生态价值[6]。
综上所述,现阶段油茶林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但是在实际种植中存在产量较低的情况,要想有效提高其产量,就需要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低产林产量,进而提升油茶产量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 1 ] 潘丽鹏.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9(7):73-74.
[ 2 ] 廖小强.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略述[J].农业与技术,2019,39(9):76-77.
[ 3 ] 吴国若.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9(6):50.
[ 4 ] 甘心仪.广西隆林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对比试验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 5 ] 詹寿东.油茶器官养分动态及土壤养分对施肥的响应[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 6 ] 姚吉霞.油茶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