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医院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诊断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36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健康女性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检查指标以及尿道内口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r、As和θ分别为(117.31±9.85)°、(130.68±11.74)°和(33.32±4.20)°,均大于对照组的(95.18±8.53)°、(103.75±10.88)°和(16.16±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r、Bs和Mu分别为(3.76±0.87)cm、(4.68±0.91)cm和(1.64±0.56)cm,均长于对照组的(2.53±0.72)cm、(2.66±0.65)cm和(0.74±0.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道内口形成率为86.11%(31/36),大于对照组的11.11%(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盆地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类型,主要是指产妇在产后由于大声咳嗽以及大笑等导致的腹腔压力增加而引发的不自主性溢尿症状[1,2]。通常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在产后早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3]。因此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盆底超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36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8.56±3.71)岁,孕次1~3次,平均(1.93±0.52)次,产次1~3次,平均(1.42±0.25)次。选取同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36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8.85±3.54)岁,孕次1~4次,平均(2.02±0.54)次,产次1~3次,平均(1.40±0.27)次。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选择徐州市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W-C8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为4~10MHz,设置扫查角度85°[4]。在检查之前让患者排空直肠和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指导患者将髋关节保持屈曲和外展状态,然后在超声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将其置于两侧大阴唇间的区域,对患者盆腔内脏器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将耻骨联合后下缘部分作为参考点,沿着从前到后的顺序认真观察患者的直肠、膀胱后壁以及耻骨联合部位,并且对患者的Valsalva动作下图像进行观察[5]。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检查指标以及尿道内口形成情况。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Ar、As和θ分别为(117.31±9.85)°、(130.68±11.74)°和(33.32±4.20)°,均大于对照组的(95.18±8.53)°、(103.75±10.88)°和(16.16±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r、Bs和Mu分别为(3.76±0.87)cm、(4.68±0.91)cm和(1.64±0.56)cm,均长于对照组的(2.53±0.72)cm、(2.66±0.65)cm和(0.74±0.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中有31例有尿道内口形成,形成率为86.11%(31/36);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有尿道内口形成,形成率为11.11%(4/3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20%~50%的妇女在产后均会存在一定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并且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具有升高的趋势,其发病因素包括年龄、肥胖、遗传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多个方面[6]。目前临床关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缺乏统一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盆底超声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临床检查方法,其可以有效降低骨骼对检查视野的干扰,还可以对患者的尿道以及膀胱等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可以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提供可靠支持[7,8]。为了进一步探讨盆底超声在临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诊断价值,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各项超声检查指标以及尿道内口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盆地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表1.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指标情况对比(n=36,±s)
表1.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指标情况对比(n=36,±s)
组别 Ar(°) As(°) θ(°) Br(cm) Bs(cm) Mu(cm)对照组 95.18±8.53 103.75±10.88 16.16±3.24 2.53±0.72 2.66±0.65 0.74±0.43images/BZ_96_214_1886_2303_193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