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的纹饰设计手法

2020-10-15 08:00
文化产业 2020年23期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6)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作为雕塑艺术中的重要分支,技艺精湛、图案造型优美、画面布局新颖,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宋朝的石刻艺术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它继承了唐代的雍容奢华,又兼具浓厚的生活气息,综合了浮雕、圆雕等各种雕刻技艺,展露在世人面前的是更加精美典雅的纹饰,也因此成为了人们探寻纹饰设计传统的重要源泉。

一、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的艺术价值

清道光年间,《安岳县志》记载,墓葬画像石刻始刻于南朝,在唐宋年间达到鼎盛,在明朝时期逐渐衰败。近些年来,在我国出土的宋代墓葬壁画中,发掘成功的墓葬画像较为稀少,大部分保存欠佳或者画面的呈现不够完整,研究者难知其详。在已成功发掘的墓葬画像中,可以窥见其中凝结的石刻艺术,其艺术价值十分深厚,蕴含着独特的思想。同时,宋代的石刻工艺在融入墓葬群落的过程中,也衍生到了正壁绘墓、开凿经文洞等,成为中国古代传统石刻艺术的发展根基。

二、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纹饰设计美学

(一)精美的纹样

精美的纹样是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突出表现。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其纹饰风格逐步摆脱了外来风格的影响,呈现出了本土化的艺术特色,石刻造型艺术中的植物、动物纹饰,更加鲜明生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放空间举办的“宋代石刻艺术”展览中,展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墓葬石刻精品,包括青龙石刻、白虎石刻、二侍填香石刻等等,在石刻画像的衣服、手持的器物上,雕刻了精美的莲纹、饕鬄纹,这些纹饰也展示了两宋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和其中凝练的丧葬习俗(如图1)。

(二)独具一格的图案造型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在造型艺术上呈现独特的造型价值。在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中,石刻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技艺,承载着先人的思想和智慧,更好的展示古人的思想状态和生活面貌。在这些墓室之中,石刻画像石中辅以武士、四神、侍者、妇人启门等。在画像石的图案造型上,通常采用浮雕的形式,其雕工十分精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独特的象征意义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之中,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例如在墓室正壁绘墓主夫妇和男女侍从像,左右两壁绘牛车鞍马,象征着墓室主人在阴间也能够享受在世的尊荣,墓顶绘天象,寓意着“上天庇佑后世子孙”,有祛恶祈福之意。墓道两壁为仪仗鼓吹和神兽既代表对墓室主人的守护,也遵循着地区墓葬壁画的基本规制,象征着等级不能逾越,说明了封建时期艺术和文化的密切连接。

图1 青龙石刻

三、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纹饰设计手法

(一)装饰花纹的分类

1.植物设计纹样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的纹饰表达较为质朴,其色彩十分清淡雅致,在风格上也更加内敛庄重。在纹样的颜色上,具备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点,例如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出土的宋代神台,雕刻工匠绘有繁复的植物纹样,颜色以赭石、土黄、青蓝为主,通过浅灰色调的调和,搭配以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各不同的雕刻技法,使画面的纹饰轮廓清晰、转折明确、茎叶分明。尤其是在花瓣的重叠转折结构处和茎叶的弯曲走向中,可以看出工匠雕刻技艺的精湛。在人物画像石刻的表达上,纹样的厚度与立体感也明显增强,植物纹样的质感较为质朴和写实。

例如在《二侍填香石刻图》中,画面中的香炉状如莲花、花瓣层层叠加,在雕刻中展现流畅感,其雕刻艺术行云流水、骨力追风,同时具备自然植物纹饰的柔美和人工雕刻加工的韵味(如图2)。

图2 二侍填香石刻图局部

2.人物设计纹样

在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侍女和武术是最为常见的人物形象。侍女画像中,通常包含了托盘仕女石刻、持扇仕女石刻、持注子侍女石刻,其造型柔美清丽、婉约优雅,衣袂飘飘,体态十分自然。武士像一般使用了局部阴线刻法,用刚劲粗犷的笔调,略带夸张的细部描绘,表现武士的孔武有力,凛然难犯。这些武士或正立或侧立、背立,形态动作、面部表情各异其趣,人像的形态栩栩如生,脚踏祥云、飘飞帛带,使整个浮雕更增静中有动之感。

惟妙惟肖的侍女形象搭配着孔武有力的武术形象,在阴与柔的对比设计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在人物帽饰、服饰、展陈设计的纹样上,工匠选择有不同的雕刻方法,确保画面各不相同而皆有意趣。

在《二侍填香石刻图》中,有的奉梳妆洒扫,有的侍饮宴起居,有的献歌舞音乐,各有职司,分工明确。她们眉目传情,欲语欲动,为后人展示了宋代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更能感受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这些浮雕精品是研究同类宋墓与宋代社会史珍贵的历史资料,因而能够给予后人宝贵的文化创造经验和源泉。

(二)纹饰设计手法

1.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作为画像石刻造型艺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所进行的艺术加工,通过对纹样特征的提取,能够放大事物的形象特征,时画面的特征更加鲜明,以此提高画像石的装饰效果。例如,在泸州出土的宋墓石刻中,包含着鹿衔花这一特殊的纹饰艺术。鹿又有着“福禄之意”,因此鹿衔花也被作为一种吉祥图案,流行于南北地区之中,从而引发了民间工匠们的创造欲望。在这一图案纹饰之中,寓意着深刻的佛法和仙缘(如图3)。

图3 宋代鹿衔花石刻纹样局部

至今,在泸州博物馆中陈列着的鹿衔花将莲花的花瓣、花型进行夸张和放大,通过千姿百态的花朵,对比形态突出的鹿头,也因而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

2.均衡对称

均衡对称作为现代构图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古人的智慧下得到了深刻的运动。宋代墓葬画像石中的莲花纹、卷草纹、云纹等形式,使画面具备稳定均衡的特性,借助于一种独特的审美构图形式,是平均分配的画面艺术变的更加均衡。例如,在画像石中较为常见的卷草纹,它作为一种有旋涡的植物纹样,随着中间的传播发展到宋朝,具备“形骨架产生渐变、重复排列,其构图均衡和谐以中间化佛为中心对称分布,体现对称的形式美感”。除此之外,具备这种特点的花朵纹饰还包括“皿花”,例如在福建出土的宝瓶图上,便绘制有和莲花纹砖相似的“皿花”。此外,还包括通常镶嵌修砌在墓室和甬道砖层之上的净瓶莲草纹,都运用了均衡对称的方法。

3.阵列

阵列指的是一种序列化的表现手法,它是建立在传统纹饰图案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在宋墓石刻中,吉祥纹样的阵列是对传统纹饰的再塑造,尤其是借助于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和谐。例如,在泸县石桥镇新屋嘴村一号墓出土的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仙人捧龟游莲叶》中对于乌龟龟壳的处理,就选择了阵列的纹饰图案方法,用不同的石块雕刻出乌龟的形态,借用了龟游莲叶的图式,增强画面的生命力。也使得龟游莲叶具备深刻的文化寓意和民族代表性,成为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深具代表性的一个传统纹饰。

除此之外,在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乌古论窝论墓出土龟游莲叶玉饰、上海闵行区梅陇乡南宋张珒墓出土砖刻插屏其中的壁饰展陈,都运用了这种方法,体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寓意(如图4)。

图4 银龟游莲叶纹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的纹饰设计包含着深刻的时代和民族特点。大量出土的宋代石刻文物,如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出土的石刻画像,都展示出了独特的思想信仰、民俗利益和历史文化。同时,宋代墓葬画像石在纹饰设计手法上,吸收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色,逐渐被赋予了崇佛礼佛的审美价值,也在造型艺术形态之中,具备着深层次的艺术内涵。为此,广大艺术行业工作者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发展姿态,去探索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美学规律,为自身的创作积蓄设计灵感和创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