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重庆 400013)
摇钱树座是我国西南地区东汉至六朝时期墓葬中常见的树形器物“摇钱树”的底座。摇钱树通常由青铜树体和陶、石或木质底座两个部分构成,青铜质地树体插于带孔的树座中。由于摇钱树树体轻薄易腐蚀,且易被盗扰,故墓葬中保留完好的较为少见,而陶、石等质地的摇钱树座往往得以幸免。本文仅对重庆地区墓葬中出土的摇钱树座进行类型学分析,如有不当,敬请方家指正。
通过观察,可将重庆地区出土摇钱树座大致分为四类。
甲类:19件。总体呈上小下大的覆斗状,横截面呈梯形,具体可分三型。
A型:13件。单孔,或方或圆。以以下3件为例:2005年丰都镇江屋背后包包M14:31,泥质灰陶,顶面、底面饰有粗绳纹,边长13.8、高8.5厘米(图1-1);01年丰都瓦岗槽M9:39,顶斜面有“延光四年”纪年,边长28、高15.1厘米(图1-2);2005年丰都镇江屋背后包包M14:44,石质,灰黄色,器表饰有斜向刻划纹,长27、宽26、高15.8厘米(图1-3)。
B型:5件。泥质灰陶,单孔,有分级凸起。以以下2件为例,05丰都镇江黄泥巴梁子M13:19,边长13.9、高8.5厘米(图1-5);1999年丰都汇南M22:24,底面边长23.6,上部斜收,高15.6厘米(图1-4)。
图1 甲类摇钱树座
图2 乙类摇钱树座
C型:1件。双孔。2007年丰都镇江砖洞包M4:1,泥质灰陶,顶面长13.2,宽8厘米,底面长14.8、宽9.6厘米,高7.5厘米(图1-6)。
乙类:21件。整体呈上小下大的覆钟型,中空,有合范痕迹。具体可分为四型。
A型:10件。上部圆雕单兽,或羊或狮,均生羽翼,或有仙人骑于其上,下部浮雕各类图案。以2001年奉节赵家湾M5:46为例,泥质橙黄陶,纹饰分栏设为三层,底部第一层饰卷草纹、菱形连线纹;第二层图像有两组,右边一组因为器物残损,只保存一只山羊的上半身,有翼。左边一组为两人,左侧一人高冠,上身前倾;右侧一人长跪于地,头仰朝左侧人,两组纹饰以草叶间隔。左面正中间为西王母,宽袍广袖端坐于龙虎座上,座右为一跪坐侍者。第三层纹饰的上部为一泥塑卷角羊,羊腹贴于座顶,前腿生翼,背上有鞍,鞍上跨坐一人,双手抱持圆柱。羊的腹下是虎吃旱魃的形象,右面的图像不清,似为一条昂首的龙。底部长径36.4、短径27.6、高38.6厘米(图2-1)。
B型:3件。上部圆雕一神兽或卷毛怪,下分栏浮雕几何纹、缠枝纹。以2005年丰都镇江黄泥巴梁子M8:5为例,泥质红陶胎,器表施绿釉,部分呈白色。由圆柱、底座两部分组成。圆柱中空,内残有一截铜树,柱外壁饰有四周凸弦纹。底座分三部分,上部为一神兽,似猪嘴,象身,带翼,鸟形爪,四肢蜷曲呈蹲伏状;中部为山形饰,饰有卷云纹、忍冬纹等;下部饰有三角纹、卷云纹。可见合范痕。柱径4.5-5.2、底径24-24.4、高40.4厘米(图2-2)
C型:6件。中上部圆雕两叠兽,下部浮雕图案。以2005年丰都镇江屋背后包包M12:20为例,泥质红褐胎,器表施黄釉,部分剥落。由圆柱、底座两部分组成。圆柱为椭圆形,中空,柱外壁饰有三周凸弦纹。底座上部为一蟾蜍,呈蹲伏状,中部为一神兽,猪鼻、带翼,四足直立,下部为近圆形底座。可见合范痕。圆柱长径4.8、短径2厘米,底径21.2-22.4厘米,高41.2厘米(图2-3)。
D型:2件。三兽相叠,底部为蹲伏状蟾蜍,中部为一羊,上部或为蟾蜍,座身布满钱纹。以2008年丰都镇江河湾M23:21为例,泥质红陶。由圆柱、底座两部分组成。圆柱为椭圆形,中空。底座底部和顶部为蟾蜍,均呈蹲伏状,中间为一羊。底部兽身饰有钱纹。高35.2厘米(图2-4)。
丙类:4件。整体圆雕单个辟邪或瑞兽,底部或有一长方形板。以2002年万州武陵M3:54;2012年丰都汇南林口M2:77为例。2002年万州武陵M3:54,夹砂黄褐陶,形象为尖爪带翼巨兽,似麒麟,头、身大部残失,仅存头部和四肢,胸前一小狮曲颈后望,背上一圆筒形树座,树干残失,有底板,底板长34、树座高29.6厘米(图3-2);2012年丰都汇南林口M2:77,泥质灰陶。总体为辟邪绕柱。底座为近半圆形薄板。在底座中部偏前位置立一圆柱,可嵌插摇钱树。柱分上下两节,嵌插5朵灵芝。辟邪昂首挺胸,头顾左方,双角竖立,怒目,口大张,舌尖上卷。底座前侧立一山形桩,桩头伏卧一鸱鸮,三爪形足。辟邪背部左侧有卷曲形羽,背上跽座一人,身着右衽长袍,广袖绕膝。辟邪臀有一蟾蜍,弓背,鼓腹,作攀爬状。辟邪前肢下伸出一龙,后肢下伸出一虎,均怒目、嘴大张。摇钱树座通长61、宽42、高61厘米(图3-1)。
丁类:2件(原始资料未见详述)。
盘龙形:1件,1985年忠县涂井M5:62(图4-1);多山形:1件,忠县将军村M135:2(图4-2)。
图3 丙类摇钱树座
从考古发现来看,摇钱树曾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其中以四川、重庆地区居多。重庆地区出土的摇钱树座年代范围从东汉中期到六朝时期,其中绝大多数为东汉晚期。其中甲类延续时间最长,从东汉中期到六朝时期均有出土。其中有明确纪年的有2001年丰都槽房沟M9:39(延光四年)①、1998年万州安全M19:1(模糊不清)②;乙类A型数量最多,共10件,从东汉中期即有出土,但流行下限未到六朝;B型3件树座年代均为东汉晚期;C型5件树座年代为东汉晚期到六朝;D型2件树座年代为东汉晚期。丙类4件树座年代应为东汉晚期至六朝。丁类2件树座造型各异,重庆地区为独例,根据随葬其他器物特征判定其年代仍在东汉中期到六朝这一大的时间范围内。
图4 丁类摇钱树座
【注释】
①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丰都槽房沟墓地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第1821页,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②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万州安全墓地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第561页,科学出版社,2003年。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