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预习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习惯,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效果。虽然预习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却不是所有语文教师都会重视它,大多数语文预习工作的开展都存在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预习工作的开展进行反思。
关键词:语文;预习;教师;课文
所谓“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预先学习新课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预习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习惯,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效果。虽然预习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却不是所有语文教师都会重视它,大多数语文预习工作的开展都存在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预习工作的开展进行反思。
一、 课前预习目的不明确
虽然部分老师每次上新课前都会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的作业,但部分老师只是对学生提出笼统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或是“预习××页”;“读读××课”或是“把××页看一看”,等等。至于怎么看、怎么读,以及看到什么程度、读到什么程度等,都不得而知。要使预习真正起到作用,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自己应该先悟透教材,给学生提出具体、实在的预习目标,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 课前预习内容单一,形式单调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一提起预习课文,大家普遍都认为预习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学会新课中的生字词等。甚至部分老师每次布置预习作业时,也只是要求学生做这两件事情。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往往浮于表面。语文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前,首先要了解教材及学生,明确不同类型课文的学习目标,把握课文的重难点,然后才着手于设计适度的、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乐于预习,爱上预习。例如,在布置学生预习《荷叶圆圆》时,可以设计如下预习作业题:
1. 今天我预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_______,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了_______。
2. 我读了课文,学到了很多生字:
(1)通过利用课文中的拼音,我学会的生字有_______。
(2)通过借助工具书,我学会的生字有_______。
(3)在預习中,我认识的新词有_______。它们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
3. 我认真地读了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我就用符号标出来。
4. 认真朗读课文,我找到许多优美的句子,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我喜欢它的原因是_______。
5. 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
6. 我找到的关于荷叶的资料有_______ 。
7. 我对荷叶的印象是_______。
8. 读了这篇课文,我还弄不明白的问题是_______。
三、 课前预习方法指导不到位
无论做什么事,都讲究方法,方法到位,事情才能高效完成。很多学生预习时感到茫然,预习效果十分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预习的方法,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好习惯。
(一)教给学生符号预习法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不理解的词语、不懂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因此,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符号预习法,让学生的预习变得高效。比如:
(二)教给学生预习的流程
1. 抓住单元主线。在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时,要教会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做到对单元学习内容心中有数。2. 解决自学中的生字词“拦路虎”。每次预习新课,首先要采取符号预习法,把遇到的生字词圈划出来,然后通过查看书上的注解或是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尝试学会这些生字词。3. 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优美词句、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中心思想……4. 对课文的精彩语句形成独到的见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去理解课文,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文章,形成独到的见解,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和表达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比较常用的语句有:“你认为……”“你觉得……”“你能想象出……”“你有什么感想”等等。5. 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会思考、会提出疑问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因此,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多提问题。比如:对课题提出疑问;对字词句提出疑问;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对中心思想提出疑问……总之,处处皆可提出疑问。这样的预习才能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高效,而且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困惑来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四、 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虽然部分语文教师都会布置学生做预习作业,但大都没有具体的检测措施来检查其效果。因此,课前预习都仅仅流于形式。教师要根据预习工作制定相关的措施,使预习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它在语文教学中“前奏曲”的重要作用。
(一)创造机会,展示预习成果
对于在预习中表现积极、认真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在课堂上,教师更要为这些学生多创设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他们预习的结果,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预习的积极性并长久地坚持下去。比如: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时,让认真预习的学生上台写写自己为生字所找到的好朋友;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把自己预习时找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课后将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教室内供同学们阅读、欣赏,等等。
(二)制定预习评价体系
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自觉,要坚持下去,要给学生鼓励,要引进评价机制。比如,引导学生开展“语文预习积分比拼”活动: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 读书读词由家长或者学习伙伴监督并签名。2. 词语的认读、课文的熟读可在早读时间同桌检查,或者课堂上出示,教师作个别检查。3. 疑问和查询由同桌检查或者教师课堂上讲课期间穿插检查。以上表格中的“项目”可灵活变更,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一课一小评,每个单元一个总评。
预习作为学生学习新课的“前奏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并把握正确的方法,带领学生共同走出“预习,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困境,让预习真正地为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作者简介:
黄日红,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