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华刚
【摘要】目的 浅析慢性乙肝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囊括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体质及中医体质进行评估,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以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三种为主,占总人数的68.50%,其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和平质相对较少;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常集中于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3种中医体质;14~40岁年龄段患者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患者较多,在 41~ 60 岁年龄段患者以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慢性乙性肝炎男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见,女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多见。结论 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女性集中于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男性集中于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同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与肝损伤程度有明显关联。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体质;分型;规律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247-02
有相關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具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的患者高达20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高达3.5亿人,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域,每年月1/3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症状,例如肝硬化、严重肝炎、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慢性乙型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范围主要传染病之一,其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病程≥6个月,且病毒未清除彻底,机体内乙肝病毒潜伏或引发肝炎发病[2]。在祖国医学中,慢性乙型肝炎属于“黄疸”、“郁证”、“胁痛”、“虚劳”等范畴中[3-4]。中医体质学是历史悠久的中医理论内容,随着中医体质学不断完善,已有较多学者对不同疾病进行了中医体质研究,其中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体质研究尚少,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体质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囊括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7例,女性63例,年龄14~60岁,平均(46.28±1.83)岁。
1.2 方法
中医体质类型判断标准: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5],依照心理、体型、适应能力、发病等多项内容,将中医体质分为阴虚质、和平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等9个类型。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包含①一般状况:例如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史;②临床诊断:西医与中医诊断;③辅助检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肝功能等;④发病前机体状态:情志、精神状态、大小便状态、饮食、畏寒、畏热、等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 )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体质分布状况
慢性乙型肝炎以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三种为主,占总人数的68.50%,其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和平质相对较少,详见表1:
2.2 中医体质与病情的相关性
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常集中于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3种中医体质,详见表2:
2.3 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的相关性
14~40岁年龄段患者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患者较多,在 41~ 60 岁年龄段患者以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详见表3:
2.4 中医体质与性别的相关性
慢性乙性肝炎男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见,女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多见,详见表4: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对机体内阳气进行抑制,深入脏腑经络、营血,造成肝脏损伤,从而导致湿热蓄积于肝胆。为此,湿热体质人群相对更易患慢性乙型肝炎[6]。肝脏主疏泻,调节情志,若机体肝脏受损,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等情绪,易化火伤阴,因此,情绪郁结的人群更易感染慢性乙型肝炎,通常表现为肝郁脾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抑制,消耗机体正气,气虚质的患者更易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为此,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以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等为主,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
男性多以气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见为主,与其生活方式有关,男性普遍以饮酒过度、进食以肥甘厚味为主,极易滋生痰湿、湿热;女性以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较为常见,女性相对情绪多变,以气血为用。此外,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脏器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会出现较为显著的体制差异。青壮年时期机体发育逐渐完善,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健全,免疫能力相对较高,通常以实证为主;而中老年人群,脏器功能呈退行性状态发展,阴阳平衡失调,正气相对缺失,机体新陈代谢速率降低,免疫力显著降低。
总而言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会导致肝脏功能损伤,并不能以中医体质类型而有进行分辨,仅在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相应的症状。
参考文献
[1]曾金妹,张秀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医药,2019,50(4):83-86.
[2]夏小芳,吴建,娄国强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中医体质与肝组织病理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631-5633.
[3]毛果,蔡光先,陈斌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11):1931-1933.
[4]陈倚天,黄育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病情轻重、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1):53-55.
[5]梁娴,荀运浩,王薇薇等.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2):72-73,83.
[6]徐强,刘凤,范灵芝等.不同免疫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J].中医杂志,2017,58(14):120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