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东 翟少红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分流后的学习适应性,并对研究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剖析,明确大类培养模式下所存在的不足,进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完善大类培养模式,实现专业目标。
关键词:大类分流;财务管理专业;适应性
引言
近两年,大类招生已开始在全国诸多高校中铺开推进并形成一种新常态, 开始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教育创新的尝试,它不同于传统按专业招生,更注重通识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后续的分流培养。正因如此,在大类培养阶段,课程设置很少涉及具体专业的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上在专业分流后才会开展。于是,分流后学生需要快速调整自我的心態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对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就形成了新的挑战。塔里木大学工管类专业2015年开始实施大类培养,历年专业分流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是最大主流。然而由于专业特性,财务管理学生在后期的学习难度与压力较大,学生的适应性如何必将影响其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1]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1.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基于学习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以及大类分流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计,借鉴冯廷勇编制的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从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等五个方面,评价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调查的内容采用了Liken 5点计分法,使用不同的分数代表不同的满意程度,1极不满意、2不满意、3较不满意、4满意、5非常满意。即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较不满意为3分,不满意为2分,极不满意为1分。该量表分数越高说明学习适应性越好。[2]
2.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以大类分流后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运用问卷星答题、纸质问卷发放、访谈等方式,在本校以纸质版问卷的形式发放250份,同时在其他高校发放50份网络问卷,共计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占95.30%。
使用SPSS19软件经过预测、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得到的大类分流后适应性问卷的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及问卷总分的α系数在0.599-0.773之间,总分0.797(见表1-1),说明本论文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动力
专业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够促使其学习行为不断优化发展。专业分流时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专业,但不可避免地,一部分学生会由于家庭、社会及学校的因素选择了财务管理专业。表2-1的统计结果显示,大类分流后财务管理专业80%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比较感兴趣,但仍有将近7%的学生对专业学习没兴趣,从而可能会影响其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课程安排满意度
课程安排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表3-1我们看到,大类分流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不恰当:分流前专业基础课少,导致专业基础薄弱;分流后专业课过于集中,鉴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偏大。此外,会计实训课程特别《财务软件应用》的安排不合理,专业竞赛项目比较少,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无法有效对学生的后期就业提供帮助。
3.教师授课方式满意度
任课老师的技能水平与授课方式、考评机制、上课仪态对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极其重要,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表2-1统计结果显示,将近80%的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授课模式不满意。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少数老师上课无新意,案例较少,缺乏互动环节,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理解;其次,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教师的考评制度,当考评制度得不到认可时,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较高,从而不利于教学秩序的维持及知识的传授;再次,学生会关注老师的仪容仪表,严谨的仪表仪态有利于营造严肃的上课氛围,反之,上课氛围也会混乱一团;最后,任课老师偏于墨守成规,在创新方面有所欠缺,与新时代新方法的应用较少,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专业认知
由表2-1调查结果发现,大类分流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了解本专业培养方案,有将近20%的学生对本专业开设课程不熟悉,且仍有近10%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迷茫,不知道以后自己的就业方向。这些数据说明我校在专业分流时相关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完善,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此将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其职业规划的制定。[3]
5.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态度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表2-2调查结果显示,大类分流后财务管理学生中只有24.24%的学生会课前复习,仅17.05%学生会课后复习。表2-1显示,36.36%的学生对学校目前的学习氛围不满意,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保障。访谈中发现,有21.59%的学生对专业课程教材不太满意,授课老师的主讲内容与教材有出入。此外,有89%的学生认为财务类科技比赛的开设对学习有帮助,能够让学生对练习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专业知识,但目前学校缺乏财经类的专业比赛。
结语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分流时间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导致专业学习时间紧缩,对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造成较大的压力。完善专业教育模式,制定激励机制,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须重新定位学习态度以及对环境因素的要求更高。基于此,我校应完善专业分流制度、增加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改进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资源与专业就业前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课外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小英,《民办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8.
[2]龚雨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机制对学生的影响浅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9):251.
[3]冯廷勇苏缇等,《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J],心理学报,2006(38):762-769.
作者简介
武晓东,(1997.7-),男,湖北省武穴市,本科在读,学生,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