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
小儿肠套叠是儿科的常见疾病,该疾病多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因其不会表达,多数情况下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肿块、便血等情况将孩子送医治疗。但如果未能及时引起家长注意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婴幼儿的生命。相信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肠套叠?它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病因是什么?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检查与诊断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小儿肠套叠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治疗?下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回答。
相关概念分析
医学上将人体内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致使肠道部位内容物通过障碍的现象称为肠套叠,该疾病多发于4个月到10个月龄的婴幼儿中,并且发病较急,在一年四季均有出现,尤其在春末夏初比较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两岁以后该疾病发病人数逐渐降低。常见的发病部位为人体回盲部,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等情况,严重时将危及到婴幼儿的生命。
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扫描人体的器官及患病部位,将其大小、结构和病理学病灶形成医学影像,通过将患病器官的影像与正常状态下的影像做比较判断患者的病情,这种检查方式技术成熟、安全性高,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检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
上文中已经说过该疾病多发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因其不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就需要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重视孩子的反常表现,避免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期。那么小儿肠套叠的症状都有哪些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是婴幼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临床中发现很多家长容易忽视婴幼儿突发性的哭闹、面色发白、腹部翻挺、出汗等情况,如果婴幼儿出现阵发性哭闹、怎么都哄不好、出现频率较高时家长一定要关注其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状,及时送医。
其二是呕吐,一旦患上小儿肠套叠,婴幼儿因为出现肠道堵塞就会影响其消化造成呕吐,吐出的多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时间久了还会出现厌食的情况,也需引起重视。
其三是便血或是出现果酱样大便,临床中发现小儿肠套叠患者出现血便的概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很多家長也是因为该症状将孩子送医治疗。大多数患病婴幼儿在发病6到12小时出现血便的情况,也有部分患儿在发病3到4小时内就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其四是患病婴幼儿的腹部会出现包块,家长可以在孩子两次哭闹的间歇检查其腹部,患病的婴幼儿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产生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会有空虚感,并且肿块会随着肠道移动。
其五是其他症状,如通过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脱水、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因此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以上几种症状时需要及时送医诊断,避免错过治疗。
该疾病的病因是什么?
对于小儿肠套叠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临床中一般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其一是饮食上的变化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肠套叠,尤其是在婴幼儿添加辅食的阶段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幼儿的肠道尚不能立即适应食物的改变;其二是婴幼儿时期回盲部的游动性较常人大,在食物或者是炎症的刺激下也容易出现充血、蠕动等现象,形成肠套叠;其三是遗传因素也会造成小儿肠套叠的产生,尤其是父母患有该疾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其四是先天性的肠管畸形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也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肠套叠;其五是其他因素影响下造成该疾病的产生,如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失调等。
超声检查在该疾病中的应用
小儿肠套叠有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肠型、小肠型、结肠型等多种类型,在临床诊断时主要通过腹部的超声检查和空气灌肠两种方式,本文中主要分析超声检查在该疾病检查中的方法与步骤。检查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是使用低频的探头在患儿的腹部进行常规的检查,观察其是否有病变情况,观察病灶位置。
其次在确定病灶位置后改用高频探头进行纵切和横切面的联合探查,观察并记录小儿肠套叠的部位、形态、大小,根据不同的情况判断后期应该使用何种治疗方式。
最后是使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观察患儿肠套叠包块周围的肠道血流分布情况,观察患儿病灶附近肠管是否出现扩张现象,腹腔以及肠管是否出现积液,记录患儿肠套叠套入部位的大小,通过这些特征性影像来协助医生诊断病情。
如何鉴别诊断小儿肠套叠?
临床中一般建议家长在婴幼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不止、呕吐、果酱样血便时将其送医治疗,在检查过程中腹部触及包块时一般即可确诊,但大多数婴幼儿在送医时缺乏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或是只有1、2个病症,这时就需要采用超声检查以弥补临床诊断的缺陷,辅助医生确诊。
小儿的腹壁较成年人薄,经过检查后会发现患儿的腹部超声影像于横切面上肠套叠包块出现“同心圆”或者是“靶环征”的征象,其中心圆的边缘轮廓多为不规则形状,而外圆则是形成较为宽的环状低回声带;于纵切面上出现“套筒”或是“假肾征”的征象,可以显示套叠的头部及颈部,这些都是较为有代表性的小儿肠套叠表现。而彩色多普勒主要是通患儿病灶部位血流状况判断病情,如套叠时间短则可观察到丰富的彩色血流现象,若观察不到血流信号则需要肠壁是否已经缺血坏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鉴别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时候应区分肠道肿瘤、蛔虫性肠梗阻,这两种疾病与小儿肠套叠的相同之处在于超声检查时也会出现“靶环征”及“假肾征”症状,避免误诊。
如何治疗该疾病?
针对小儿肠套叠的治疗可以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指通过空气灌肠、钡灌肠等方式,这也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治疗方式,也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空气灌肠主要是通过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通过肛门向患儿体内注入气体使肠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其复位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采用非手术治疗未见效果的患者、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患者,这类患者在临床中多怀疑有肠坏死现象以及成人肠套叠患者,在术前注意平衡患者的电解质和脱水症状,禁止食用食物和饮水,合理的给患者的胃肠进行减压,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出现肠坏死现象、肠壁是否出现破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术后注意饮食和休息,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按时复查,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具备着简便快捷、无创伤的优势,其诊断的效率与准确率也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一定要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确诊,避免出现漏诊、错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