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琴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还可以宣传当地传统文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大量的传统节庆活动,但是针对性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彝族火把节研究,其他的传统节庆活动亟待开发。本文通过梳理其他学者的研究,以彝族年为个案分析,提出凉山彝族自治州节庆旅游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彝族年;节庆旅游;凉山彝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9-14-3
1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节庆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节庆旅游开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1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节庆方面的理论研究
赵健伯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1];张涛等以那达慕为例,通过构建民俗节庆原真性、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考察原真性对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影响,从而探讨了原真性和商业化的互动策略[2]。
1.2 传统节庆与其他产业融合研究
童国军等探讨凉山彝族节庆体育的表现形式、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影响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发挥的内隐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发挥节庆体育社会功效的策略[3];张豫鄂在音乐节火热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与节庆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创新方向[4]。
1.3 彝族地区传统节庆活动的个案研究
匡翼云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从场域视角出发,提出办节地点与仪式场所是四川省凉山彝族火把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保持办节地点、仪式场所的相对稳定,延续传统节庆旅游核心场域的场所精神,将有助于推动凉山彝族火把节可持续发展[5]。陈懿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将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对彝族火把节及围绕火把节开展的节庆旅游展开了分析[6]。
从已有的文献研究来看,我国的理论研究越来越丰富,但是研究以论述为主,或是针对某一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旅游节庆开发展开的研究。
2 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旅游特点
2.1 地域性
每个少数民族分布的经纬度不一,地形、气候也不一样。由于受到地理空间限制,各地便出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节庆特色,如苗族新年赶坡会、藏族晒佛节、彝族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和白族的三月街。由于地形地貌分布不同,同一民族的节庆文化习俗也有不同的特色。
2.2 传承性
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习俗往往是经过了长期历史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同时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对于游客来说,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庆活动,可以更好地感受民族文化,增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认知。
2.3 参与性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好客,对传统节庆活动的参与性很强,节庆活动能满足游客参与性需要。例如,传统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近几年,很多地区对传统那达慕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加入了类似自驾骑行、旅游摄影展、书画展等活动,丰富形式的同时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
3 典型的彝族传统节庆活动——彝族年简介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彝族年像汉族的春节一样,是一年中最喜气、最令人向往的节日,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在每年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美姑、昭觉、甘洛、喜德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
4 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以彝族年为个案
彝族年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2017年11月20日为彝族年,截至当天16:00的统计数据显示,凉山彝族自治州共接待游客16.44万人次,自驾车1.27万辆,实现旅游收入6 003.18万元。
4.1 优势
4.1.1 彝族年历史悠久,保存性好。彝族年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动。汉文献关于彝族年的最早记载是唐代。南诏时期骠信《星回节》有“不觉岁月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的记载。五代《玉溪編事》也记载有:“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之星回节。”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年习俗保存良好。
4.1.2 活动类型丰富,吸引性强。彝族年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于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既有如跳火绳、爬油杆、打陀螺、赛马、斗牛、摔跤、蹲斗、磨儿秋、藤秋和射箭等风格独特的各种竞技项目,又有“坨坨肉”、米酒糍粑、坛坛酒、泡水酒和酒茶等美食,还有杀过年猪、烧肉敬祖灵、拜年等民俗节庆流程,本身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年俗有很大不同,对于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4.1.3 具有代表性和保护性。彝族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代表性,凉山彝族自治州在2011年就获批了彝族年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彝族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4.1.4 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县有11个,很多都是彝族聚居区,在国家、当地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贫困地区兴建了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了道路交通,为当地节庆旅游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1.5 区域中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聚集地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有彝族民俗旅游资源外,还有适宜康养的气候,螺髻山、泸山、泸沽湖为代表的自然风光,红色长文化和享誉中外的西昌航天城,“嫦娥奔月”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种旅游资源组合进一步丰富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节庆旅游产品。
4.2 劣势
4.2.1 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需要进行整体的策划和设计、全方位的宣传。但目前彝族年整体形象宣传不够,宣传力度有待提升、宣传缺乏主题性,宣传范围仅局限于四川省内和周边城市,彝族年的节庆知名度还需不断扩大。
4.2.2 相关人才缺乏。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和推广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支持。涼山彝族自治州已经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升从业人员的水平,但是针对性的节庆策划专业人才、文化类专业人才、营销类专业人才还较为缺乏。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
4.3 机会
4.3.1 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文化旅游的扶持。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财税优惠、金融优惠、经费优惠等相关扶持政策。同时,为了给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提出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从推出惠民措施、丰富产品供给、发展夜间经济、提升旅游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及严格市场监管等9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着力供需两端,激发居民文旅消费的潜力。
4.3.2 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尤为重要。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各个地方政府对当地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十三五”期间,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全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同时在战略布局中提出带动文化旅游发展,发挥好藏、彝、羌等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等民族文化展示和民族文化活动作用。
4.3.3 游客对于文化旅游的热衷。近年来,游客对于文化旅游的热衷度日益提升。特别是2018年以来,文化和旅游融合逐步走向深入,游客对于文旅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在马蜂窝旅游网发布的《旅游账单2.0:全球旅游消费报告2019》中,对国人在全球范围内的旅游消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显示文化旅游深受游客喜爱,成为新的旅游趋势。传统节庆活动文化性很强,可以对游客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4.4 威胁
4.4.1 与彝族的火把节相比,彝族年的吸引力较小。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火把节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390.69万人次,同比增长3%。其中,一日游客304.4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过夜游客86.24万人次,同比增长7.65%;旅游收入18.87亿元,同比增长23.01%;自驾车15.43万辆。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收入,彝族年都落后于火把节。
4.4.2 其他类型节庆活动引起游客分流。彝族年节庆发展面临着凉山彝族自治州同区域节庆资源(如火把节、元宵节、祭龙节等)及省内知名少数民族节庆(嘉绒藏族风情节、九寨沟民俗风情月等)的竞争与挑战。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年的节庆旅游开发必须突出特色,并进行全方位宣传与策划。
4.4.3 游客需求不断变化。随着各个地方推出文化旅游产品来丰富旅游市场,各个地方的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产品开始更加多元、新颖,游客对于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层次更是日益高级化。彝族年传统节庆旅游活动必须注重自身特色,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节庆产品,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5 凉山彝族自治州传统节庆旅游发展对策
5.1 打造节庆旅游品牌
少数民族传统旅游节庆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打造节庆文化旅游品牌,品牌节庆活动对于游客来说会有特定的影响力,会吸引游客参与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挥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和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的目标。而要想打造节庆品牌,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政府要重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在传统节庆活动开发过程中要做到有序的计划和整体的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凉山彝族自治州形成了悠久的民族风情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在开发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旅游时,必须做到凸显地方与少数民族文化双重特色,在深入挖掘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当地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旅游活动,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7]。同时,在传统节庆活动的打造中做到在保持本身民俗文化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内容,以激发游客的兴趣。
5.2 加强文化产业、节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彝族最大的聚集地,彝族传统节庆文化保存好,但是依然面临周边乃至全国其他地方少数民族节庆旅游的激烈竞争,除了需要挖掘和宣传自身文化以外,人才队伍是传统节庆旅游发展的保证,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决定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首先需要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基础培训,使其认识到节庆旅游开发对于当地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其服务素养和技能;其次需要提高旅游管理者的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引进高校专业人才和学习其他地方节庆旅游成功经验,为自己打造具有专业文化、民俗节庆知识、合格技能的节庆旅游人才队伍。
5.3 利用多样化营销手段进行推广
由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传统节日知名度低,市场吸引力不足,造成知晓和参与的游客人数有限。因此,彝族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需要树立市场意识,要选择合适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既需要采用传统媒介进行宣传,也可以运用微信、微博、淘宝、抖音等自媒体社交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达到有效宣传彝族传统节庆活动的目的,让更多人了解彝族传统节庆活动,达到既宣传彝族文化又吸引游客的目的[8]。
参考文献
[1]赵健伯.探析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模式的开发[J].改革与开放,2018(2):137-138.
[2]张涛,李玺,温慧君.民俗节庆原真性对游客体验的影响研究:以那达慕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6):192-197.
[3]童国军,侯鸿辉.人类学视阈下凉山彝族节庆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18(10):106-109.
[4]张豫鄂.定位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节庆创新方向[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8.
[5]匡翼云.场域视角下传统节庆旅游的可持续性探讨: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J].农村经济,2018(4):94-98.
[6]陈懿.民族地区节庆旅游现状分析: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旅游纵览,2018(5):57.
[7]范建华.论节庆文化与节庆产业[J].学术探索,2011(2):105-111.
[8]李玉臻.从边缘到中心:旅游背景下民族传统节日转型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J].学术论坛,2009(2):96-9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