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14 02:4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2期
关键词:罗非班内径左心室

陈 通

(本溪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心肌梗死不仅病情发展快,起病急,若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一定威胁,此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与残疾率。临床中,多选择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此方法可及时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情况。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处于复合状态,实施此方法治疗后易发生微循环障碍、远端血管栓塞情况,这会降低治疗效果,增加医疗费用,影响患者治疗情绪[1-2]。所以,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及时开展相对应治疗,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替罗非班是血小板抑制剂,可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可减少血管栓塞发生率。因此,本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选择替罗非班进行配合治疗,并观察此药物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数字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2个小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51例。

常规组: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为48~80岁,平均年龄(62.65±1.70)岁。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为48~79岁,平均年龄(62.51±1.7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者;②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③疾病发作到就诊时间低于12 h;④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超过26 mmol/L。排除标准:①并发恶性肿瘤者;②研究中途退出者;③有语言与听力障碍者;④对药物过敏者;⑤患有出血性疾病者;⑥脑血管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施造影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呲格雷治疗。阿司匹林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300 mg,氯呲格雷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600 mg。

常规组: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前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再给予药物剂量0.15 μg/min,持续泵注36 h。研究组: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再给予药物剂量0.15 μg/min,持续泵注36 h。

对所有患者防治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300 mg,治疗时间为30 d。

术后4 h,抽选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查,采用全血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诱导剂二磷酸腺苷,剂量为10 μmol/L,花生四烯酸剂量为0.5 mmol/L,胶原剂量为2 μg/mL。

1.4 观察指标 评估治疗后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观察应用不同诱导剂血小板聚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标情况。观察术后患者机体是否有不适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如不同诱导剂血小板聚集、左心室功能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如TIMI血流分级、不适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的对比 两组在TIMI血流分级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应用不同诱导剂血小板聚集情况的对比 常规组: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1.24±0.13)%,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0.17±0.14)%,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率(11.96±0.56)%。观察组: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0.74±0.10)%,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0.07±0.09)%,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率(8.83±0.32)%。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胶原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指标情况的对比 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5.72±3.2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62±4.22)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5.62±1.92)mm。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4.21±4.0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6.72±3.87)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0.71±1.69)mm;两组患者在左心室功能指标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常规组:心绞痛4(7.84%),心功能不全3(5.88%),再次梗死1例(1.96%),心源性死亡1例(1.96%),总发生率为17.64%。观察组:心绞痛1例(1.96%),心功能不全1例(1.96%),再次梗死0例(0%),心源性死亡0例(0%),总发生率为3.92%;两组患者在不适反应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再次梗死以及心源性死亡的总发生率3.92%低于常规组(1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n(%)]

3 讨论

在人们饮食紊乱以及工作压力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增多。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快,起病急,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选择正确、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3-4]。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组织细胞血流循环情况,减少心功能再次受损,降低机体不适。有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存在血栓,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术会导致血栓脱落,使远端微循环出现栓塞情况,这样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诱发其他不适反应。为保证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效果,及时开展抗血小板活性、抗凝治疗,降低血栓栓塞情况,可有效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效果,并治疗安全性更高[5-6]。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中断纤维蛋白原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减少血小板和受损内皮细胞的黏附性,从而实现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通过相关文献得知: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既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又可改善机体微循环,降低远端栓塞发生率[8-10]。

替罗非班属于短效高选择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药物进入体内5 min即可发挥药效,停药3~4 h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特别适宜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有相关研究称: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保证预后效果,改善机体微循环障碍情况[11]。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替罗非班针对血栓面积大,负荷较重的情况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应用替罗非班药物的时机、药物剂量、用药途径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有着紧密联系[12]。

替罗非班采用静脉给药10~30 min后,血药浓度会处于巅峰期间,起效时间较慢,所达到药物浓度较低,静脉给药无法到达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这样会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冠状动脉内局部应用替罗非班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可得知,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注射替罗非班,效果更加理想。此外,此次研究结果也说明,替罗非班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而且药效发挥快,药效在给药2~3 h消失,可避免过度血小板治疗而导致机体出血,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这符合临床需求。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后应用替罗非班效果理想,不仅可调节心肌再灌注,控制血小板聚集,提高心室功能,而且可降低相关不安全事件发生其结果符合临床需求。

猜你喜欢
罗非班内径左心室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