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分析

2020-10-14 11:45郭燕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血瘀原发性气血

郭燕军

张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甘肃张掖 734000

原发性痛经又被称为功能性痛经, 是指女性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所出现的下腹部坠胀和疼痛感, 患者常伴有恶心、乏力和头晕等症状,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 因此,须选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 该次研究选取 2016 年 3 月—2019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98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原发性痛经应用温针灸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98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9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28 岁,年龄最小18 岁,平均年龄为(23.72±1.25)岁;病程 1~8 年,平均病程为(5.14±1.58)年;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亏虚型共15 例,气滞血瘀型共11 例,寒凝血瘀型共9 例,血热瘀结型共14 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大30 岁, 年龄最小20 岁, 平均年龄为(23.58±1.38)岁;病程 1~9 年,平均病程为(5.54±1.23)年;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亏虚型共14 例, 气滞血瘀型共13例,寒凝血瘀型共10 例,血热瘀结型共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较性。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④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禁忌证的患者;②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③继发性痛经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⑥恐惧针灸者;⑦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方式, 口服布洛芬缓释片,剂量为 0.4 g/次,3 次/d,服药时间为月经前 1 周开始至月经结束,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可适当调整药物服用剂量[4]。

对观察组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具体的治疗流程为:选用一次性针灸针、25 g 艾条、一次性医用无菌棉签和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针灸针的规格为0.25 mm×40 mm。 根据中医针灸有关标准和要求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先引导患者排空小便,随后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使用一次性医用无菌棉签蘸医用酒精对患者的穴位皮肤进行消毒,主穴选取患者的三阴交穴、合谷穴、关元穴和子宫穴。针对气血亏虚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加用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针对寒凝血瘀型患者加膈俞穴和命门穴,针对血热瘀结型患者加大椎穴和血海穴。 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加肝俞穴、太冲穴和次髎穴,使用针灸针快速进针,遵照从轻到重和从慢到快的原则依次对以上穴位进行针刺,以局部感到酸、麻、胀、痛等针刺反应为宜,在对腹部穴位施针时,以针进入到腹直肌为宜,留针时间为30 min,在留针期间行针10 min/次,并辅助艾灸,将纯艾段插于毫针尾部,将纯艾段点燃,并不断补充纯艾段,直至针灸治疗结束为止,同时使用艾条,灸子宫穴和次髎穴各10 min。针灸治疗的时间为月经前1 周开始至月经结束。 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3 个月经周期的治疗[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和疼痛情况。 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为: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未出现不适症状, 且维持时间>3 个月经周期;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疼痛可忍受,无需使用止痛药;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得到好转甚至恶化,疼痛程度未减轻,需要继续使用止痛药。 疼痛情况的评定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总分为1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评定标准为:①评分为1~3 分即轻度疼痛; ②评分为4~6 分即中度疼痛; ③评分为7分~10 分即重度疼痛[6-9]。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22 例、 有效17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79.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 33 例、有效14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 95.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outcom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疼痛情况

对照组患者共出现37 例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共8例、重度疼痛共4 例,疼痛比为24.5%;观察组患者共出现46 例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共2 例、重度疼痛共1 例,疼痛比为6.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痛经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 指女性在月经前、中或后期所出现的下腹部坠胀疼痛感,常伴有其他症状,例如头晕和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昏厥,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0]。 临床将痛经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其中继发性痛经存在器质性病变, 主要发作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子宫腺肌症等。 原发性痛经不属于器质性病变,又被称为功能性痛经,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等特点,常呈现出痉挛性疼痛,且伴随乏力、恶心呕吐、腰腿酸痛和头晕头痛等其他症状, 诱发因素较多, 与子宫发育情况、子宫屈曲、精神因素和体质因素等有关。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西医和中医治疗方式对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其中西医主要采取药物治疗, 药物种类繁多, 效果各有不同。 中医主要采取针灸治疗,易操作,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11]。

在中医领域,将原发性痛经归纳为“经行腹痛”的范畴,具有虚实之分,一般临床上将发生在经后或经将净时的痛经纳于虚证, 而将发生在行经前或行经初的痛经纳于实证。 中医认为痛经原因是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虚弱、冲任失调和胞宫失养,子宫为痛经病位所在,治疗以调养子宫冲任和补养气血为主, 治疗原则是行气止痛和祛瘀通络。 中医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将原发性痛经分为气血虚弱型、寒凝血瘀型、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和气滞血瘀型等症型, 其认为气滞血瘀型痛经和寒凝血瘀型痛经均可影响冲任子宫冲。

温针灸具有调节气血、 疏通经脉以及调和阴阳平衡的功效,通过针刺相应穴位,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对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效果。 中医认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可通络温经和驱寒聚阳, 艾叶可止血暖宫和理气通经。 温针灸治疗的操作较为简便,治疗费用低,止痛效果极佳且复发率低, 可避免止痛药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该研究中选取三阴交穴、合谷穴、关元穴、子宫穴、命门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等,其中三阴交穴和关元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中医认为刺激三阴交穴可起到健脾利湿、补益肝肾和安神助眠的作用;关元穴主治痛经,针刺其联合次髎穴可增强调经止痛的效果,起到行血止痛、健脾除湿和通经活络的作用; 针刺子宫穴具有理气和血和调经止带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针刺该穴位可达到补养气血、调理经血和健脾益胃的目的;针刺膈俞穴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针刺命门穴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配合艾灸治疗,可达到通络温经和行气止痛的目的[12]。

该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布洛芬缓释片口服治疗, 观察组应用温针灸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79.6%,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比为6.1%,低于对照组的24.5%(P<0.05),提示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究其原因,针灸配合艾灸治疗,可调节患者的气血、疏通患者的脉络,从而取得行气止痛和活血调经的效果。 李秀霞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4%,高于对照组的66.7%,表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更好,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猜你喜欢
血瘀原发性气血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话说血瘀证
“搓手”可充盈气血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