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竹平
寿宁县医院外科,福建宁德 355500
混合痔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 在肛肠科的疾病构成比中占约87.30%[1]。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据有关研究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接受非手术疗法对混合痔进行治疗的患者比例超过了64%,而在国外非手术治疗的应用比例超过了90%,医疗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临床中多使用套扎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混合痔的传统治疗手段为外剥内扎术,在临床当中被广泛使用,但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缓慢,且复发率较高[2]。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被逐渐推广应用于混合痔的临床治疗当中[3]。 该文选取 2018 年 3 月—2019 年 3 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0 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0 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5 例。 其中常规组男女比例为 10/5;年龄 22~63 岁,平均年龄(44.72±4.31)岁;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3.46±1.32)年。 实验组男女比例为 8/7; 年龄 23~64 岁, 平均年龄(44.59±4.83)岁;病程 2~6 年,平均病程(3.57±1.28)年。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该次研究通过该院伦理标准委员会的相关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 经诊断患者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学组修订的《痔诊治暂行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 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肛门疾病患者, 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
常规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手术流程:患者取截石位,行腰腧穴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使用钳夹外痔组织边缘,于周边作V 型分离切口,使用7 号丝线对内痔进行结扎,而后将多余皮赘剪除,以同法将其他痔核切除,电凝止血,行常规缝合包扎,做好相应的并发症防治措施。
实验组采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联合外剥内扎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流程:患者侧卧,对患者直肠与肛管部位行常规消毒,将齿状线与内痔块暴露,将负压吸引头与吸引器连接后, 使用自动套扎器对患者黏膜及黏膜组织进行套扎,利用负压将组织吸入枪管内,在负压值处于0.08~0.10 MPa 时将负压口松开,释放套扎组织,而后采用外痔切除术将混合痔切除,以常规结尾处理,做好相应的并发症防治措施。
对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手术及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24 h 以及术后排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10 分制,分值越高,痛感越强。 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进行统计记录。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并发症包括尿潴留、肛门疼痛以及切缘水肿。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手术时长、 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恢复情况比较()Table1 Comparions of surgery and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恢复情况比较()Table1 Comparions of surgery and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
实验组术后24 h 以及术后排便的VAS 评分低于常规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ons of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and postoperative pain dur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表2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ons of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and postoperative pain dur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组别 术后24 h(分)术后排便(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d)实验组(n=15)常规组(n=15)t 值P 值3.68±1.29 6.33±2.77 3.359 0.002 3.42±1.47 6.54±3.34 3.311 0.003 10.11±2.32 12.72±3.69 2.319 0.028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组低33.33%, 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 混合痔的发病率较高, 可达50%以上[5],在湖南、四川等嗜辣地区该病症的发病率还会进一步上升[6]。 混合痔的发病机制还未统一,学术界中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分别为静脉曲张学说以及肛垫下移学说[7],其中肛垫下移学说在 1975 年由Thomson 首次提出,在当前是最受支持的学说[8]。 肛垫下移学说认为混合痔的治疗关键在于修复下移肛垫[9]。
表3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n(%)]
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能够对患者的外痔以及内痔进行有效处理,操作简易,且治疗效果明显[10],但同样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以及患者恢复时间长等缺点[11],且在对痔核进行剥离时,未对肛垫进行保护,还会对肛垫造成破坏,导致患者肛门的精细控便能力下降,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失禁、肛门渗漏等情况[12]。 在该次研究中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的常规组患者手术时长、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长于应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联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的实验组, 术中出血量多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是由传统痔疮套扎器改良发展而来的[13],该器械的弹力较好且耐用性强, 能够借助负压对内痔进行有效结扎, 能够有效减小手术造成的创面, 消除痔核脱垂症状,并降低肛管静息压,且不会对肛垫产生破坏,降低了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对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14]。 该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术后24 h 以及术后排便的VAS 评分低于常规组, 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组低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胡迪波[15]的研究结果中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多于观察组, 术后24 h 和术后排便的疼痛VAS 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31.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胡迪波的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说明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联合外剥内扎术能够对患者身体恢复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更高的手术安全性,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联合外剥内扎术能够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的病情,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