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晴 孟繁泽
摘 要:本文通过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视角,探讨乡村应如何推进厕所革命以推动乡村振兴。所谓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就是“以党为中心、政府重点参与、村民自治组织为中坚、村民为主体、社会其他力量为辅助”[1]。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基础是多元和平等,多个利益主体协同解决改厕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各个参与主体的地位平等。在厕所改造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有效开展协商以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通过运用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规范,对农村厕所改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和管制,达到农户厕所改造上多方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厕所革命;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协商合作
一、前言
厕所革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厕所进行改造的举措,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和环境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厕所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到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城市近郊区和其他环境容量小的村庄加快推进卫生厕所建设,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其他地区依据当地情况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努力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2018年颁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3]。 厕所革命这一政策,由中央引领,从省到乡镇的政府层层负责,村委村干部宣传落实,社会单位提供技术.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攻坚作用,鼓励发挥村民的积极性。而在厕所革命政策的落地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发挥着裁决、协调等重大作用。
二、研究意义
(一)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传统厕所具有脏、乱、差的特点,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更好地解决了异味和粪污处理的问题,同时改善粪污直接排放带来的土地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而实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提升文明素质。新式厕所中采用水冲式厕所代替过去利用生活用水冲厕,给农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提高厕所的整洁度,如厕的卫生更为讲究。新式厕所配套修建围墙和门,改变过去如厕面面相觑的状况,整体提升村民的现代文明素养。
(三)实现乡村振兴。所谓“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是一项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通过改善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来改变农民的卫生文明和乡村的居住环境。增加乡村吸引外界资金、就业岗位的机会,逐步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和走向致富的道路。
三、葛牌镇和三里镇“厕所革命”推行现状
(一)改厕基本流程。葛牌镇和三里镇两地均采用双瓮漏斗式的无害化卫生厕所作为改厕的统一标准。廁所改造的大体流程是:农户以自愿为原则向地方申请厕所改造后领取基层政府提供的部分建材,村内组织群众学习厕所改造的相关技术;农户改造完成后等待政府验收;验收合格后财政将发放补助,而不合格者则继续整改,直至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补助资金。
(二)宣传工作。改厕工作的宣传工作集中为基层政府和村干部负责,采用村民集体学习和负责人与户主一对一宣传的方式让村民了解改厕工作的流程与意义。有条件的地区优先进行改厕工作并作为改厕试点,让公众了解改厕的实际效益,引发其他村庄的学习模仿。其中葛牌镇的G沟近年来顺应乡村旅游发展的浪潮,该村早在2018年颁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前曾对部分农户的厕所进行整改,在2018年政策出台后全村完成了厕所改造,目前成为改厕模范村,吸引其他村领导干部前往学习。
(三)改厕主体。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厕所改造的实施主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村民自身为改造主体,另一种是由施工队统一改造。前者为村民在领取厕所改造的材料后,村内组织改厕的学习,村民在了解改造的过程和掌握改厕的技术后,自行进行施工。而后者大多由于村内的劳动力缺乏,成年男性外出到县城务工且返乡次数少,村内大部分为缺乏施工经验的妇女和行动不便的老人。
(四)项目资金。农户以自愿为原则参与厕所无害化改造,在“厕所革命”的财政补贴方面,政府为每家改厕的农户总共提供二千元的资金补助,其中包括双瓮发酵罐、沙子等各种改厕建材在内,折合八百元,剩余的一千二百元补助款可在上级政府验收合格之后获得。两千元是基础改厕费用,基本能完成厕所无害化的建造和围墙的修建,但不包括厕所门、排气扇等其他额外设施的费用。
(五)后期管理。农户厕所的后期维护责任主要由村民自身承担。在粪污清理方面,分为农户自行处理和排污管道两种方式。自掏型的粪污清理模式适合地形相对崎岖,村民有小面积种植粮食的村庄类型;排污管道的粪污清理模式则适合地势相对平坦,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整体排污量大的村庄。另外,农户的厕所在冬季会出现厕所下水道结冰的问题,而改厕工程中并没有涉及相关的防冻技术,其对策是村民亲自挑热水将结冰处融化后使用。
四、厕所改造推行中的困境
(一)厕所改造推进速度存在地区差异。落实农户厕所改造的政策后,各乡镇的无害化厕所覆盖率有明显的提升,接入自来水并使用水冲式厕所,在卫生方面与过去相比有进一步的改善,异味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从改厕完成率来看,有产业基础或经济相对富裕地区的改厕推进速度快。积极落实政府的相关工作,甚至有部分农户在厕所改造政策颁布前便已自行开展改厕相关工作,因此无害化厕所完成率较高。但在相对贫困的村庄,村民落实改厕政策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民知晓厕所改造的政策,并且获得政府提供的改厕材料,但缺乏行动的积极性,改厕工作停滞不前。
(二)群众协商沟通渠道少。基层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条件确定统一改厕模式,每村按照统一标准落实改厕规划。对于地势相对平缓以及居住集中的村落,如三里镇的F村,统一的改厕模式在策划、施工和后期管理上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在自然条件相对苛刻的村落,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和土层浅薄,无法使双瓮发酵罐完全填埋进土壤,进而影响粪污的发酵过程,无法达到无害化排放的效果。若在厕所原址采用其他技术修建无害化厕所,则成本将超出政府补助的2000元建造费用,而超额的部分则由村民承担。面对自然条件与厕所改造条件冲突的情况,群众能与基层政府协商沟通的途径少,主要通过上访的方式和村委会这一中间环节与政府交流。但是村委会代表群众利益的协商力量薄弱,从资金方面和话语权方面来看,村委会的力量都不足于基层政府,因此在工作环节中村委会更多充当协助基层政府办事的作用,而没有发挥实质性的协商功能。
(三)厕所改造项目资金筹集渠道单一。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通过行政规划能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到民生工程建设之中,政府对政策的规划情况直接影响工程的效果。三里镇F村的农户厕所改造基本上完成任务,但同期修建的全村大型排污管网工程在进入修建主管道阶段,由于上级政府财政资助不足导致工程停滞。农户新式厕所无法配套排污管网,使村民不仅仍旧依靠传统的清理方式,而且加剧了粪污清理难度。
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排污工程,其资金需求量大,大型基础工程的资金支持一般由基层政府承担,而基层政府的资金由上级政府支持。修建大型基础工程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由政府承担,而社会力量参与薄弱,缺乏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自筹的资金作为补充,一旦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受阻便直接影响工程的开展。单一主体承担民生基础工程建设,需要有精准的资金预算能力和灵活的资金运转能力,否则容易出现断点式项目。
(四)群众参与改厕积极性低。厕所改造落实中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是造成群众参与积极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乡村无害化厕所的修建的参与主体是基层政府人员、村干部和群众。由于激励机制作用的对象不同,呈现出主动和被动两大群体——基层政府和村干部属于主动的一方,而群众大多为被动的一方。基层干部的工作与政绩考核制度挂钩,计划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其升迁与收入状况,该制度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工作人员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该激励机制仅仅单方面作用于体制内的群体,缺乏相应的激励来动员村民主动参与到厕所无害化改造之中。
对于村民来说过去习惯于使用传统厕所,因此无害化厕所给他们带来整洁卫生的环境和快捷便利的如厕体验等优点并不能起到极大的刺激作用。村民更在乎的是先自己出部分资金建造厕所,政府最后是否能发放补助以及什么时候能发放补助。贫困户更是对这种“先建后补”的模式而感到担忧,甚至成为他们拒绝改厕的主要原因。
所以容易出现基层领导干部与群众双方的参与意识不同步、行动力度不对等的现象,从而导致在厕所无害化推进过程中,村民的行动配合度低的局面。
五、对策建议
针对厕所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从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视角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随着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思想价值呈现复杂化趋势,利益诉求走向多元化,公共政策的落实已不能按照总体性社会时期由政府包办一切的模式治理社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顺应了中国社会转型,并作为中国基层自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而多主体协商则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重要方式。所以,厕所无害化改造的参与主体不仅是政府和群众两大主体,还应当加大企业、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比重,以多主体协商治理的方式激发各个主体的参与热情。
1.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厕所无害化改造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基层党组织严格依照党的规章制度开展乡村厕所改造工作,工作过程中积聚党员的智慧,凝聚党员力量。其次党基层组织领导社区协商治理。党组织引导社区开展协商的议题、内容和过程,社区认真听取群众对无害化厕所改造的意见、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以及无害化厕所建成后的问题。及时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修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协商的内容和过程及时向群众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为群众参与社区协商提供前提[4]。
2、借助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和村委会促进厕所无害化改造的开展。村民自治机构代表群众的整体利益,是联系群众和政府的纽带。将村委会的工具理性转变为价值理性,实现村委会代表利益与基层政府进行协商、博弈和自治的功能。鼓励乡村中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为乡村厕所改造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5],同时宣传无害化厕所的必要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厕所改造,减少改厕过程中思想上的阻力。
3.政府做好厕所改造中的牵头作用。(1)完善信息双向传达系统。打破传统信息获得的不对等、决策过程中的话语失落问题,尊重每个主体的声音,给每个主体提供平等参与机会[6]。首先,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基层政府利用人民群众广为接受的宣传方式让村民了解到厕所无害化改造政策的初衷、政策实施的过程以及政策目标,营造出改厕的氛围。其次,建立完善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如传统的上访制度、在线政务服务中心等途径,结合现代通讯、互联网等技术为群众开拓多种信息沟通渠道。通过有效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新型的沟通途径,引导他们使用现代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使上层了解群众的动态需要,为群众提供最及时、最需要的服务,实现服务的供给与群众的需求相协调。(2)科学编制规划。首先,基层政府提升科学规划能力,制定实施方案前先实地了解存在政策推行的阻力,收集民情,减少政策执行过程中与实际状况的偏差。在项目评估时做好充分的资金预算,增强政策落实的连续性,避免断点式工程的出现。其次,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补、以工代赈等其他多种方式与先建后补相结合,减缓部分村民对先建后补方式所产生经济上的压力。(3)增加资金筹集途径。改变由上级政府发放资金的单一资金来源方式。基层政府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发展相关产业,如乡村旅游业、开办农家乐等,以经济利益驱动厕所改造和卫生文明建设。基层政府可通过与村干部协商,动员有能力的村庄以自筹资金的方式修建难度较大的工程。(4)明确工作责任。政府内部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协调部门内的工作分配,防止出现责任空白或责任交叉的现象。岗位调动时做好工作的衔接,及时监督项目的进展状况,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4.创新农户厕所后期管理方式。“日常管护以农户自管为主、社会管护为辅[7]”,建立乡村公益组织,统一负责厕所的粪污清理工作、厕所及排污系统的维护工作,同时监管未及时抽取粪液以及在抽取粪液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乡村公共事务管理的效率。
5.引导企业参与乡村厕所无害化改造。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角色,同时企业也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借助政府这一平台,企业参与厕所改造项目的投标,政府依据公平的原则从竞争的企业当中选择实际效益最高的企业承接改厕项目。在社会治理中引进企业进行参与,精简政府职能,改变全能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与效果。
(二)发展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中的协商合作。不同主体将自身的需求上升为协商议题,在协商、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对话的方式不是命令式,也不是上达下施式,而是就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平等的地位上,把问题摆出来,互相听取彼此意见,求同存异、互相包容,达成共识[8],有效解决改厕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群众作为改厕主体又是作为受益主体,更应当听取群众的意见,村干部及时主动了解农户在改厕中的困境,与基层政府反映相关问题,共同克服难题。
(三)加强厕所改造中的制度化支撑。(1)加强改厕流程上的制度化建设。质量依据标准严格把关。厕所改造过程遵守统一的改厕标准,根据改厕标准对每户厕所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者按标准重新整改。(2)完善多协商合作中的制度化支撑。协商改厕相关议题时,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过程都应该以规范的方式进行,对协商结果及时进行公开,保障各方的知情权,方便其他主体实施监督,提高协商治理的制度化。
六、总结
综上所述,厕所改造牵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需要有党组织的领导、政府牵头、群众参与、社会力量协同。对蓝田县三里镇和葛牌镇的改厕工作从整体改厕流程、宣传工作、改厕主体、改厕资金和后期维护工作进行了考察,不同的村庄因为经济基础不一样造成改厕阻力的不同。部分自然条件苛刻的地区需要多主体进一步协商解决方案;项目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容易导致工程中断;群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单一,且对群众的需求回应弱,造成群众呈现被动的参与状态。针对厕所改造中所处出现的问题,仍需继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机制。激发更多主体参与到农村厕所改造当中,改变单一主体治理的模式,特别是实现村委会的价值理性,提高群众参与厕所改造的热情与主动承担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以协商合作联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逐步激发社会各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增强群众参与公共政策的责任感。注重协商的过程、规则、程序及协商结果的公开、评估、监督和反馈,由协商治理的“工具理性”转变为“价值理性”[9],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慧瑶,李长健.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风险防范研究[J].农业经济,2019(03):6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331958.htm,2018-10-20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7.htm,2018-02-20
[4] 张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6期:85-86
[5] 張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6期:85-86
[6] 王红梅.社会治理如何实现多元协商共治[J].人民论坛,2019(13):90
[7] 夏治中,徐鹏越,冯凯立.推进“厕所革命” 建设美丽长垣[J].人大建设,2019(03):47.
[8] 霍映.试论基层协商民主如何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J].青年时代.2019年34期:109
[9] 霍映.试论基层协商民主如何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J].青年时代.2019年34期:109
作者简介:王晓晴(1998.12-),女,汉,广东东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届社会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学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