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测度与分析

2020-10-13 14:27张雯雯许正环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依存度争端进出口

张雯雯,许正环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1 问题提出与相关研究

随着全球一体化贸易程度不断加深,全球产业链大生产使得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进而深度关联于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渠道,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对大部分国家而言,进出口贸易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美贸易形势日益复杂化、贸易争端强度持续上升,正逐渐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美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特征,因此,中美贸易依存度和贸易争端水平均会造成进出口总额的变化,并对中美宏观经济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开放性不断加深的场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需要内部结构的均衡和外部环境的平稳。一方面,稳定的贸易环境离不开贸易环境的高度对接,外部环境的平稳能够显著控制经济的不确定性,保持关税、制度和利率的稳定;另一方面,中国内部的经济均衡在外部环境动荡的背景下很难实现,不同经济间均衡互补性的高低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长期特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将相关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相结合,以保证动态交互过程中我国的产品始终保持市场有效性。而美国国内多年来形成的产业空心化特征已经严重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动摇了美国的经济基础,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抬头促使贸易争端的产生,但这一争端并非不可避免;在国家协调机制下完成对话,从而动态分析贸易争端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中国内部的产业结构改革,更有利于美国的产业中心回归进程。基于上述背景,分析中美贸易争端对进出口贸易的历史影响和未来变化趋势,对中国制定贸易争端的应对策略和政策实施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这是中国经济崛起与中国产业逐步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持续发挥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产业价值链上移的外在表现。王俊等[1]基于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量化分析中国对美制造业出口的贸易利益,并按照不同的产业部门分别进行测算。整体而言,中国制造业部门在11年间对美出口贸易利益并未得到实质性增长,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附加值高于技术密集型。苏理梅等[2]通过倍差法分析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会拉低我国的出口产品质量。许光建等[3]基于关税变化分析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动,认为对美出口贸易的影响在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较小。林斐婷[4]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方法,通过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发现在高技术制造业中,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分工,贸易利得低。谢建国等[5]采用基于分类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美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认为中美两国在全球市场的出口互补性仍然大于竞争性。

实际上,国外学者也注意到了中美贸易争端的逐步衍生和发展。Chen Wen[6]指出,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国际贸易中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角色,通过制造业和进出口的比较优势,正逐渐改变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而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美国将面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挑战,由于双方在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区别,未来必将伴随贸易争端与摩擦。Hufbauer等[7]深入研究了中美贸易关系史,特别是聚焦于2000—2010年这十年中国际贸易的变化发现,尽管全球贸易协定已经尽可能平衡各方利益,让各国的国际贸易处于相对公平的环境之下,但由于“反倾销”“贸易保护”等情况的存在,仍会造成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随着时间不断累积,将发展成较为剧烈的贸易争端。Maggi等[8]研究中指明了中美贸易争端的核心原因,并构建了一个包含多方谈判和不完全可验证信息的贸易协定模型。研究认为,即便是贸易双方处于贸易均衡状态,也有可能发生贸易争端,但解决方式也是多元化的,在政府对话的解决模式下,贸易争端双方更有利于实现贸易协定,而在国际法院裁定的解决模式下,双方政府的分歧有可能加剧。

纵观上述研究不难发现,贸易争端的核心原因在于贸易双方是否能够达成双赢局面下的贸易平衡,而观察进出口份额则成为衡量贸易争端的量化视角。现有理论与实践经验已表明,贸易争端与进出口份额之间应当存在因果关系,但相关研究不足。本文借鉴Maggi和Staiger分析框架中采用的最优区制理论,以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处理原始数据时间序列来观察变量间局部因果关系的存在性问题,以期为中国应对不断升温的贸易争端提供政策依据。

2 中美贸易争端与贸易依赖分析

2.1 贸易争端数量

在多国贸易模型中,无法达成贸易平衡则一定会出现贸易顺逆差,逆差国会在贸易逆差基础上建立种种贸易壁垒,例如关税保护、反倾销调查或反补贴调查。自中国凭借较低的用工成本成为世界工厂以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就日益增多,大多数调查都通过课税而结束。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保护本土企业进出口贸易环境稳定性成为了政府的主要目标,中国的对外话语权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已经大幅冲击世界原有格局和利益分配结果。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贸易争端的模式进行应对,根据1996—2019年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数据统计,中国1995—2018年产生的摩擦争端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态势,如图1所示。

图1 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争端数量

图1结果显示,中国自2002年加入WTO后,贸易争端数量在2002—2006年保持在60件以下。这一阶段的情况说明,世界经济需要中国这一人口大国的参与,通过部分制造业转移,西方发达国家享受到了产业附加值上升的红利,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属于“蜜月期”。但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扩散,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各国产业发展受挫,但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抗风险能力和产业链完整性,让西方一些国家意识到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个别西方国家为给本国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腾出时间,选择挑起贸易争端以减少外部风险冲击。2010年作为贸易争端断崖式下降的一个节点,部分国家出于改善就业和重塑经济结构的目的,重新选择与中国展开合作,利用进出口恢复经济发展,因此该年度中国的贸易争端数量大幅下降。但2010年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个别国家“黑天鹅”事件频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复辟,民粹主义携裹经济策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从2010年开始针对中国的单向贸易争端开始快速上升,至2017年首次突破100件。

2.2 贸易依存水平

图2 中美贸易依存度变动情况

各国间的贸易依存度表现了双方的经济合作深化程度,在宏观数据上采用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刻画。而贸易往来过程中,本国贸易依存度的上升代表了对外产品需求的上升,本国的产业与外部的合作关系持续深入,他国对本国的依存度上升则代表了本国在对外贸易中参与程度的上升。中美两国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源于1995—201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在2002—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快速上升,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点,此时中国作为典型的进出口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对美出口的规模上升带动了贸易份额的上升,从而快速拉动了经济增长,考虑到在贸易争端分析中给出的结果,中美两国在这一阶段仍处于贸易的“蜜月期”,外部需求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未设限,中国享受到了WTO规则下自由贸易的帮助,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发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对外贸易粘性同时发生了快速上升,由于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需求,中国让渡了大量剩余价值以促进本国内部制造业的技术发展,这也与中国地方政府的“GDP”发展观念直接联系。大量的“市场换技术”案例,虽然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市场规模,但也被迫提高了对外技术粘性。因此,需要构建粘性马尔科夫隐形区制模型对此进行预测分析。

3 中美贸易争端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3.1 实证模型

本文采用粘性隐形马尔科夫区制模型作为中美贸易变动的预测模型,由于进出口贸易分布符合狄利克雷(Dirichlet)分布形式,故可以进一步构建以Dirichlet随机过程的VAR分布假设模型,即D-VAR模型,其公式设定如下:

其中,βs,st代表区制为j时的截距项和系数,βs,st、j∈(-∞,+∞)。如公式(2)所示,St代表服区制状态,状态的出现频次服从多项式分布,向量πSt-1表示状态转移的概率。上述服区制可能涉及的参数分布假设如下:

β.,j~N(μ,∑),j=1,…,∞

(3)

σ2j=Inv-Gamma(c0,d0),j=1,…,∞

(4)

γ~stick-breaking(η)

(5)

(6)

参数的分布设定(3)-(6)中,α,γ,η,κ均为超参数,根据D-VAR模型的设定,当且仅当参数分布(3)中大于0时表示变量间存在正向的因果关系。本文引入贸易争端指数(TAI),该指数采用贸易争端数量与份额以上贸易事件的比例计算;同时分别采用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份额(I)和出口份额(E)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进出口水平的内在影响。

3.2 数据说明

由于万得数据库(WIND)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A)对2018年的贸易争端数量统计并不一致,因此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观测期设为1995年6月至2017年6月,除贸易争端数量的累计值来自于美国国籍贸易委员会数据库外,其余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万得(WIND)数据库。

3.3 实证结果

根据上文构造的D-VAR模型,首先分析贸易争端冲击对中国GDP、美国GDP和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图3的结果表明,贸易争端与中美GDP发展间存在正向关系,与中国GDP的正向关联大约为1.46(短横线),与美国GDP的正向关系大约为0.6(点虚线),这一点符合经济逻辑,由于贸易争端数量的增多代表了贸易数量的增多,故在统计层面可以观察到GDP水平与贸易争端的同步上升。其次,贸易争端对经济影响实质上是负面的,在图3中(实线)可以看到贸易争端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处于x轴下方,这是由于贸易争端对中国GDP的促进显著强于对美国GDP的促进作用而导致的,该结果说明,贸易争端显著降低了中美双方的贸易依存度,该影响不仅具备持续性,而且接近-0.1的量级,从总体经济层面来看影响巨大。

图3 贸易争端对中美GDP及依存度的影响

进一步将贸易争端对中国出口规模的影响绘制在图4中。图4中的实线即为主效应线。在进行了一系列区制转换处理后,贸易争端对中国出口规模的影响处于x轴下方,即影响效应显著为负值,1995—2009年期间效应值大约维持在-0.07上下,并在2010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达到了-0.11,在2011—2017年间保持在-0.10的水平。上述研究结果有如下经济学解释:一方面,贸易争端对中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贸易争端事件显著降低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份额,由于美国的课税和贸易保护策略,中国只能被迫降低部分出口规模。另一方面,贸易争端对中国出口的作用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贸易争端事件的负面影响一旦形成,会造成中国出口市场的长期下滑态势,这一点与上文的分析一致。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总体滑落,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在2010年的下滑印证了中国进出口整体受挫的情况。

图4 贸易争端对中国出口规模的影响

图5 贸易争端对中国进口规模的影响

最后,本文将贸易争端对中国进口规模的影响绘制在图5中。图5中的实线即为主效应线,不同于图4中显著为负值的情况,贸易争端对中国进口的影响长期位于x轴上,即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仅在2008—2010年间发生了小幅波动。对此有如下经济学解释:由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作为世界工厂的特殊性质,承担了大量密集劳动成本的工作,这也代表了中国的进口规模存在长期稳定性,贸易争端的影响难以深入作用,仅仅在2008年后全球经济出现整体波动时才会对应产生波动情况,波动的方向与实践中的表现一致,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发动贸易保护措施以维持本国产业的稳定性,中国的进口份额有所下滑。而2010年前后,发达国家希望利用中国的发展势能,为本国经济进行赋能发展,贸易争端的影响反而高于x轴,形成了一定的推动。总的来看,中美贸易争端会单向影响中国的出口份额,但不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口份额,而是通过贸易争端的强度变化间接影响中国出口份额,这一影响的渠道是隐性的。

4 结 论

通过运用中美贸易依存度、贸易争端案件数和贸易争端频率构建了中美贸易争端指数。同时以粘性隐形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为基础的分层Dirichlet随机过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

(1)在1995—2017年的观测期内,存在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单向因果关系;中美贸易争端会单向影响中国的出口份额,但不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口份额,而是通过贸易争端的强度变化间接影响中国出口份额。

(2)在2002—2008年阶段,美国对中国依存度的趋势与中国的变动趋势类似,但区别在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不仅没有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反而进一步拉伸至2%以上,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美国跨国企业集团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将大量低端制造工作转移至中国,仅在本国保留了大量科技研发工作,随着2008年前后美国跨国集团的全球生产链建成,产业依存度的提升不可避免。同时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也遭遇了严重的瓶颈,由于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对外需求已经出现了大幅萎缩,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条件和回旋韧性均不如中国,这导致了美国的经济复苏强烈依赖于中国市场,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也需要持续提升。

(3)在2008年后,随着中国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排斥,贸易争端的出现让中国开始了产业结构转型的进程,一方面,中国实施的贸易结构转型是为了解决前一阶段遗留下的无效GDP、冗余GDP;另一方面,结构转型也是应对贸易争端的无奈之举,中国需要增强产业的独立自主特征,利用大量的科学研发投入降低对外贸易粘性。

5 结 语

总之,解决贸易争端应该从多方入手,实现更具发展价值的贸易平衡,对此提出以下两点思考:

第一,把握好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平衡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在内需与外需的处理上采取更为均衡的手段。中美贸易争端实质上并非一方的经济和谐,而是双方发展和经济趋势所导致的互补性问题。对中国而言,以往的出口导向性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拉动作用开始下降,内部产业结构的欠规范化也逐渐显现,为了保持与世界经济的持续合作,中国需要进一步调整内部产业结构,通过维护国际标准、遵守产权保护规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姿态,高度克制地处理贸易争端,尽可能降低诱发贸易争端的机会。

第二,中国企业在中国进入WTO的过程中,逐步从模仿者转变为竞争者,从竞争者转变为引领者,但对于WTO规则的掌握仍然有所欠缺,对此,中国企业应进一步熟悉WTO争端的解决机制并熟练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在贸易争端发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WTO规则保护企业切身利益,以国际公认的措施实现企业的和平发展,彰显中国企业的国际风范,为解决贸易争端提供助力。其次,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品牌战略,通过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的比较优势,形成个性鲜明的产品供应,在国际上掌握一定话语权,这才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根本途径。最后,中国企业仍要坚持走出去的战略,这不仅是对他国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也是开拓企业市场、增加企业利润的有效途径。不能因为贸易争端而丧失发展动力,而是需要利用贸易争端弘扬中国声量,以中国企业的优势产品打动全世界消费者。

猜你喜欢
依存度争端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将超六成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