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乌拉街聚落空间模式的影响

2020-10-12 14:15朱少华朱璇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少华 朱璇

摘要:乌拉街满族镇是满族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的说法。乌拉街也是满族乌拉部海西女贞部落旧址,满族先辈在松花江沿岸建立部落,沿河而居的生活习俗让乌拉镇得以传承。因此,乌拉镇无论是在满族历史研究还是中国传统民居方面都有着极大研究价值。

关键词:乌拉街;聚落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融合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受其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形式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地处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因属于自发性形成的、具有美学特点的组织形式,它具有民族地域性,民族习惯,地方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至此产生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乌拉街满族镇于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 吉林乌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存在形式

满族乌拉镇迄今为止,现存历史文化遗迹,各个级别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众多,建筑主要是沿袭旧时满族民居的建造手法,是吉林省现存的历史古镇之一,留下的多数为前清时期满族建筑。乌拉街通过对乌拉古城、“三府”以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吸引了许多对满族历史感兴趣的国内外学者和各方游客。

1.1 民俗风情

满族自古便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在长期的岁月打磨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迄今为止,满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俗文化、起居文化等到仍然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以起居文化为例,在满族传统文化风俗中,有三怪:一曰“窗户纸糊在外”,这是在寒冷天气中满族人为保存窗户纸的特殊手法;二曰“养完孩子吊起来”,该民俗是源于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这一习俗;三曰“大姑娘叼烟袋”,这也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为御寒而形成的特殊生活习惯。在现代生活中,乌拉街的空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技术手段的影响,但是乌拉街的百姓仍然居住在具有满族特色的房屋之中。由此可见,满族先辈的生活方式以代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并对现代满族人民的生活有着一系列的影响。

1.2 宗教风俗

由于乌拉镇特殊的历史地位,满族的建筑艺术、饮食、起居、休闲、信仰等习俗在乌拉镇基本保存完好,尤其是对于萨满文化的保存和延续,更是被称为研究满族萨满文化的“活化石”。萨满是满族人民和神灵沟通的桥梁,他们以此方式向天宇传达心愿和要求,因此满族先辈们信奉萨满,渴求平安顺遂、风调雨顺。

从萨满文化里我们不仅仅能看到满族人的信仰,还能看到通过一系列萨满活动传承下来的满族文化,其中包括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对民族图案的粗犷排布等。

2 乌拉街聚落空间的组成与形态

2.1 点状空间形态

中国自古便崇尚“中”,以点为核心构建空间的观念由此演变而来。以一山、一草、一木、一池为主的向心建造法则在中国沿用千年,乌拉古镇从选址到建设都体现了屮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即《周礼考工记》制及风水理论。乌拉古城选址受风水理论的影响,位于三面环山、一面涉水的第二松花江畔。而《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乌拉古镇依照《考工记》制建设,形态为方形,由内到外三圈城墙,东南西北各开一门,城内一条主要的南北向道路为古镇轴线。继而,整个古镇的聚落形态呈现为方形点状形态。

2.2 线状空间形态

乌拉街是整体呈十字形线性分布,城内有三条南北向街道,东西向分别为胡同。以“十字街”为中心的城市布局,城内为乌拉镇的核心区域,城西遍布商铺、集市,成为贸易中心。城外被规划成为汉人居住区,街道纵横交错,线性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乌拉街的平面布局纵横交错,这也是受《考工记》所影响的北方常见的聚落布局形态,街道布局中呈现的方格网道路,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涵盖了中国千年的秩序美和几何美。

2.3 面状空间形态

“面”状空间在表达中具有明显的封闭性特点,在设置时,边界主要为河流、城墙,他们均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来建造空间。内部划分为很多领域空问,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功能,各个功能相互配合服务于人们生活,使得乌拉聚落的双城得到发展、共同繁荣。

3 非物质文化在乌拉街空间中的表达

乌拉古镇的形制基本保留、传承了明代的空间系统结构,参照紫禁城的同心圆结构向外辐射,就此形成了乌拉古城的如今形制。

3.1 空间的营造

均衡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特点,而在满族传统建筑中,均衡之美也是满族古代建筑形式的一基本美学特征。除此之外,中轴线与中心点的对称方式也是符合满族美学的重要一点,作为室内装饰使用的满族枕头顶刺绣、幔帐套都符合这些审美特点。另外,满族艺术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建筑建造中显得尤为突出。从乌拉街的建筑外形形制可以看出,满族先民受自然形制影响的条件下,仍然能够使建筑保持良好的均衡之感。

3.2 色彩的表达

满族在长期以来形成的艺术审美里,对色彩的感受和变化受到民族习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观。

在满族人看来,蓝色源于他们对于蓝天的崇拜,代表自然景色、山河人物,象征著永恒、坚贞和忠诚,繁荣、美好与气魄。因此蓝色无论是在日常服饰还是室内装饰中,都是较为常见的颜色。另外,由于满族源于东北苦寒地区,常年处于寒冷条件下,白色也是他们最为崇尚的颜色,这代表着圣洁和尊贵。常被用于祭祀和重大庆典活动使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颜色象征的意义有所变化,满族的妇女们便常常使用刺绣和剪纸的方式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这种现象是源于世代生息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

4 乌拉街空间建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城市的发展即将带动老街的更新,吉林市周围的城市发展或多或少的带动了乌拉街的发展。这种现状使得吉林政府加快了对“三府”和乌拉街旧址的维修工程,期间完整保留了萨满舞专业表演、鹰猎习俗表演、满族剪纸、满族说部表演等专业表演队伍。乌拉街镇也在现有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上大力发展有关民俗文化,力争将乌拉镇打造成为既符合现代审美特征,又能够蕴含民族文化内涵的小镇。但总的来说保护利用乌拉镇的历史资源和旅游资源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支持、统一。

满族乌拉街镇完整保存满族民俗和萨满文化,历史建筑虽然损毁严重但布局仍然长期保存了下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非物质文化对乌拉街的空间建设有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乌拉街聚落空间中应更多参考传统样式,利用现代审美正确取舍,最终形成符合现代文化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霍治民,黄志欣,张智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满族民居为例[J].居舍,2019(27):96-97.

[2]蔡淼. 重构碎片化的历史建筑风貌[D]. 东北师范大学.

[3]徐艳文.满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采[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8(01):50-53.

[4]于倩.浅析乌拉街的建筑保护[J].现代园艺,2018(22):86-87.

[5]关斯宁. 基于满族文化特色下的当代北方民居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