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聪楠
摘 要:本文以探索如何提升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为研究目的,以位于河南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3所高校的550名农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农村大学生的常见挫折类型、抗挫折能力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有效对策
我国现有大学生4000万人左右,农村大学生占比60%左右。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期,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致使城乡教育处于长期不均衡状态。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大学生离开家乡来到陌生城市,生活环境、文化差异等原因致使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比城市学生大。近年来,农村大学生因各类挫折问题导致校园极端恶性事件频发,关键原因是其抗挫折能力差。大学阶段是多数农村大学生最后一个全日制教育阶段,故高校应重视对农村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研究,并增强教育内容的实效性、系统性,对国家、社会、高校、农村大学生本人均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选择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三所位于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农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这三所高校均为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其中农村大学生占比大,男女比例相对平衡,适合开展研究。本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550份,采取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者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共收回问卷537份,有效问卷537份。男女生分别占比48%、52%,农科类占比38%,工科类占比23%,艺术类占比11%,文科类占比28%。
一、农村大学生较常见的挫折类型
(一)贫困挫折
调查显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同类型的应用型高校中,80%以上为农村大学生,其中,有经济困难的农村大学生占比27.3%。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且农村大学生家中兄弟姐妹多,故多数农村大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贫困会给很多农村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二)人际交往挫折
大学时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恋爱关系和网络虚拟人际关系等,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城市大学生相比普遍偏弱。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中有人际交往挫折的占比18.3%。他们多有留守经历,且接受表达、沟通等综合素质培养较少的原因,导致部分农村大学生存在敏感、包容性不强等弱点,不能客观看待人际矛盾,负面情绪持续时间长。且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我们教育中均普遍缺乏对孩子的婚恋教育,故农村大学生普遍缺少两性交往常识,因而人际交往挫折的农村大学生逐年增加。
(三)学习挫折
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学生中,有学习挫折的占比22.1%。一是由于农村大学生接受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形成了被动听课、被动学习的习惯。来到大学后,不能迅速适应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二是高考分数不高,被调剂到现在所学专业,但他们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故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且基础薄弱的现象。三是在自媒体时代,网上信息复杂繁多,但他们信息辨别能力不强,故容易被不良社会思潮影响,部分自制力差的同学甚至形成网瘾,最终导致考试不及格、学籍预警等学习挫折。
(四)就业挫折
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学生中,有就业挫折的占比15.7%。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别所带来的影响在农村大学生就业方面表现明显。一是农村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养整体要低于城市大学生。近年来,考入原985院校的农村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多数农村大学生都考入了非重点大学,择业机会相对较少。二是农村大学生家长的社会资源相对缺乏,农村大学生得到家庭支持的比较少。三是农村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出现自我评价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四是部分农村大学生比较自卑,不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进而丧失了好的就业机会等。
(五)家庭挫折
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学生中,有家庭挫折的占比14.6%。一是部分农村青年婚恋观不成熟,且不懂得如何经营家庭。二是外出打工造成很多夫妻感情不和等原因,造成农村离婚率逐年上升。父母亲离异且不懂得如何降低对孩子的不良影响,造成部分农村大学生安全感缺乏,性格敏感内向,也有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进而发展成严重心理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影响
一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影响。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远落后于城市。目前在校农村大学生出生于2000年前后,他们在幼年时期,我国农村整体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氛围都较为落后,很多孩子在上小学前没读过书,加之疏于家庭管教,很多孩子对手机和电视机产生了迷恋。而从人的成长发展来看,一个人幼年的成长经历对其一生发展,都将起着基础性作用。二是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今天的在校农村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但媒介素养不高。故很多农村大学生在不良社会思潮面前缺乏辨别能力,部分人在其中迷失自我、不求上进。故社会环境对农村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在在校农村大学生的父母大多为70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比大,故其学习意识较弱,常忽略家庭教育。调查发现,80%左右的在校农村大学生曾经有过留守经历,21%的农村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和。他们遇到挫折时不会向其父母倾诉或求助。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乏,对其挫折教育和人格完善来讲是极大的缺憾,也是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弱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教育
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及全面程度有待提高。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课是挫折教育的重要渠道,但现状堪忧。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是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自控力与意志力、体验失败与成功的重要实践载体,通识教育是学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坚定理想信念等全方位提升素养的课程,但由于长期的片面认知及教育功利化,其功能被弱化许多。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則更少涉及挫折教育内容。挫折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好的教育渠道,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几乎处于空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为合班课,实践环节受限,课堂效果有待增强。所以,挫折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均急需提高。
(四)自身原因
一是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农村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缺乏自我反思、自我认知的意识和能力,不懂得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探索自我。二是缺乏辩证思维,看不到挫折蕴含的资源和机遇,遭遇挫折时,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泛化,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能自暴自弃。三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学生在遭遇经济、情感等挫折时,心理负担较重,往往羞于向老师和心理咨询师求助而错过及时的指导机会。
三、提升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抗挫折能力是获得成功、幸福的必备素养。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全方位加强挫折教育,为农村大学生获得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
(一)高校教育方面
1.开展劳动教育
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缺乏劳动教育环节,便是不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是用智慧和意志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超越挫折的过程,所以劳动实践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挫折教育元素,故劳动过程是开展体验式挫折教育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系统性的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活动,尤其对农村大学生,高校应承担起劳动教育责任,精心组织目的明确、系统性强的劳动教育,使大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提升自身的能力。
2.提升体育教育实效性
农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军训中,晕倒的、身体患病的农村大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他们在未成年时期的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的。若想在社会中获得成功,必须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大学生在运动比赛中尽最大努力追求胜利的过程,是最大限度激发其潜能的过程,尤其在长期训练中得到的各种锻炼会泛化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内化为能力。故体育教育是很好的挫折教育实践载体,高校中应加强体育教育。
3.将挫折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挫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彼此相辅相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待人生、看待挫折,如果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挫折,把挫折看成锻炼自己的机会,它就成了我们进步的阶梯、成长的养料。引导学生走出小我、成就大我,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强不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用自强不息去丈量脚下土地,实现人生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创新心理实践育人模式
很多农村大学生,在其敏感、浮躁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自卑、迷茫、缺爱的心灵,普遍缺乏健康的自我形象和自信,缺乏前进的内在动力。他们身处于网络时代,依赖科技交流导致了人际关系的隔离。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更加自然、真实、平等和互动交流。团体音乐辅导在挫折教育中有独特功效,且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形式符合实际需求。它可以发挥其社会生活实验室的功能和非语言交流、不教而教的体验式学习、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优势,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各种积极体验和认知,自然而然地促进其身心和健全人格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和抗挫折能力也会自然而然随之提高。
5.将挫折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各专业课老师应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发挥其育人功能,培养出优秀校友。用优秀校友真实可靠、鲜活生动的故事,去感染学弟学妹,告诉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超越挫折,怎样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故应将挫折教育融入每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与其他挫折教育方式形成合力,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
6.将挫折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日常管理中
将挫折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途径。首先,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农村大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挫折,积极应对挫折。二是将挫折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载体开展挫折教育。三是加强挫折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树立挫折教育理念,提升全校师生对挫折教育的认知度,拓展挫折教育的广度。
(二)个人方面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故农村大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律意识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辩证的挫折观,把握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学习生活中,努力从全方位提升自己,增强自信心并避免学习挫折;主动加强沟通,懂得多角度思考,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减少人际交往挫折;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自我,提升自我认知程度,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三)家庭方面
为提升农村家庭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一是高校要主动作为,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传递家庭教育知识,逐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二是农村大学生家长也要懂得主动加强学习,积极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三是加强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觉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毕竟父母的爱在孩子心中是无形的巨大力量,支持孩子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4.
[2]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7.
[3]崔蓬.大学生抗挫能力研究[C].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陈炯波.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C].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杨玉仁.当代大学生逆商教育研究——以兰州市部分高校为例[C].蘭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作者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