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评论 同频引领战“疫”

2020-10-12 14:11韩小乔
新闻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冠肺炎疫情

韩小乔

【摘    要】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特殊战役中,党报评论既不能失声,也不能“老腔调”板着面孔发声,更不能依靠纸媒“单声道”发声,而应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要求、新特征,创新策划、创新选题、创新表达、创新传播,在融合发展中,及时传递权威声音,适时回应社会关切,实现舆论引导的良好效果。本文以《安徽日报》融合创新评论,同频引领战“疫”为案例,从四个方面论述党报评论如何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不缺位、不失声,站好位、善发声的创新实践与效果,以资借鉴。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评论;同频共振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新闻工作是一次重大考验。

党报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其疫情防控及时全面报道、当好喉舌、权威发布的定位与作用,也决定了其战“疫”评论高举旗帜、引领舆论的职责与使命,必须创新策划、创新选题、创新表达、创新传播,权威解析中央精神,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着力引导社会舆论。

一、创新传播,纸媒融媒“共发声”

1月25日,安徽日报刊登《敬告读者》:“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经上级批准,春节期间本报出版工作调整如下:1月26日-30日(正月初二至初六)休刊五天;1月31日(正月初七)恢复正常出版。”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1月26日,安徽日报终止休刊,正常出版。头版头条刊登新华社通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二版头条刊登《“一把手”抓“一把手”  政治责任扛上肩——李锦斌主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调度汇报会侧记》,同时刊登的评论《防控疫情,人人尽一份责任》写道: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支持者。科学防控疫情,人人都要尽一份责任。

由此,安徽日报评论员与记者一道,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专栏评论“全垒打”。1月27日到3月23日,先后刊发17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及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重要部署。从《一级响应要有一级状态》到《在抗疫大考中化危为机》,2月7日至4月7日,先后刊发9篇短评。从《人人尽责,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到《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2月9日至4月9日,在一版先后刊发5篇“江淮时评”。从《沉下去,才能防得牢控得住》到《复工复产安全意识要跟上》,2月15日到3月31日,在一版先后刊发“徽风”4篇。

专版时评“八连推”。从2月18日春节后恢复出版的第一期《思想周刊·时评》版,到4月7日连续推出8期时评专版,共刊发47篇时评,创造安徽日报创刊68年来连续八周围绕同一主题推出整版评论的最高纪录。这些评论,紧跟抗疫进程、紧扣社会关切,树起舆论场上的鲜明“风向标”。

融媒评论“十连发”。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党报评论既要为纸媒读者服务,也要为新媒体读者服务,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阵地上同时当好喉舌,有力发声。在纸媒专栏评论“全垒打”、专版时评“八连推”的同时,安徽日报评论部在发挥社内评论员积极性的同时,主动约请抗疫一线基层工作者、安徽医科大学专家、合肥市中学老师等社外评论员,一起撰写问题性重、针对性强、专业性准的鲜活评论。1月28日到2月16日,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评论专栏“声度”精心策划推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评论共10期,聚焦《“三个防控难度”绝不可掉以轻心》《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面对恐慌谣言,理性信心就是良药》《將危机转化为保护生态的行动》《尊医重卫,致敬“最美逆行者”》《呵护“白衣天使”,就是守护抗疫胜利》《传檄“战斗令”,早日迎“拐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线上学习”暂当主角时》等热点话题,或警醒人们正视抗疫艰巨复杂,或鼓励群众坚定必胜信心,或激扬党员干部担当尽责,或致敬关爱医卫战士,或关注学生网上学习等,在融媒体上与群众和患者心相连、情相系,同呼吸、共命运,抗击疫情,共克时艰,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创新选题,举旗引领“相向行”

新冠疫情防控,涵盖方方面面,评论选题很多,但既要选好“必答题”,又要做好“选择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疫情不断变化,网上信息真假难辨,很多问题既存在专业壁垒,也存在信息盲区,增加了评论选题的难度。越是这种时刻,越要紧紧抓住大主题,创新策划小选题,跳出简单材料梳理和固守成规的窠臼,找出兼具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涵盖广度、工作力度、关注热度的选题,及时评析,举旗引领,相向而行。

以“核心”选题,阐明中央精神。新闻选题是读者未知而欲知的,评论选题是读者已知而探知的。前者是了解事与实,后者探究道与理。评论选题的公共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涉及重大决策和社会热点,必须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声,旗帜鲜明亮出观点。2月18日到4月7日,安徽日报评论部创新策划连续推出的8个时评专版,及时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和在湖北、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每期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观点为大主题,精心策划单篇小选题。8个专版八大主题分别聚焦不同阶段不同重点任务,涵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和拓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等方面,47篇评论分别聚焦47个小选题,坚持问题导向,解疑释惑、阐道析理,正向激励、助力抗疫。

以“暖心”选题,增强抗疫信心。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防控报道中,人是最受关注的,与人相关的故事也最感人肺腑。以人为本,凝聚力量,在原生态舆论场中点燃共情点和同理心,才能达到以心换心的评说效果。从专栏评论、专版评论,到融媒评论,安徽日报战“疫”评论选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暖心”选题,涵盖守望相助、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科技赋能、民生为本、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文明指数、实干担当、共克时艰、分区分级、复工复产、税费红利、新消费、扩内需等方面,这些选题既聚焦疫情防控前线的“人民”,包括医、患、战等,也关注疫情防控后方的“民生”,包括防、检、帮等,直面问题、及时发声,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同心同行、众志成城。对一些群众因为城市封控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正确引导、关心关怀、减少恐慌。对英雄人物、正能量新闻,以及暖心故事背后的坚守、牺牲、奉献精神等,正向评析,温暖人心、凝聚人心,鼓舞人、激励人,为全民抗疫注入正能量。

三、创新表达,共情评析“引共鸣”

新冠疫情防控,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有焦虑恐慌的外溢,有大众诉求的表达,有各种情绪的碰撞,有不同观点的交锋。针对每个问题、紧扣每个选题,以共情表达引发共鸣,凝聚共识、同频共振,是党报评论员面对的难题,更是职责。

疫情面前,看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听似声音响亮实则无病呻吟的评论,既令人生厌,也无法共情。创新表达,一是回应关切要“直快”。互联网时代,不仅要观点鲜明、思想独特,还必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快速传播。评论《慎终如始,巩固扩大“两战”成果》,及时聚焦3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清零的这一阶段性成果,评析继续巩固扩大“两战”成果,以慎终如始的使命感抓好防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好发展,以落细落实的责任感抓好落地,奋力夺取双胜利。二是析事明理要“简明”。语言结构太复杂,说事拉理绕圈子,都不易于读者理解,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搞长篇大论,不说套话废话,娓娓道来,才能便于理解。评论《防控疫情,人人尽一份责任》,全篇不到500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清晰严密的逻辑评析道: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三是答疑解惑要“透彻”。文字可以简洁,但道理要讲明白、说透彻,这就要求评论员必须加强学习、深入实践,把问题研究透彻,把道理评析透彻,满足受众需求。《发力“新基建”须建用并重》这篇评论,不仅阐释了“新基建”的内涵,还深入探讨了推动“新基建”发展的难点和关键,以及对未来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四是把脉问题要“精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疫情中有很多从未遇到的特殊情况和难点痛点,需要评论员敢于直面敏感尖锐的问题、未知的挑战,认真把脉,精准开方,给出有价值的讨论方向,提供可实践的思路措施。评论《抗疫警醒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聚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短板和漏洞,提出“防”重于“控”,“警”大于“救”,警醒着眼长效机制,补上制度短板,运用系统思维,注重协同配合。创新表达,既要“接地气”还要“连天线”,既要追求个性特色还要保持水准质量,既要生动鲜活还要逻辑严密,才能产生感召力、说服力,以共情引发共鸣,以共鸣凝聚力量。

四、创新策划,省媒央媒“同频振”

在创新做好安徽日报纸媒专栏评论、专版评论和融媒评论的同时,安徽日报评论员高举党报评论鲜艳旗帜、当好党和政府喉舌,结合安徽抗击疫情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紧扣全国疫情发展阶段性特征,一手抓好安徽日报纸媒和融媒评论发稿,一手抓好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撰稿投稿,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4篇重要评论,在战“疫”中发出了安徽日报评论员的主流声音,扩大了安徽战“疫”正向声量,产生了良好反响。

2月10日,安徽日报副总编辑计永超在人民日报评论版发表评论《以家国情怀守护人民健康》,评析弘扬家国情怀,应忠于信仰、坚守初心,忠于人民、奉献人民,忠于职守、守土负责,为党分忧、为国尽忠、为民造福,在战“疫”大考中不负人民、不负历史;在光明日报评论版发表评论《中国一定能够“过关”》,评析党的领导无往不胜、举国之力必克时艰、物质保障强大可靠、人民防线织牢防疫天网,举国同心、众志成城,必将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3月2日,安徽日报评论员曹显钰在光明日报评论版发表评论《别让“心理拐点”越过疫情拐点》,针对“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人们却“伤疤”未好就忘了疼的侥幸心理,评析疫情达到峰值不等于到了拐点、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厭战情绪、松劲心态和侥幸心理,坚守定力、冷静作为,守规矩、不任性,毫不放松抓好各项防控工作。3月16日,曹显钰在人民日报评论版发表评论《巩固疫情防控良好势头》,评析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把各项工作继续抓紧抓实抓细。

全媒体时代,众声喧哗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标系”,乱云飞渡里需要有价值的“主心骨”。闻疫而起、衔命而动,创新策划、举旗引领,安徽日报战“疫”评论创新策划、创新选题、创新表达、创新传播,产生良好反响。省委宣传部2020年第32期《新闻阅评》充分肯定,安徽日报评论充分发挥不同平台、不同介质的特性和影响力,专栏专版同时出击、纸媒融媒同时发稿,充分展现了“疫情就是命令”的政治意识、旗帜就是方向的导向意识、喉舌就是使命的责任意识、精准策划的创新意识、全媒传播的融合意识,发出了“两手抓”“两战赢”的强音,起到了良好的“坐标系”和“主心骨”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评论部)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