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东
【摘 要】“危中有機,唯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勉励企业家面对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要共克时艰,育新机,开新局。他指出,要采取减租降费等手段保护好市场主体, 鼓励创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助力经济发展。如何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安徽经济报》作为安徽省内主流财经媒体,在“指导经济、服务企业”的办报宗旨驱动下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财经媒体;主旋律
企业家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对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发挥社会作用所必备的普遍特征,体现了企业家的价值取向、素质能力、知识体系。安徽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经过四十多年的磨砺,一大批有勇有谋、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企业家具有世界水平、鲜明时代特征和安徽特色。为了弘扬新时期安徽的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安徽经济报》、安徽经济网开设“激荡四十年 致敬企业家”专栏,从近万名企业家中精心挑选了50位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从热爱祖国、勇于创新、诚信守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拓展国际视野等方面,提炼出新时代安徽企业家的精神品质,营造示范引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助推安徽制造强省建设,助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开设专栏报道企业家的爱国精神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朴素的话语,是对企业家爱国情怀的高度概括。弘扬企业家精神,要从他们的爱国情怀入手。2018年8月,安徽经济报社派出记者,前往霍山、合肥,深入一线,采访了我省优秀企业家杜应流,了解他的创业历程和爱国情怀,分别在《安徽经济报》、安徽经济网开辟“激荡四十年 致敬企业家”专栏,首篇报道了杜应流的先进事迹,在安徽省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安徽应流集团董事长杜应流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优秀企业家。据了解,应流集团目前的核电装备零部件供应量领先全国,高端阀门零部件的出口量七年来稳坐全国第一把交椅。杜应流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对企业家的关怀。
杜应流的报道刊发后,引起了企业家们的广泛关注,纷纷表示要以杜应流为榜样,把爱国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做大做强本企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二、不惜“笔墨”报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就要宣传企业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安徽经济报》作为安徽省内主流财经媒体,常年不惜笔墨弘扬企业家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宣传他们创新发展的优秀成果,助推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创新,让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
国轩高科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缜是《安徽经济报》、安徽经济网多次报道的一位勇于开拓、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
具有超前思维的李缜,把发展方向定位从磷酸铁锂转向三元电池。从2015年开始,国轩就发力于三元电池。李缜大胆决策,在稳定原磷酸铁锂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快布局三元电池,使三元电池的市场占比逐步提升,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助推国轩高科迅速发展壮大。据李缜介绍,截至目前国轩共申请1118项专利,涵盖了从电池制备到应用的全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国轩拥有500多人的研发团队,院士工作站、国家CNAS认可检测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应有尽有。
三、全力报道企业家诚信守法的品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 弘扬企业家精神,就要宣传企业家诚信守法的优秀品质。作为财经媒体,《安徽经济报》全力宣传企业家遵纪守法、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高贵品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章治国是《安徽经济报》宣传的企业家之一。
今年47岁的章国志,是安徽杰羽制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谈起他的为人,无人不为他点赞,“把人品看得比金钱还重”是客户对他的评价。
1989年,血气方刚的章国志远赴广东,开始了打工之路。靠吃苦耐劳的精神,10余年,章志国从企业的一位普通员工做到了高管,但他没有满足现状,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在广东东莞开始了创业之路。众所周知,创业难,一个人在外乡创业更难。但他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也不拖欠员工的工资,其精神难能可贵。
多年来,章国志一直秉承“质量第一 诚信守法”的商业信条,还经常教导员工,无论什么客户,量多量少,地位高低,都要坚守信用,至今他的企业未和客户发生过一起纠纷,员工们在企业获得了归属感。
服务社会,回报家乡。2008年,事业有成的章国志把企业搬迁至池州经开区。在家乡,他继续把质量看得比成本更重要,把诚信看得比生命更可贵。2015年,他企业的一批产品在生产环节出了一点小瑕疵,其他人根本看不出来问题,但他还是主动跟客户当面致歉,并召回全部产品,而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合格的产品,仅此一项,章国志的企业就损失了近100万元。章国志虽然损失了金钱,但他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通过宣传章国志的事迹,企业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前来洽谈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四、不辱使命报道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疫情期间,无数企业家奉献爱心。他们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提前复工复产,生产抗疫所需的物资,积极捐赠口罩、医用产品,助力打赢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用实际行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安徽经济报社在疫情期间,不畏艰难,派出多路记者,采访报道企业家克服疫情影响,复工复产,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事迹。安徽经济报社的行动受到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肯定。
在众多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中,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丽是《安徽经济报》宣传的一位典型,她从创业至今,始终遵循“奉献自己、造福社会”的宗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真诚回报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作为企业家我们助力脱贫攻坚,是履行企业家的义务和责任。”张丽道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心声。在“千企帮千村”活动中,张丽主动作为,在当地政府的牵线下,三宝公司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等方式与界首市杨庄村开展结对帮扶,村内的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700余户农民受益,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速度大大加快。
难能可贵的是,张丽为了把收益回报给每一位棉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棉农提供从种子、化肥、农药,到销售及技术等一条龙服务,大大减少了棉农的种植成本,解决了棉农缺乏技术的难题,棉农的收益显著提高。据了解,张丽的公司建成棉花种植基地5万亩,直接带动8000户当地棉农,间接带动15000户当地农户、50000多人就业,每年棉农户均增收达3000元。
在公益慈善事业方面,张丽不遗余力。自2003年至今,在“国际聋哑日”到来之际,张丽都奉献爱心,积极为界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捐款,累计达500万元。2008年,张丽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物资;2015年,她去当地敬老院慰问并捐款10万元;2015年春节,组织慰问困难职工,送出10万元慰问金;2016年,她为宿松县受灾群众共捐款22万元;2017年,为杨庄村等3个村的大学生和贫困户送去10万元的物资。
五、注重報道企业家的国际视野
胸怀天下,放眼未来。弘扬企业家精神,就要宣传企业家如何开拓自身的国际视野。《安徽经济报》面对全球化发展趋势,注重报道安徽省内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宣传他们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的作用。
2018年 9 月28日出版的《安徽经济报》头版,《夏迎松:全球视野博得“鼎誉全球”》一文,详细介绍了在夏迎松带领下,中鼎全球化战略佳音迭出的故事。
2003年,中鼎首次走出国门,整合全球资源,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大境外投资,并购境外企业。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鼎共投资40多亿元,以“高端市场、先进技术”为在海外收购的目标,在欧美市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行并购举措。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13家海外企业被中鼎成功收购,完成了中鼎的跨国经营布局。
海外并购举措,中鼎受益匪浅,军工、航空、智能制造、新能源等行业采购认可了中鼎,多家国际汽车巨头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吸纳了中鼎,中鼎成为了一家多元化的全球性跨国公司。据悉,中鼎2017年仅在美企业就完成2.27亿美元的销售业绩,在欧洲的企业实现8.62亿欧元的销售业绩。
通过“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中鼎实现了在全球的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方式得到了转变,提升了企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由单一出口转变为集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化、多元化运营方式,产业链得到完善。
而安徽另一位知名企业家——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和平也是一位精通国际化战略的“操盘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安利公司就瞄准国外市场,选择与国外一流的企业赛跑,在赛跑中锻炼、在赛跑在提升,并逐渐形成了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
思想决定行动。姚和平树立了“让安利成为全球出色品牌”的目标,开启了“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征程,实行国内外市场“并驾齐驱”“双轮驱动”。
在国际化战略的牵引下,安利公司实现了华丽转身。目前,安利公司拥有的优质客户资源达1400多家,出口额、出口量和出口发达国家数量均居同行业首位,在世界舞台上打出了“安利”这张靓丽的名片。
《安徽经济报》对夏迎松、姚和平的宣传报道,为省内企业家走出国门提供了范例,深受企业家们的好评。
(作者单位:安徽经济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