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苏建
【摘 要】民以食为天,结合当地本土特色美食,把吃文化“请进”幼儿课堂,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到吃的魅力,吸取到吃的“文化营养”,进而激发幼儿爱国、爱乡思想幼芽的成长。
【关键词】家乡小吃;角色区域;传承光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在笔者工作的县城——将乐县,在历史的沿袭中,客家先民形成了“善于吃苦、勇于创新、勤于服务,长于兼容,精于品位”的客家精神,一些极具地方风情的“舌尖文化”应运而生。如擂茶、煎饼、青果、芋头糕、牛肉羹等,综合体现了充满浓郁客家风情的的小吃特色,且每一种小吃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积淀。就拿当地擂茶来说吧,这种即可充饥,又可作饮料食用的茶,是客家人从中原向南方迁徙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之一,是将乐人民传承客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民俗。将乐擂茶文化历经1500多年,与杨时理学文化相辉映,形成将乐人淳朴热情、礼仪好客的性格,展现善良、包容、文明、开放的良好民风。近年来,将乐在多次考古中發现唐宋古墓中的擂钵碎片,足以证明将乐擂茶历史之悠久。
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笔者结合将乐本土特色美食,将其融入到幼儿园区域游戏课程中,让幼儿在玩中感受悠久的家乡美食文化,进一步传承将乐美食文化,传播地方风味小吃。为此,我尝试通过一系列与家乡小吃结合的区域角色游戏活动,把这些家珍介绍给幼儿们,让幼儿应用角色表现手段,对自己的家乡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让他们通过角色区域活动看看、吃吃、做做、玩玩,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吸取家乡饮食文化,进而激发幼儿园对家乡的热爱。
一、弹好“前奏曲”,让兴趣成为激发幼儿探究的好老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幼儿自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
家庭教育资源对于幼儿们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充分弹好课堂“前奏曲”——努力争取家长配合,让家长了解我们拟定开展这一本土课程活动的意义所在,请热心家长帮助班级收集各类家乡风味小吃的简介和图片。同时,请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在课堂活动中助教。例如:请了一位开小吃店的家长为幼儿介绍家乡小吃,家长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让幼儿观看,得到了幼儿们的喜爱。这样,从幼儿到家长,从家长到老师,形成了一个共同互动的和谐的整体。
通过家长参与,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家乡,对家乡小吃感兴趣。在课堂中,结合角色游戏中“旅游团”这个角色内容,让家长当导游,带幼儿参观将乐比较有特色的小吃店,如“煎包店”“擂茶馆”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家乡小吃的博大与深远。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导游”简单介绍这些充满泥土芬芳的地方特色的客家小吃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并通过让幼儿品尝,进一步激发幼儿开展游戏的欲望。例如:游戏中,游客们一到“小吃店”,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这是“一号煎包”“粽子”“煎饼”“芋头糕”……小吃店里热闹极了,幼儿们迫不及待地开始点餐。“导游”充满激情地进行点餐制定,要求幼儿讲文明树新风,遵从排队纪律,不喧闹,礼貌地告知服务员,说自己想要的是哪一款小吃,再回到座位上。教师适当介入幼儿的游戏,从色、香、味、原料等方面入手,对幼儿正在“吃”的小吃进行提问,问“好不好吃?你想不想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你家里做过这类小吃吗?”等,通过教师适时介入、提问和引导,让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丰富了游戏内容的同时,生成了开“小吃店”的游戏主题,进而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调动了幼儿对角色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对区域活动——“家乡小吃”的兴趣。
二、唱好“主题曲”,让环境与教育互动相得益彰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游戏区域活动的教育,要努力通过环境与教育互动,巧妙的材料操作与生动的解说等实现“主题曲”的完美演绎。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有准备的环境,努力将教师的教育目的渗透在环境与材料中。在利用家乡小吃开展的区域游戏《小吃店》活动中,笔者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依据民间意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积极挖掘、创设与民间艺术相适应的物质环境资源,以期引发幼儿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布置各种墙饰,让墙面直接与幼儿对话。如,利用收集来的废旧纸盒,制作部分美食街楼阁,并黏贴上家长带幼儿参观美食街的照片,组成一幅色彩鲜艳、布局合理、富有童趣的画面;利用各种废旧物制作部分形象逼真的风味小吃,如:粽子,包子,煎饼,清明粿;展示将乐风味小吃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幼儿直观感受到,将乐小吃品种的丰富,为开展好“小吃店”的区域活动夯实基础,缀上最美的音符。
(二)注重不同区域游戏与“小吃店”游戏相互联系,更好地促进相互游戏间的发展。如,在课堂设置的“科学区”,动态播放将乐风味小吃的简介与图片,供幼儿认识观察,探究各种美食的由来;在“语言区”提供开展关于家乡风味小吃的场景照,辅以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激发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美工区”,提供油画棒、橡皮泥、手工纸、剪刀、胶水、各种风味小吃的照片,让幼儿在角色区中学会动手制作各种风味小吃,为“小吃店”提供“食品”,努力让“小吃店”开得更加红红火火。
(三)充分利用材料的诱发作用,促进“小吃店”区域活动发展。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投发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已操作摆弄为主要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可见活动材料投发是否得当,对提升“小吃店”区域活动有效性至关重要。
1.注重“投其所好”。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利用材料的添加,将幼儿感兴趣的素材融入到“小吃店”的区域活动中。例如,笔者工作的县城,有个村庄盛产红糖,在投放材料过程中,有几个幼儿就说出用家乡的红糖制作好吃的饼干,我立刻从网络上下载家乡红糖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其特性,让幼儿制作“红糖饼干”。教师通过用心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是经常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加深对游戏的巩固及对家乡的热爱。
2.注重“多管齐下”。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化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比如树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收集的材料,虽然随处可见,但却能有效引发幼儿对它的探索,进而发展成有力的游戏材料。例如:把新鲜的树叶采摘下来,通过工具把其搅烂,倒出叶汁,放进糯米粉中,让其粉变成绿色,可做成好吃的“清明粿”等各种家乡风味的粿子,多管齐下促进游戏的开展。
三、奏好“交响曲”,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中有效拓展教学空间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我们的祖先在5000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民族传统节日,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传统节日的开发和利用最为突出,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较多。春节、元宵、国庆、中秋、清明等,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它的特殊的意义,水饺、粽子等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产物。结合家乡传统节日,利用本土营造的乡土气氛,通过让幼儿了解将乐美食的意义、由来以及主要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制作品尝,充分利用角色的扮演更好的拓展教学空间。
(一)在丰富多彩的亲子主题活动中丰富游戏内容。在“冬至”来临之际,笔者充分利用这一节日,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亲子活动中制作《好吃的冬至“丸子”》,让幼儿认识、品尝,了解“丸子”名称及制作方法,并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揉、搓、煮“冬至圆”。又如,结合春节主题活动,学校积极开展《好吃的芋饺》亲子包饺子活动,幼儿和妈妈一起包芋饺、煮芋饺、吃芋饺,妈妈手把手地教幼儿动手,当幼儿用灵巧的小手包出一个又一个水饺时,喜悦之情以洋溢在脸上。很快,芋饺飘香,吸引着每个幼儿,一锅锅的饺子让幼儿吃得津津有味,香在嘴里,暖在心里……
(二)在传承民间传统节日习俗中拓展活动形式。结合清明节我们开展了整合活动《清明粿真好吃》,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清明的风俗习惯,宣传移风易俗的清明新风尚。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开展主题活动《端午节的由来》,从诗歌《吃粽子》——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粘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了解端午的来由,知道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同时,结合疫情防控,科普吃粽子的健康文化,和吃完粽子处理粽叶的良好习惯,使幼儿通过吃粽子感受到节日的愉快的同时,得到很好的养成教育,使传统小吃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三)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中活跃课堂气氛。每一种家乡风味小吃,都蕴含着丰富的角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民间瑰宝,活跃课堂氛围,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是许多老师努力思考探寻的问题。笔者家乡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吃——擂茶,是由芝麻、茶叶、草药等制作完成,具有防风驱寒、清肝明目、润肤美容等功效,在教学中,我的同事们积极挖掘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让幼儿感受到家乡的特产文化。有些老师还通过古代现代、本地外地、中餐西餐等多元文化的比较,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以不同角色游戏的形式表现出对家乡小吃的热爱。
吃是一门学问,“小吃”是“吃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被誉为“闽儒鼻祖”的闽学大师、宋代理学大家杨时认为,“所谓‘时习者,如婴儿之习画,点画固求其似也。”点画相似,触类旁通。将“小吃”请进课堂,为幼儿开展健康快乐的区域游戏活动,保护他们纯真与善良的性格,还他们一个自由自在的游戏童年。“生活是一首歌”,充满浓情烟火味的小吃是距离幼儿生活最近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将教学课堂打造成挖掘幼儿潜力的新舞台,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2
[3]林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M].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5
[4]黄远元.浅谈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M].文教资料2019.06
[5]林海权点校《杨时集》卷十一[M].福建省人民出版社,1993.05
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我园地处江苏省靖江市最北端的千年古镇――季市镇,这儿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别是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民间小吃是本地民风民俗的一个反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依据“以科研促教研,追求师幼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园开展了《本土饮食文化渗透幼儿园课程之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尝试通过挖掘和弘扬季市饮食文化,让幼儿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对季市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让他们在看看、吃吃、做做、玩玩中,不断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激发爱家乡情感。我们立足本地实际,以“本地饮食文化”开发与实践为切入点,建立主题网络,生成了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分年龄段收集、改编可利用的季市饮食文化教育资源我们结合季节特点、传统节日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氛围,分年龄段收集、整理带有本土特色的小吃、特色菜肴、节日饮食习俗,把收集到的本土饮食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并汇编成集,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让幼儿了解季市美食的意义,编制大中小班系列活动方案,按时间的推移融入到幼儿园现有的主题活动中。探索能吸引幼儿的形式新颖的活动模式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课堂教学、区域活动、操作活动、环境创设、园外教育活动途径是实施活动的保证。让幼儿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合作,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发展动手能力,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参观调查,学习制作,使幼儿对家乡小吃感兴趣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小吃,我们利用幼儿园身处集镇的独特地理位置,随处可见小吃店,带领幼儿参观了传统小吃店,使幼儿切身体验家乡小吃的博大与深远;同时,季市小吃发源于家庭、来自民间,于是,我们请家长在家和幼儿一起制作特色小吃和美食,了解这些小吃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并通过让幼儿进行品尝亲身体验制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创设体现季市饮食文化的丰富的幼儿园环境在开展家乡饮食文化主题研究的过程中,班班都创设了和研究内容相应的主题墙饰和区域游戏,供幼儿认识、观察、讲述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