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宙
【摘 要】概述基因互作的类型,领会孟德尔定律的基本原理,探究基因互作在遗传分析的应用。
【关键词】基因互作;孟德尔定律;遗传分析
1.关于基因互作的类型总结阐述
1.1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和a来表示):
F1 Aa×Aa→F2 1AA:2Aa:1aa
①全显性 3:1,即AA、Aa表现为显性,aa表现为隐性。
②不完全显性 1:2:1,即AA、Aa(双亲的中间中间类型)、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③共显性 1:2:1,即AA、Aa(同时表现双亲性状)、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④致死基因: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夭折的现象。隐性致死:指隐性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
1AA:2Aa。显性致死: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通常为显性纯合致死 2:1。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配子现象。若完全不育:Xa雄配子致死——P XAXA×XaY F:XAY(全为雄性)。若部分不育:50%Xa雄配子致死——P XAXA×XaY F:XAXa:XAY=1:2。
1.2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
F1 AaBb自交→F2(3A_:1aa)×(3B_:1bb)=9A_B_∶3A_bb∶3aaB_:1aabb;F1 AaBb×aaBb=(1:1)(3∶1)=3:1:3:1;若Aa不完全显性,Bb完全显性,则AaBb自交:(1∶2∶1)(3:1)=6:3:3:2:1:1;若显性纯合致死:AA致死——AaBb自交后代(2:1)(3:1)=6:3:2:1;AA、BB均致死——AaBb自交后代(2:1)(2:1)=4:2:2:1。
在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相关类型如下:
在非等位基因互作的情况下,使得孟德尔分离比例发生变异。但对于两对等位基因来说,不论何种类型的比例都是由9:3:3:1演化而來的,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3基因互作的其他情况
做题时,要结合题干明确两对基因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具体情况分析:
a.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b.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
c.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XY同源区段上
d.两对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连锁)如图1、2
e.两对都位于X染色体上(连锁)
2.关于基因互作在遗传分析的应用探究
已知某蝇的朱红眼与红眼、有眼与无眼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都不在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择一只朱红眼雄蝇甲与一只红眼雌蝇乙进行杂交,所得的F1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有红眼和无眼。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如下表所示:
解析:
(1)从P→F1→F2:根据性状变化,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判定红眼A对朱红眼a完全显性,有眼B对无眼b完全显性。由F2无论雌雄——红眼:朱红眼=3:1,与性别无关,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由F1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有红眼和无眼—雌雄有眼对无眼比例不同,与性别有关,且不在Y染色体上,则B/b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方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亲本P是一只朱红眼雄蝇甲和一只红眼雌蝇乙,且通过(1),可得基因型甲aaXBY、乙A_XBX-。由F1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有红眼和无眼,判定乙的基因型为AAXBXb。推理P→F1→F2是否成立:由P→F1,F1雌蝇基因型为Aa(1XBXb:1XBXB),雄蝇基因型为Aa(1XBY:1XbY),符合题意。由F1→F2,F2雌蝇基因型为朱红眼aaXBX-:红眼A_XBX-:无眼A_XbXb=7:21:3(进一步推理aaXbXb个体致死);雄蝇基因型为朱红眼aaXBY:红眼A_XBY:无眼A_XbY=6:18:6(进一步推理aaXbY个体致死);符合题意。综上可知隐含条件——两对隐性纯合致死现象,且F2红眼雌蝇基因型A_XBX-——(1AA:2Aa)(3XBXB:4XBXb)有四种。
(3)由(2)可得F2红眼雌蝇基因型为A_XBX-——(1AA:2Aa)(3XBXB:4XBXb),红眼雌蝇基因型为A_XBY——(1AA:2Aa)XBY,进而推理出F3基因型为(4AA:4Aa:1aa)(5XBXB:2XBXb:5XBY:2XbY)。由于F3aaXbY个体致死,红眼雌性个体占(8×7)/(14×9-1×2)=14/31。
(4)由Ⅰ染色体(A/a)——常染色体、Ⅱ号染色体(B/b)——性染色体和图可知,则丙的基因型为AXABXb或AXBXAb。用该变异果蝇与甲aaXBY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1Aa:1a)(1XABXB:1XBXb:1XABY:1XbY)或(1Aa:1a)(1XBXB:1XBXAb:1XBY:1XAbY)。由于隐含条件——两对隐性纯合致死现象:所得F1红眼雌性个体占(1×2)/(2×4-1×1)=2/7或(1×2)/(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