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味让学生反复练习word、excel、ppt、frontpage这些操作内容,课堂效果不但不会有所提升,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趣,不认真听讲、逃避作业、逃课的现象会明显增多。在这样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和老师都是受害者。我们可以设定正确的奖励机制,用自主活动时间作为奖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授课效果、作业质量都会有很大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自主活动时间
信息技术课的课时相比于其他学科较少,如果课堂效果也没有保障,不仅学生的考试成绩会不理想,也是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在不断摸索过程中,笔者发现用自主活动时间作为课堂奖励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非常高效的方法。本文从以下几点来说明这种办法的可行性:
一、高中生接触电脑的现状
我们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看看高中生对于电脑的接触情况。从家庭方面来讲,城市学生到高中还没有接触过电脑的非常少,农村会多一些,但不会太严重。浏览网页、看影视作品的操作基本都会。从学校方面来讲,高一每个班人数在60人左右,小学、初中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的学生比例差不多四分之三,这让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展困难重重。
二、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知
这些年被学生问到过很多次“信息技术课有什么用?”“在高考成绩中没有一分是属于信息技术课的吧?”。“电脑课”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对信息技术课的称呼。他们对电脑课的理解是这样:机房跟网吧没多大区别,我要偷偷带点零食、饮料。电脑课上老师都不让玩游戏,电脑课上没网,看不了电影,电脑课上学的那些软件一点都不好玩。很多同学在信息技术课上做其他学科作业,默背单词,甚至逃课去做其他学科作业。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开展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师生关系只能是紧张、对立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些办公软件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很重要。
三、高中生在电脑操作方面的缺失
前面我们提到过高中生对于电脑的接触情况。虽然他们对手机主流APP的安装、删除、设置非常熟悉,但在电脑操作上,大部分人是一头雾水。鼠标左右键的功能区别不知道,单击、双击不明白,选取、运行不懂,开关机等同于电视机,键盘操作用两根手指也就罢了,知道键位分布的人凤毛麟角。至于電脑软件的安装、删除、设置更是无从说起。
四、正确运用奖励机制提升课堂质量
每年高一新生开课后,都会因为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造这样的现象:教师认认真真从计算机操作最基础的内容开始讲,学生中基础好的没耐心听,基础差的不喜欢听。每周就一节课,学生主动性不够,第二周再上课时,大部分内容早都忘了。每节课共40分钟,除去教师支配掉的20分钟,让学生在剩下的时间里对枯燥的内容进行机械的反复练习并不会带来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自觉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对课堂充满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对学生这样讲:“我认真讲,你仔细听、仔细看,作业检查完后,剩下的时间全是你自己的,哪怕是玩游戏(教师提供健康的小游戏)。”具体如下:
1.到机房早的同学启动好所有电脑,一是保证晚到的人能尽快进入学习,二是当个别电脑出现问题时,换机花费的时间最少;
2.上课铃响就开讲,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及时指正,让学生明白频繁组织课堂纪律只会减少自己自主活动时间;
3.做完作业举手示意,检查合格后就可以自由支配剩余时间。做其他学科作业、玩游戏都可以。
这样做带来的课堂变化:每次上课都有一部分男生飞奔而来,进教室后启动好所有电脑等待开讲,迟到的情况极少。开讲后整体进入学习状态快,听讲认真,有的同学甚至做笔记记录具体操作。拿到作业后没人嘻嘻哈哈浪费时间,作业质量也明显提高。
再来看看自主活动时间和人数的大概分布情况。一节课40分钟,教师用来复习、新授的时间在15-20分钟之间。根据学生基础不同,检查完作业后课堂剩余时间在10分钟的有5人左右,个别班级人数多一点,但不会超过10人。这些人每堂课都可以享受到自主活动带来的快乐,对其他学生的带动效果也非常好。大部分人剩余5-8分钟,虽然时间不多,但这是他们努力挣来的,所以也很开心。下课时能做完的10人左右,这些人基本没有自主活动时间,为了保持他们的积极性,我会适时的安排一节“复习课”,上课就布置作业,其他规矩照旧,这样他们也能享受到努力带来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是辅助。要想让教学质量、课堂效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教师就要利用好掌控的资源,结合学生的喜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努力的过程、感受获得的喜悦,这样教师也可以事半功倍,愉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