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澄清 王多惠 李小玲
摘要:自由贸易港建设大环境下,海南茶产业在面临转型升级时,如何既坚守绿色生态底线,又将迎合市场消费需求?文章通过对海南茶叶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提出将茶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海南特色产业的对策;并在实施“大扶贫”战略中,坚定不移地走以茶产业为引领产业精准扶贫道路,推动海南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茶叶;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强调:“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海南要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势必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农业在海南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坚决维护生态环境,农业如何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值得探究。
一、海南茶产业竞争力要素
(一)生产要素分析
1. 优势
(1)地理、气候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长,降雨量充沛,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土壤适应茶树生长,有利于茶叶的高产、优质。山区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多,所产茶叶品质特佳,是理想的名茶产地。
海南是全国唯一可以四季采茶的地区,开采时间早,有“华夏第一早春茶”之称;采摘期长达10个月,内地茶园一年采4~5轮,海南可采7~8轮,单位面积产量比大陆各地的茶园高30%左右,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茶树种质资源优势。海南本土茶叶种质为五指山大叶种,属于乔木型大叶类品种,茶叶粗大肥厚、口感醇厚,干茶耐冲泡、浸出内含物丰富。加工出的红茶具有花果香、奶蜜香,汤色红亮带金圈等优质茶叶特点,品质能够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上等的红茶媲美,开发潜力巨大。
(3)特色富硒资源优势。海南产茶地区土壤含硒量高,农产品富含有机硒,茶叶中所含的植物蛋白有机硒更有利于人体吸收,比人工合成硒安全系数高出很多,这使得海南相较于其他地区茶叶更具特色优势。
(4)种茶技术成熟优势。据《琼台志》中记载,海南早在明朝就已经有种植茶叶历史。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南曾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来源之一,当时的国营农场种茶面积及产茶量位居全国前列。这表明海南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茶叶种植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
2. 劣势
海南茶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茶叶采摘利用率较低,加之人工生产成本增加,致使茶园单位产量与产值偏低,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其主要劣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茶园产出较低。海南茶园平均亩产量50.28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60.8公斤低10.52公斤(2017年,海南茶叶学会数据)。
(2)茶树良种普及率低。海南良种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50%,主要种植品种为福鼎大白,五指山茶园以种植云南大叶种为主,尽管五指山地区为海南野生大叶种起源,但因茶树种质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企业、茶农重视不够,地方优势良种普及率较低。
(3)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茶园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采摘方式原始,机械化程度不高,茶农劳动强度大,采摘效率低,茶青下树率不到30%,加上传统生产习惯制约及市场开发不足等原因,70%以上的生物产量未能形成经济产量。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在推行“胶茶间种”试验模式中,由于对药物的不科学使用造成土地遭受破坏,部分农场或茶园土地无法种植茶叶。
(4)生产加工传统,产品结构单一。海南茶叶加工技术力量严短缺,研发人才匮乏,生产设施落后,生产加工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仍以传统茶叶生产模式为主,加工经营较为粗放。茶产业科技创新未得到重视,产品开发创新弱、附加值不高,致使茶叶品种少、产品性价比低,市场竞争力弱。
(5)茶产业高素质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高科技新品种研发人才不足,加工技术型人才匮乏,茶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茶文化推广及现代服务性人才缺口巨大,省内高校对茶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滞后。
(二)需求条件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叶作为一种绿色食品,其内在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辐射、降血糖、血压血脂等功效,因而用茶叶研发出来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也日益深入人心。茶叶市场需求潜力仍存在巨大空间。
1. 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茶叶消费者约为4.9亿人,国内茶叶消费量约为200万吨(不含进口茶),2018年海南全省茶叶市场年均流通量约8000多吨,流通销售总值7亿元左右。茶叶流通数据显示,海南茶叶销售空间巨大,但自有生产能力不足,内销市场主要依赖从福建、云南等地输入,如何提高本地茶叶生产规模与产品质量,用自产优质本地茶叶取代进口茶叶,是海南茶产业发展的重点。
2. 国外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据行业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约为582万吨,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预计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三)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
与茶产业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有茶叶机械加工业、包装印刷业、文化旅游业、物流运输业等。海南茶叶在机械化应用与推广方面相对落后,起到积极作用的是旅游业与物流业。
1. 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海南的龙头产业。2018年,海南以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設为主线,实现旅游总收入950.16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7627.39万人次。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互相依托,出现“茶文化旅游”新潮。如五指山水满乡以及保亭毛岸等地就依托茶叶种植基地,借助当地风景资源,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游客采新鲜茶、赏茶园景、吃农家饭、购本地茶以及参观茶工厂等,开发出茶旅结合文化旅游方式,为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2. 物流运输产业
目前,海南国外直接对接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国内辐射两广及西南地区,通过中国台湾海峡直达华东、华北和东北沿海;岛内已形成“三纵四横”骨干公路网,公路直通各市、县、港口,并延伸到乡镇和各旅游景点;全省铁路运输网络形成“3小时交通圈”。另外,省内有各类物流相关企业800多家,涵盖运输、仓储等物流专业化服务群体。为海南茶叶进出口贸易、流通提供了优越的便利条件。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分析
1. 茶产业组织现状
海南茶园主要分布在国营农场,产量约占全省六成。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各市县政府的努力推动下,茶叶生产在惠农政策的落实下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海南茶叶产业组织形式主要有:“农民+农民”、“茶厂+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四種。
2. 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海南茶叶企业分布较为集中,企业规模悬殊,总体上呈现出“成立时间短、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销售渠道窄、管理水平弱、市场占有率低”等特点。产品开发、品牌创新及销售渠道等方面,表现出产品创新科技含量不足,销售渠道单一,销售区域范围窄,销售平台、电商等方面技术落后,不具备显示竞争优势。
3. 茶叶同业竞争
海南茶叶产品及品牌研发创新不足,与国内其他地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无拳头产品。同业竞争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海南茶叶品牌关注度不高;公用品牌价值低,影响力不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品牌管理使用力度不强;茶叶流通体系不完善,市场营销渠道转型困难;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等弊端。
(五)政府与机会影响
目前,国家正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海南将迎来新的改革机遇,茶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农业部印发《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海南地方政府文件《海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政策创新试点方案》为农业、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此外,茶产业作为农业的一项,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各级地方政府均将茶产业作为扶贫重点产业之一加以扶持。
二、海南茶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自由贸易港建设大环境下,海南茶产业在面临转型升级时,需要将“健康、生态”做为发展坚守底线,通过对管理体制机制、种植基地、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及市场竞争等几个方面的提升,将茶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海南特色产业。并在实施“大扶贫”战略中,坚定不移地走以茶产业为引领产业精准扶贫道路,推动海南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其具体措施参考如下。
(一)健全茶产业投入与管理体制机制
通过组建茶产业发展研究领导小组,成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健全的茶产业投融资体系,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对全省茶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根椐各市县产业发展特点及目标进行区别规划;依托省内科研、经济、科技、商务部门技术力量,成立茶产业专家组,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为地方政府、企业及茶农提供茶产业发展的有效服务;加强省内外茶叶机构、企业、协会及科研机构间的合作,推动茶产业中技术支持、市场销售、人才流动、品牌共融等方面的渠道协作。
(二)提高茶园基地的科学布局与建设标准
充分利用海南生态资源优势,扩大茶园种植面积;科学划分茶区的主要功能,打造各区差异化产品思路;以打造“绿色食品”“生态茶”“有机茶”为主,结合“大健康”时代背景,将省内茶园基地规模扩大,提升茶产业科技应用水平,以高标准建设茶园;创新基地土地开发模式,加大茶园科技投入含量,提高茶园综合产出率和利用率。
(三)加强地方茶树品种选育及培育力度
坚持名优茶、地方特色茶等地方良种茶树为主,优选茶树品种作为海南品牌特色茶的优质原料,扩大地方良种茶树种植比例,以地方特色名优茶的独特产品特质作为海南茶叶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广海南地方大宗茶良种茶叶,加大茶叶无性系良种繁育力度,统一建立繁育基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组织供应。
(四) 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与效率
建立绿色生态产业园区,优化茶叶加工企业布局,集中研发海南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提高茶园产量及茶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加工企业产能及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茶叶初制、精制分工,形成初制加工标准化、精制加工规模化、拼配加工数据化及智能化,所有加工企业清洁化生产,全面提升茶产品质量,提高茶叶生产效率。
(五)加大品牌宣传与目标消费培育
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推广方式,加大海南茶叶公众品牌宣传力度以,全面扩大消费者对海南茶叶的认可度,打造海南茶叶健康代名词;全方位培育海南茶叶的目标消费市场,加大对茶产业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用“高品质茶”“健康茶”“生态茶”“绿色食品”等消费理念及保健养生观念,多层次引导消费群体,从传统销售向现代销售方式转型,构建茶叶交易一体平台,提升海南茶叶电子商务水平。
(六)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对企业、茶园、农户、批发零售市场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质量安全培训,全面提升茶产业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推广生态调控、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机制,完善茶叶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建立标准化生产格局,实现茶叶生产与茶产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管理和产品追溯体系。同时也要开设广大监督举报系统,维护海南绿色品牌形象,严厉打击违法经营,不合格生产等行为,坚持杜绝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农残重金属超标等现象。严格规范茶叶审评及行业咨询,保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澄清.“互联网+”背景下海南茶产业提升转型思考[J].现代商业,2017(04):32-34.
[2]于澄清,彭伟伟,田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海南茶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09):110-112.
[3]于澄清,李小玲.茶文化对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07):13-14.
[4]于澄清,黄景贵,李小玲.海南茶产业升级转型中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8(03):9-12.
[5]黄亚辉,赵超艺,王登良,伍锡岳,凌彩金,曹潘荣,晏嫦妤.广东茶业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分析——广东省茶业技术路线图之三[J].广东茶业,2009(05):2-4.
[6]许咏梅.中国各区域茶产品国内市场竞争力分析[J].茶叶,2011,37(02):93-98.
*本文为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海南茶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NSK[YB]18-75)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