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永鹏
摘 要:文物建筑属于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建筑,在正常情况下,文物建筑的构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古代建筑,一部分是近代建筑,同时,还包括现代部分建筑内容。文物建筑会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历史信息的构成则主要是由古代文物建筑完成的,不论是什么年代的文物建筑,一旦建成就包含了人类改造与文化的信息。文物建筑除了具有历史价值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而这些历史信息在经受多年的风沙摧残后,常常会出现缺损情况,因此必须要对文物建筑历史信息进行保护。
关键词:文物建筑;历史信息;构成;保护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古建筑的历史亦是如此,先后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中主要涉及的历史阶段为封建社会,古建筑一般是指建造于鸦片战争爆发时间以前的建筑。信息是事物的一种书信,任何建筑在建成之后均会包含大量的信息,文物建筑上的信息是当代时期的文化形态留在建筑上的印记。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构成多种多样,且经过长时间的风沙,容易造成损毁,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物建筑保护概况
1.1 国际概况
随着人们对考古事业的重视程度慢慢提高,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对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都有重大突破,并且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国际性文件,这些文件对国际上文物建筑保护具有重要影响,如《汉城宣言》《巴拉宪章》《华盛顿宪章》等。二战之后,由于许多古建筑都在战争中受到损毁,针对战后重建的问题,在联合国的倡导下,先后成立了ICOM和ICCROM等国际文物保护及修复组织,并发布了《保护世界文化與自然遗产公约》。经过不断发展,各国出台的文物建筑保护文件对后世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上相关学者与专家做出的重要指导避免了西方国家在对文物建筑进行修复过程中出现任意修改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文物建筑的原始原貌。
1.2 国内概况
中国是世界文化古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就非常重视古建筑文化,在封建社会就有保护宫殿、墓地、太庙等的相关规定。相对于现代的文物建筑保护规定,封建社会时期的文物建筑保护缺乏科学性的指导,但这些相关规定的发布,对文物建筑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世的文物建筑保护打下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文物建筑遗址进行了多次普查,并根据这些文物建筑遗址的特点、特性与重要性分别划分了不同的保护等级。我国在对文物建筑遗址进行保护工作时,尽量保证文物建筑遗址的完整性,除特殊情况外,文物建筑遗址主要是在原地进行保护。在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木结构古建筑是主要组成部分,在修缮时,需要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和建造方式进行,但在修缮过程中还是会引发诸多争议。如维持原样还是恢复原貌,在原貌的基础上加固还是重新替换材料等。
2 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构成
①社会历史信息。封建社会是形成文物建筑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建筑物的建成不可避免会“染上”各式各样的封建色彩,在进行建造时,不论是建筑物的设计还是建筑规模,都严格按照当时的等级观念和礼仪法度进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一个大型建筑物的建成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信息,这些文物建筑所包含的这类信息可以统一规划为社会历史信息。
②文化艺术信息。文物建筑一般用于人民的居住,在建造时,会反映出当代的文化,如艺术审美、地方文化、哲学意境等信息。①在文物建筑中,为了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美观,通常会在建筑物上添加一些装饰物进行美化,这些装饰物蕴含民族、地域习俗、心态等各种信息。在考古工作中,要想全面了解某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就要对当时的文物建筑的装饰物进行充分的研究。对建筑物上的装饰物体现出来的历史信息,可以统称为文化艺术信息。
③技术工艺信息。技术工艺信息主要反映在文物建筑的建筑手法、建筑选材、建筑结构、建筑功能等方面,一幢建筑物的建成,必须要依靠各种建筑零部件,并且以一定的受力组合方式构成。通过对文物建筑的构成方式进行解析可以了解到当时各阶层的技术工艺水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为“士、农、工、商”,“工”这一职业在封建社会受到统治者的轻视,有许多工艺手法都在历史的洪流中流失,只有部分工艺手法经文字记载传承下来。如宋朝有一本《营造法式》①的书籍,上面记载着较为完整的建筑术,有着历年来大多数可用的建筑方法,包含大量的技术工艺信息。
④地域环境信息。建筑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显示出当地的地域环境,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在长期的农耕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天时、地利有了相关的研究,并且明确了解到自然条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随着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当代社会开始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种思想和建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中国文物建筑与地域环境紧密相连。如在进行建筑之前会做选址、布局、阴阳风水等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也包含了地域环境、风土环境等要素,因此,文物建筑蕴含丰富的地域环境信息。
3 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保护
3.1 信息的采集与记录
在对文物建筑历史信息进行保护之前,要对历史信息进行采集与记录。在信息采集与记录的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到拍摄、测绘、建档等方式,这些方式的应用对信息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信息的采集包括对建筑进行测绘,测绘内容为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等,并将建筑的外观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摄影或拍照,对建筑物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了解建筑物的主要建造材料,将其描述为文字形式,再进行详细记录。这类记录通常是建筑的显性信息。在记录过程中,还要对建筑进行相关的分析,将文物建筑中的隐性信息找出来并进行记录,这些隐性信息包括社会历史信息、文化艺术信息和地域环境信息。除此之外,还要对动态信息进行分析和记录。记录的信息越完整越有利于考古学家对该建筑的施建年代、形制和历史上对其进行修缮改良等方面进行判断。在确保某一文物建筑信息完整记录后,就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封存,探讨这些信息的历史价值,并进行保护。③
3.2 信源的保护
文物建筑本身的存在就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在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信息的记录资料进行保护,还要对文物建筑本身进行保护。相对于信息的记录资料来说,文物建筑更具有保护价值和意义,文物建筑就是本体信源,如果本体信源损毁,则该保护系统也将失去意义。对文物建筑本体信源进行保护是一项较为重大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进行,目前我国对文物建筑本体信源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将这些步骤进行简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文物建筑进行相关的调查,充分了解该文物建筑之后根据文物建筑的规模与价值公布保护名单,并树立保护标志,避免出现人为破坏,相关部门要对该建筑完善保护体制,成立保护机构,宣传保护政策和文物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保护意识,倡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第二部分,要对文物建筑积极进行清洁、保养工作,在降水量比较充足的地方,要积极修建排水渠道、做好防雨工作,避免由于雨水过多破坏文物建筑,在日常清洁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全面清洁,并做好相关保养工作,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储存年限;第三部分,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工作,避免由于常年风沙损毁建筑。④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物建筑的保护在我国国民心目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物建筑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一旦出现损毁,不论是对地区而言还是对国家而言,乃至对国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为了能够在文物建筑当中发掘更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价值,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