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二胡教学的再思考

2020-10-12 14:15袁晶晶
艺术评鉴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新时代

袁晶晶

摘要:新时代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目前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二胡教学存在培养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短缺等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需要定位培养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二胡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   二胡教学   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7-0099-03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文化领域的多角度交融、科学技术的纵深化变革,迫切需要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民族艺术地位的愈益提高,二胡教学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纳入音乐教育体系,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二胡教学存在培养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短缺等诸多困境。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浪潮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二胡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二胡专业人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音乐专业二胡教学存在现实困境透析

综合性大学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巨任务。新时期,国家正大力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综合性大学音乐系作为二胡音乐普及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传承本民族二胡音乐文化,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重任。但客观地看,综合性高校二胡专业在快速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下,还存在诸多困境。

(一)传统二胡教学对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

众所周知,专业艺术院校的生源主要为精英人才,入校前已经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演奏水平较高。长期以来,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一直沿用专业艺术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一对一”的小课形式,在本科扩招、师生比例下降的前提条件下,造成教师工作量激增,教师教学疲惫,难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技巧的训练和对高难度曲目的追求,忽视了对文化背景、风格流派、审美特质的解读和学习,缺少对民族性作品、本土音乐文化的感悟和训练,制约了学生理解力、音乐表达力、文化传承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使用传统“口传心授”的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传授,灌输式授课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成不变的讲解、示范方法贯穿课堂始终,缺少对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课堂效率低下;在演奏形式上,由于小课模式所限,仅能采用独奏形式,忽视了齐奏、重奏、合奏等诸多形式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多种演奏能力与协作精神的培养。

(二)利用综合性高校学科资源丰富、学科间碰撞融合拓宽新视界的有利平台匮乏

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艺术市场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回温,社会迫切需要具有文化视野和深度、能胜任各项音乐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二胡人才。培养多元化人才正是综合性高校的优势所在,然而目前的音乐专业二胡教学尚未能真正利用综合性高校学科资源丰富、学科间碰撞融合拓宽新视界的有利平台,其课程结构相对单薄,基本限于音乐学科体系课程,缺乏综合学科的文化底蕴支撑,导致学生本科四年只相应地提升了部分演奏能力,步入社会所需的教学能力、音乐管理能力、编辑能力、传承能力都未能获得有效培养,社会适应度较差。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社会实践缺乏

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二胡毕业生,其作为二胡艺术的普及者,需要在学习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有必要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来帮助他们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经验,并以此作为对学习的檢验。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受专业计划、场地条件所限,大部分综合性高校的二胡艺术实践实施艰难,沙龙、讲座、音乐会、比赛的举办次数少之又少,学生在上课、练琴之余缺少舞台锻炼的机会,更勿论参与地方的音乐活动,积累实际经验,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本科期间唯一集中实践的机会为第四学年的几周实习时间,却因缺乏适宜的统筹和指导,使得实习环节未能获得应有的效果,学生实践能力也未能得到确切的提升,从而导致二胡教学于“学而不能用”的难堪境地,削弱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新时代综合性高校二胡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综上分析可见,现今的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二胡教学已经背离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无法满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诉求,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革新,以全面提升二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精准定位培养目标,打造具有创新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是任何一个专业发展的航标,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评价机制等各个因素。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二胡教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他们或进入普通高校、中高等师范学校、中小学、青少年宫、群艺馆、社会培训机构承担二胡教学任务,或进入文艺团体、演艺单位从事二胡表演工作,或进入文化机构、街道开展相关音乐研究、管理事务,或进入传媒部门进行音乐编辑、评论。这些岗位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横向跨学科学习,既要学习音乐学、表演学,还要吸收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的知识,除了具备表演能力,还需兼备教学、管理、研究、创新、沟通能力,多专多能,全面发展。而综合性高校基于自身学科、资源、文化优势,给复合型二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胡专业教学应当立足此平台,增强教育改革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革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理论水准与实践水平并驾齐驱、有文化传承力、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二胡人才。

(二)丰富教学内容,夯实专业基础,重视民族性作品学习

针对现今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二胡课内容单一、教学“重技轻艺”的现象,有必要进行深刻反思,在遵从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系统、合理、有效的训练体系以丰富教学内容、夯实专业基础。

1.设计多类型、多层次的训练体系,夯实学生演奏基础,提升音乐表现力

合理构建二胡练习曲体系。自从刘天华先生借鉴小提琴训练方法编写47首练习曲起,二胡练习曲发展至今,数量蔚为壮观,但在系统性、衔接性、难点分布等方面仍然问题突出,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基本技巧掌握不够规范、演奏乐曲时对技法的运用力不从心。为此,构建二胡练习曲体系,首先要注意规范性,既有针对单项技巧的训练,又有综合性技巧练习,坚持将全面系统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其次,体现进阶性,坚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安排学习进程,注意训练难度与学生现阶段实际水平相符,避免出现学生因所学技巧过易或过难而产生懈怠或畏难情绪。再次,突出针对性,练习曲目的选择可以结合学生弱项或现阶段乐曲学习的技术难点,有针对地进行训练。最后,增强应用性,根据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在练习曲训练中还要考虑乐队训练要求,把合奏课排练曲目重点片段的训练纳入专业课教学中”。①

2.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分阶段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辩证处理技与艺的关系

循序渐进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原则,契合人们对事物从简单至复杂、从低级至高级、从直观至抽象的认知规律。二胡演奏的动作,由于受到生理机能的支配,在逻辑思维发展规律制约之下,也会呈现阶段性的渐进变化,因此二胡教学过程理当依据循序渐进原则来组织,精心选择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练习曲与乐曲,打牢基础,有效提高。

设计教学内容的大致架构:第一学年为基础训练阶段,可设置练习曲为主乐曲为辅的结构比例,进行单项技巧的全面学习和中等难度传统乐曲的掌握;第二学年基础加提高,安排综合性练习曲、风格性练习曲的教学,逐步增加乐曲曲目量和训练强度,接触“母语”系风格性作品、经典创作作品,涉及中低难度“非母语”作品;第三、四学年,全面提高阶段,在坚持综合性高难度练习曲训练的层面上,广泛吸收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作品,提高乐曲学习难度、密度,获得对中外二胡音乐文化、风格、特色的整体认知。

3.厘清“母语”音乐与“非母语”音乐的关系,强化对民族性作品的学习,纳入本土音乐文化

二胡艺术作为中国民族艺术的代表,从诞生之初就打上了深刻的民族烙印,它的音乐语言、风格、技法、美学,无不包含民族文化血脉基因,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积淀的哲学思想、审美特质、情感品貌、风俗民情。伴随二胡艺术的飞速发展,优秀移植作品、新作品大量涌现,客观上促进了二胡技术的提高,高涨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但是近年来,二胡演奏出现一个怪现象——许多学生演奏“非母语”系的新作品、移植作品和高难度作品时娴熟精准,激情四射,却在“母语”系民族传统作品、经典作品演奏上力有不逮、寡淡无味。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技巧单薄、风格单一,民族底蕴不深厚所致,这也对他们演奏能力、演奏水平的全面提高形成桎梏。

在“母语”音乐和“非母语”音乐、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瞄准方向,把握尺度,坚持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立足民族土地,弘扬民族精神,抒发民族情怀,在此基础上学习、创新。应充分吸收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民歌、戏曲、曲艺音乐,深化对刘天华、阿炳作品等传统曲目的研究、感悟、表达,梳理曲目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加强学习民族文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糅合多样态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个性与创造力

传统口传心授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闭门授课、上台怯场的实践缺陷,已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探索高校二胡教学如何改革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教学模式和实践因素,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组织、引导课堂,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在课内创设二胡表演实践机会,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1.打造精品小课

小课人数为一人,对象往往是演奏水平和表现力都较高的学生,针对性强,适合解决个性问题,课堂组织灵活机动。可使用启发法、示范法、互动法、分析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将学生独奏、学生与教师齐奏、重奏的实践因素糅合进去,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个人风格特色。

2.妙设协作小组课

小组课人数在十人以下,多采取集体演奏的方式,重在解决共性问题。二胡理论的共同讲解、技法的共同传授,可以避免教师重复劳动,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可利用学生人数优势使用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使用提问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使用引导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积极性;使用体验法,妙设实践小舞台,在课堂上开展齐奏、重奏、合奏的演奏形式,使课堂兼具实践功能,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演奏形式的组织、编排工作,积极展示自己,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指导能力。

3.打磨基础大课

大课人数为十人以上二十人以下,由教师集中讲解二胡发展历史、流派、地域风格、名家名作、作品写作背景、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理论知识,并将正确规范的演奏方法教授给学生。大课适合强调民族性作品的教学,并适当引入世界名曲、流行音乐充实授课内容,激发学生演奏积极性。大课可以兼顾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知,多运用讲解法、讨论法、师生角色互换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营造出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也可改编一些曲目为重奏、合奏形式或搜集合适的音乐资源,安排学生齐奏、重奏、合奏、伴奏,增强学生乐队演奏能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获得对二胡音乐美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舞台不仅在于课内糅合,还在于课堂之外积极寻求。应鼓励学生修习室内乐课程、合奏课程,投入乐队排练,举办个人音乐会,参加各级各类讲座、音乐活动和比赛,开展二胡教学实践,抓住一切机会参与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时代变革的潮流给综合性高校二胡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也创造了极佳的机遇。二胡教学应解放思想,以前瞻性的眼光和高度的责任心,深入思考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投身教育改革,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二胡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伟.专业音乐院校本科二胡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7,(11).

[2]宋飞.二胡传统经典作品教学与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J].人民音乐,2016,(10).

[3]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新时代
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探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